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的解剖学研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qing3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通过对尸体腰椎模拟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从应用解剖学角度验证腰椎板间撑开潜行减压的可行性,并力求对该手术作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从而为临床经椎板间隙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提供人体解剖学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采用新鲜成人尸体腰椎标本(L1~S1)六具,均为意外死亡的成年男女尸体。年龄25~48岁,平均37岁。模拟经椎板间隙撑开潜行减压术,逐层切开皮肤各层,骨膜下剥离椎旁肌肉组织,显露全部椎板及关节突关节,模拟 O’Leary介绍的手术方法对椎板间撑开情况及前后手术野的变化作动态测量,并测量椎板上下缘及中点椎板厚度。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按照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在作椎板间撑开时,可明显观察到随着腰椎小关节间面的上、下分离,上、下椎板分别向远、近端分开,椎板间隙面积明显增加,下位神经根容易显露。将硬膜牵开后也能良好显露椎间盘,但上位神经根显露欠佳。通过切除部分椎板下缘及约50%椎板内表面并用骨刀切除少部分内侧上关节突以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露其神经根管第二段。腰椎间隙可以撑开 0.52~1.29cm,平均 0.93±0.24cm。其中L3-4和L4-5间隙最容易撑开,分别为平均1.07cm,75% 和 1.09cm,78%,而 L5-S1 间隙较难撑开,平均 0.61cm,43%。与 L3-4 L4-5 间隙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中观察到椎板间撑开后面积明显增加,扩大值分别为 L3-4 5.8cm2 L4-5 6.0cm2 L5-S1 2.6cm2 。结论:经椎板间隙撑开后椎板间隙及可操作面积明显增加,能够清楚的显露受压的硬膜囊及神经根,可提供充分的减压通道。椎板厚度的测量证明,潜行减压椎板内壁的方法是可行的。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椎板间隙;撑开;潜行减压;人体解剖学
  【中图分类号】R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90-01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采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六具,均为意外死亡的成年男女尸体。年龄25~48岁,平均37岁。标本经摄正侧位X线片观察腰椎确无对脊柱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的先天性畸形、骨折、脱位及严重退行性变等因素。试验用具有腰椎手术器械若干,椎板间撑开器l把、测量工具为两脚规、钢尺,游标卡尺(0.02mm)。
  1.2 标本制备
  模拟O’Leary 术式,将尸体标本俯卧位于解剖台上,采用后路正中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沿椎板骨膜下剥离竖棘肌,外侧缘达到两侧的关节突关节,注意勿伤及关节囊,从而显露棘突和双侧椎板。完整保留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及关节囊组织,剔除肌肉将标本用双层塑料袋密封,置于-20℃冰箱中保存。实验前将标从本-20℃冰箱移至普通冰箱及室温下流水冲洗逐级解冻。
  1.3 实验方法
  1.3.1 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标本自身处理前后对照的配对设计。每次实验前均进行消除组织粘弹性的预牵拉及弯曲,确保尽可能的接近于生理状态。
  1.3.2.1 椎板间撑开节段的处理步骤
  首先选择 L4-5节段作为研究对象,切除棘上、棘间韧带L4下缘1/2棘突和下缘1/3椎板以及少许L5上缘椎板约1/4,修整L4下缘L5上缘椎板-棘突移行部表面,以放置撑开器,撑开使 L4 椎板向头端移动,L5 椎板向尾端移动,将黄韧带自椎板上、下缘附着点处部分或完整切除。
  1.3.2.2 椎板间撑开的动态测量
  首先测量撑开之前的椎板间隙宽度,然后在最大限度撑开后再次测量,记录撑开前后的宽度差值,撑开操作由同一实验者进行L4-5节段完成后,同样方法顺次显露、测量 L3-4 和 L5-S1 节段撑开前后的椎板间隙宽度变化。对新鲜冻存的6例腰椎标本同法处理。
  1.3.2.3 椎板厚度测量
  分别测量L4椎板上下缘靠近棘突处和靠近关节突处的椎板厚度,然后测量椎板上下缘中点处的椎板厚度。以同法测量L5及S1相关数据。同法测量其余标本。
  2.结果
  2.1 椎板厚度的测量
  无论是椎板的上缘还是下缘,其厚度值也大致表现出自L1-L5 逐渐变薄的趋势。但统计学结果没有显示出不同节段间椎板厚度存在显著性差异,整个腰椎椎板上、下缘厚度值差别显著p<0.05,
  2.2 椎板间撑开前后椎板间隙变化的测量
  在作椎板间撑开时,可明显观察到随着腰椎小关节间面的上、下分离,上、下椎板分别向远、近端分开,椎板间隙面积明显增加,下位神经根容易显露。将硬膜牵开后也能良好显露椎间盘,但上位神经根显露欠佳。通过切除部分椎板下缘及约50%椎板内表面并用骨刀切除少部分内侧上关节突以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露其神经根管第二段。腰椎间隙可以撑开0.52~1.29cm,平均0.93±0.24cm。其中L3-4和L4-5间隙最容易撑开,分别为平均1.07cm,75%和1.09cm,78%,而L5-S1间隙较难撑开,平均 0.61cm,43%(见表2)。与 L3-4 L4-5 间隙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中观察到椎板间撑开后面积明显增加,扩大值分别为L3-4 5.8cm2 ,L4-5 6.0cm2 ,L5-S12.6cm2
  3.讨论
  椎板切除减压至今仍是最广为应用的标准术式。然而,伴随发生的手术后并发症,包括脊柱失稳、硬膜外瘫痕形成、减压部位骨再生等,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4]。1981年,Kawai等首倡采用椎板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通过后结构重建,减少术后不稳的发生。现已为许多学者接受,并得以不断完善、发展。文献中已有多种关于椎板成形手术的报道,但都因存在诸多不足而没有获得广泛应用[5]。
  参考文献:
  [1] 朱建平,于晓华,刘云鹏,等.CT复查结果与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的关系[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1, 11: 180-182.
  [2] Park JY, Cho YE, Kuh SU,et al. New prognostic factors for adjacent-segment degeneration after one-stage 360 degrees fixation for spondylolytic spondylolisthesis: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usefulness of pelvic incidence angle[J].J Neurosurg Spine,2007,7(2):139-144.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通过触摸头皮骨缝进行静脉穿刺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通过对小儿头皮静脉的正确选择,用手指触摸头皮骨缝,指尖顺静脉走向探摸,进行静脉穿刺。结果:触摸头皮骨缝进行静脉穿刺应用于肥胖、高热、脱水、水肿等患儿,解决头皮穿刺难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结论:提高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关键词】触摸;头皮骨缝;静脉穿刺;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蒙医辨证施治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3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蒙医辨证施治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30例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痊愈6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结论:对慢性胃炎患者采取蒙药辨证施治方法,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蒙医辨症;慢
期刊
【关键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93-01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儿科护士最常做的一项技术操作,也是难度较大不易掌握的一项操作。笔者从事儿科护理工作10年,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积累了一些经验与体会,希望与同行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以促进儿科护理事业的发展。  1 输液前准备  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期刊
【摘 要】培养中医院校学生的西医诊断思维能力重点要使学生把握好西医内科的学习。针对目前中医院校学生西医内科学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西医内科学教学模式探讨,包括制定内科学常见病诊断训练与量化考核指导的重要性,采用多种教学互动模式相结合及全面的考核方式对培养学生西医诊断思维的作用。  【关键词】西医诊断思维;教学模式;中医院校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TURP的患者120例,麻醉过程中监测循环及呼吸相关参数,观察麻醉效果、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效果均满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无术中恶心呕吐、术后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CSEA应用于TURP均能取得安全满意的麻醉效果, CSEA麻醉平面固定时间短,维持时间长,肌松
期刊
【摘 要】中医学作为必修科目纳入西医院校教学内容之中,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思想和诊疗疾病的基本方法。教学中应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构建整体与辨证思维模式,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课堂上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在最短的时间内既能将一门学科的精华部分展示给学生,同时又能使学生对中医理论产生兴趣和继续探索、学习的欲望,这是目前高等西医院校中医教学应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西医院校;中医教学  【中图
期刊
【摘 要】结核性胸膜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可与肺结核并发或单独发病,易形成胸膜增厚,严重影响肺功能【1】。临床多见于青壮年。我科在近年收治67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用综合治疗计划取得良好疗效,现将其临床诊治心得阐述如下: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编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94-01  1.资料与方法  
期刊
【摘 要】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对近年来包衣技术在药剂学中应用进行总结,并对包衣技术在药剂学中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包衣技术;药剂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91-01  包衣是药物制剂的基本工艺,是从片剂发展起来的。它是在粒芯的表面包上适宜材料的衣层,使药物与外界隔离的操作。目前粒芯已经发展到应用于粉末、颗粒、小丸或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93-02  小儿急性腹痛是儿科门诊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急性腹痛的诊断十分重要,误诊、延诊可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急性腹痛诊断首要之点是应先区分其是属于内科腹痛还是外科腹痛。外科腹痛特点如下:因病变在腹部,腹痛常是最主要、最早出现的症状,然后出现其它伴随症状;整个病程中,腹痛为最突出的表现,疼痛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吹气球法来预防肺不张的临床成效。方法:将12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胸外科护理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吹气球法。结果:两组患者肺不张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说明吹气球法能明显增加患者的肺活量,促使肺复张,从而预防肺不张。  【关键词】多发性肋骨骨折;预防;肺不张;吹气球  【中图分类号】R68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