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pe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内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颅内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 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的减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早期综合康复治疗;颅脑损伤;神经功能缺损;预后
  【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33-01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工具的增多, 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且重型颅脑损伤所占比例有增多的趋势[1]。经外科手术治疗有幸幸存的患者多留有不同程度的认知、运动、语言、感觉及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功能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及心理负担。如何更好地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已成为临床医师探讨的热点[2]。近年来,早期康复治疗对促进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我院对50例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取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颅内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对照组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 ,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48.9±5.2)岁,GCS评分≤8分31例,GCS评分9~12分19例。观察组中男性36例,女性14例 ,年龄26~77岁,平均年龄(48.3±5.1)岁,GCS评分≤8分30例,GCS评分9~12分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具体如下:①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定时体位变换、保持肢体的功能及肢体功能训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帮助患者进行坐姿、口面部、行走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训练,5d/w,60min/次左右,以不感到疲倦为度。②苏醒治疗:鼓励患者家属多跟患者讲述患者喜爱的话题,或播放患者喜欢听的乐器及音乐。注意观察患者对各种刺激的反应。③根据患者情况,可给与针灸治疗及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取患者青灵、内关、曲池、伏兔、环跳、风市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预后情况。
  1.4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判定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判定采取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进行评定,分值越低,缺损越轻。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缺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 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恢复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正常状态下, 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只有部分处于使用和活化状态, 其它部分突触呈休眠状态。脑损伤后由于神经细胞损伤不能再生,只有通过各种方法使处于休眠状态的部分突触会被激活而发挥代偿作用[3]。
  临床观察发现,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通过残留神经细胞的代偿作用,能够部分恢复损伤的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很大一部分决定于早期功能锻炼,即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早期康复功能治疗抓住早期神经损伤后可塑性强的特点,不仅能加速大脑组织中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脑细胞的代偿,还可以改善肢体的血循环,预防肢体的僵硬和肌肉的萎缩。不仅有效预防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远期关节僵直、肌肉萎缩等并发症,还通过一些被动运动刺激,反复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个神经元,调节其兴奋性,积极创造重建运动反射的条件,以获得正确的运动输出[4]。
  我们在常规康复功能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早期采用促醒疗法、针灸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等综合康复治疗,利用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个神经元,调节其兴奋性,促进损伤神经元的恢复和新通道的产生[5]。我院研究结果显示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治疗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的减低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改善预后情况,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吕永富,石峻山,宗瑞锦,等.175例头面部损伤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疾病预防控制,2009,14(5):617-618.
  [2] 周先珊,李爱萍,董晓敏.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2,27(6):406-408.
  [3] 李千红,刘瑞,卢秀萍,等.康复治疗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6):3404-3405.
  [4] 王亮.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8):1300-1302.
  [5] 吴芳芳.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及ADL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9):1159-116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方法:抽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102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51)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n=51)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02例患者中有3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其中短阵室速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骶棘韧带固定术治疗子宫脱垂患者的临方法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月-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22例,临床采取手术治疗,总结临床治疗资料。结果经手术治疗后22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腰骶部酸痛、磨擦发生溃疡的评估,评估分值满分50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评估分值低于25分表示评估正常,治疗前患者腰骶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3月-11月,我院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22例,患者临床采取手术治疗,总结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治愈,对比分析22例患者治疗后疗效观察,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肘关节肿胀、剧烈疼痛的评估,评估分50分满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评估分低于25分表示正常,手术治疗前患者肘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的具体病例,来探讨纤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参考相关资料,总结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诊疗方法。结论:肺炎是影响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临床可通过X线检查确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关键词: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5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25-02  1 诊断  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上颌窦穿刺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临床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3月-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上颌窦炎患者22例,临床采用上颔窦穿刺术,总结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临床记忆力减退、阵发性神经痛的评估,评估分50分满分,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若评估分值低于25分表示正常,治疗前患者阵发性神经痛的评估分为37.75-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9月~2014年6月期间,眼科所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共计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模式,30例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治疗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2/3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
期刊
摘要:桡骨远端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多为平地跌倒,手掌撑地,腕关节处于背伸及前臂内旋位时,以致暴力集中于桡骨远端松质骨处而引起骨折,在此种状态下,骨折远端必然出现向背侧及桡侧的移位,此时,尺骨茎突可伴有骨折,三角纤维软骨盘亦有可能撕裂。临床多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操作简单,骨折断端不切开,损伤小,骨膜血运不破坏,有利于骨折愈合;手术中应先最大限度的恢复桡骨远端长度,这样无论对粉碎小骨块的下一步处理和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的出血原因,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2月~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35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中,良好24例,中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3例,治疗无效死亡2例。结论:破裂动脉瘤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护理的关键在于对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密切观测。要求在护理过程中做到对病变的早发现,早处理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肛肠手术后并发症结直肠瘘的临床诊疗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8例肛肠术后结直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8例结直肠瘘发生于手术后4~11d,平均(7.2±0.6)d,治愈24例(85.71%),平均治愈时间为(13.9±0.7)d。自动出院7例(25.00%),行确定性手术7例(25.00%)。结论:对于肛肠术后并发结直肠瘘患者来说,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选取临床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患者3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药物治疗,痊愈18例(60%),显效7例(23.3%),有效4例(13.3%),无效1例(3.3%),总有效率为96.7%。结论:减轻或消除症状,防治并发症和预防复发。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诊断; 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3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