水下主动电磁探测信号处理实验教学系统

来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下主动电磁探测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事领域.结合实践教学需求,设计一种水下主动电磁探测信号处理实验教学系统.系统以典型接收机为核心,通过操作面板,为学生提供信号处理过程中关键信号的观测接口.配合上位机的使用,可对接收机的工作原理、信号处理流程、接收机主要技术指标和抗干扰能力进行实验教学.系统还可外接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实现水下主动电磁探测技术的全流程实验验证.系统操作方便,人机交互性好,具有较高的可拓展性,能为高校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提供硬件支持.
其他文献
利用2011-2020年5-9月新乡市国家级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量观测数据,对新乡市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过程发生前的环境背景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乡市短时强降水空间分布与局地地形关系密切,短时强降水频次和极值雨强均呈现由西至东递减的趋势.短时强降水频次年变化差异显著,多的年份可达52次,少的年份仅3次,月变化呈单峰型,7月最大,极值雨强、短时强降水日数的年、月变化趋势与短时强降水频次一致;短时强降水频次最多出现在午后到傍晚,但极值雨强易出现在凌晨.新乡市短时强降水概念模型分别为副高边缘型、低槽型、
应用野外调查结果建立室内物理模型,模拟亚高山草甸土在降雨条件下的浅层溜滑破坏过程,研究水力效应下的亚高山草甸土溜滑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当水头高度调整到4 cm时,42 s后坡脚孔隙水压力达到峰值0.372 kPa,此时坡脚土压力也达到峰值4.63 kPa,试验土体开始发生溜滑破坏;当水头高度调整到临界高度时,不断增加的动水压力是导致亚高山草甸土溜滑破坏的主因.通过揭示水力效应下的溜滑破坏机理,可为建立亚高山草甸土溜滑破坏的稳定性预测模型提供理论基础.
利用1953-2020年华山气象站逐年、月、日和小时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及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华山大风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华山每个月都有大风出现,7-9月出现次数较少,8月最少,平均7.1 d;春季3-5月是华山大风的高发期,4月增至最多,平均12.6 d;大风强度春季最大,月平均最大风速和月平均极大风速最大值均出现在春季;大风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傍晚(20时前后)出现大风的次数最多,早晨(08时前后)出现大风的次数最少.华山6级以上风以6~7级
天气雷达主要用于探测降水的演变过程,但它也可监测爆炸事件的回波.为研究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爆炸燃烧事件的回波特征和散射机理,利用位于天津滨海新区西南部的沧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对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天津塘沽发生的重大爆炸事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在爆炸前期和后期,回波的形成机理分别为粒子散射和湍流衍射;爆炸具有区别于气象回波的孤立回波特征,回波呈水平尺度较小、突然出现且强度较大的特点;回波的生消演变与爆炸情况相吻合,在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图上有蘑菇云特征.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回波资料可以作为一种补充资
以陕西省99个地面自动气象站和1台测风塔作为检验站点,评估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业务系统(CLDAS)的10 m风产品在陕西省的质量.结果表明:CLDAS 10 m风速产品能够较好地反映陕西省风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陕西大部分地区风速的准确率为55%~75%、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8 m/s,风向的准确率为30%~75%;实况风速越大,CLDAS风速的质量越差.偏弱率是影响CLDAS风速质量的主要因子,当实况风速在8级以上时,CLDAS风速的偏弱率达到100%,
为准确测定包括硝态氮在内的设施土壤有效氮含量,采用碱解扩散法,设置标准土壤中添加NO3--N的加标回收试验和设施次生盐渍化土壤有效氮检测试验,比较了硫酸亚铁和锌-硫酸亚铁2种还原剂对NO3--N的还原效果.结果表明,硫酸亚铁对NO3--N还原作用不明显;锌-硫酸亚铁还原能力相对较强,但不完全,加100和250 mg/kg NO3--N标准溶液,回收率只有71.3%和70.9%.以锌-硫酸亚铁作还原剂,对设施土壤有效氮含量检测同样表明锌-硫酸亚铁只能还原部分NO3--N,两种设施土壤中的硝态氮还原率分别为6
采用中频感应熔炼法制备了铸态和快淬态储氢合金,研究了不同快淬速度对储氢合金的物相组成、显微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快淬速度从0增加至32 m/s,储氢合金中(La,Mg)Ni3和(La,Mg)2 Ni7相丰度逐渐减小,LaNi5相丰度逐渐增大,晶胞体积逐渐减小.当铸态和快淬态储氢合金的活化次数分别为5次和3次时.随着快淬速度从0增加至32 m/s,储氢合金电极100次充放电的容量保持率S100逐渐增大,腐蚀电流密度逐渐减小,腐蚀电位逐渐增大.储氢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变化趋势与交换电流密度
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离子掺杂的BaZr0.15 Ti0.35 O3(BZT)陶瓷.研究了La离子掺杂对BZT陶瓷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和介电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表明,所制备的BZT陶瓷均为钙钛矿赝立方相,La离子添加后衍射峰向高角度偏移;拉曼光谱测试表明,[A1(TO3)]拉曼峰加强,且没有杂相生成,La离子掺杂后BZT陶瓷晶格常数减小;SEM观测结果表明,晶粒尺寸由8μm减小至2μm,孔洞减小密度增大;EDS测试表明,Ba、Zr、Ti、O和La 5种元素均匀分布,并未出现明显团聚,证明La离子较好融
利用NCEP 1°×1°再分析数据资料、国家气象站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安康及汉中多普勒雷达站资料,对2015年6月28日和2016年6月23日发生在陕西南部的由西南涡引发的两次暴雨过程(下文分别简称“6·28”过程和“6·23”过程)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过程都受地形、西风槽和中低层低涡影响,“6·28”过程系统移动缓慢,低层水汽输送更强,整个过程降水时间长;“6·23”过程中低层的比湿梯度大,除了受低层低涡的辐合作用,还受锋面次级环流的动力抬升作用,垂直上升运动强烈,雨强更强.两次过程中
半导体异质结是当前光催化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在环境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首先以六水合硝酸钴、六水合硝酸锌和2-甲基咪唑等为原料,室温合成了ZIF-8/ZIF-67复合材料,然后以其为前驱体,采用自牺牲模板法制备了中空ZnO/Co3 O4半导体异质结材料.利用XRD、SEM和N2吸-脱附等对样品进行表征.最后,以亚甲基蓝为模拟污染物测试了中空ZnO/Co3 O4半导体异质结材料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并推测了其光催化降解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