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点燃希望的“火炬”:ICS可以降低慢阻肺死亡率吗?

来源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dsp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火炬(TORCH)”研究[1],即“迈向慢性阻塞性肺病健康革命”的临床试验,是慢阻肺研究史上里程碑式的研究。它是第一次将慢阻肺全因死亡率作为主要终点指标的全球多中心研究,包括笔者在内的国内10余家医院的同行参与了这项研究,且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在TORCH研究中,6 184例患者被随机入组。
其他文献
吕骥不仅是中国现、当代著名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长期担任音乐界重要领导职务的音乐活动家,也是一位卓有建树的音乐教育家。其“以人民为中心”的音乐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结构与精神内涵的统一性是演奏贝多芬作品的关键.面对篇幅庞大且风格独特的晚期作品《迪亚贝利变奏曲》,演奏者的一大挑战便是如何把握作品的整体结构,从而表现这部变奏曲的丰富内涵和贝多芬晚期思想达到的哲理性高度.正是由于作品的深度和复杂性,学术界对其结构划分意见不一.演奏者在参考、检验这些既有结构解读的同时,也应回到音乐文本中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考究,发掘贝多芬记谱中透露的结构意图及其音乐叙事内涵.
文章以剧本研究为切入点,以查娅·捷诺文的歌剧《无限的现在》为例,探索新歌剧发展的趋势和方法、揭示歌剧的思想内涵.论文从双剧本的内容拼贴和文本意义、双剧本在歌剧中的安排及其结构关系、双剧本的跨剧种演绎和跨时空表现、双剧本与音乐方面的结合以及新奇的角色设定方式及其音乐表现五个方面,逐一展开对相关创新性音乐设计、技术与理念创新的讨论,评价歌剧艺术的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