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大姨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EEN_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姨生活在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山村,今年八十三岁,身体硬朗,能做简单家务,还能上山。
  大姨勤劳能干,明白农村人的人情世故,为人处事十分周到。大姨有三个儿子,她给三个儿子都盖了新房子,娶了媳妇。也就是说我那两个姨兄,一个姨弟,都已成家立业,每家都有两个孩子。六个孩子——四个孙女两个孙子都是大姨看大的。
  每到春天,儿子媳妇都要到地里去忙农活,他们那里的农活主要就是嫁接树苗、刨树苗、卖树苗,干起来都不轻松,大姨则在家看孩子、做饭。大姨父走得早,三个儿子都成家后,没几年就走了,大姨每个儿子家住一年,我们老家很多家都这么做。大姨在老三家的时候,老二也把小孩送到大姨那儿看着,老大的孩子已经大了,就不用看了。不同的是,大姨年轻时是看老大家的两个孩子和老二家的大闺女,随着那三个孩子慢慢长大,老三又陆续有了两个孩子,加上老二家的二闺女,大姨挺忙的。要给他们做饭吃,要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让他们打架,还要培养大一点的孩子去照顾好小的,让他们吃好、玩好,健康成长。农村每家都要养几只鸡,几头猪,大姨还要喂鸡喂猪,给鸡要剁菜,搅拌玉米面;给猪煮食,大锅烧水,里面放白菜帮子、玉米面、豆饼等。我不会做,但我看大姨做过,大一点的孩子负责烧火,大姨管操作;小一点的孩子则围绕在周围或玩或递东西做辅助工作。大姨对孩子连哄带夸,指导干活,偶尔有不听话的也吓唬两句,但从来不打。孩子哭了,再忙她也会抱起孩子哄一哄,所以孩子们跟奶奶都很亲。大姨一会儿都不闲着,在照顾好孩子的同时,总能按时把一家人的饭菜做好,儿子媳妇回家就能有饭吃。
  我挺佩服大姨的,不仅是能干,她还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三个儿媳来自不同的家庭,都对大姨非常尊敬、孝顺,彼此之间也互相谦让,不闹意见。有一年冬天,大姨感冒了,咳嗽得很厉害,吃了三天药都控制不住。儿子们让她去医院,大姨怕花钱,硬是不去。没办法,二媳妇有个远房亲戚在医院上班,就联系了一位呼吸科大夫到家里给她看病,输上液,第三天就控制住了。病好后,大姨把家里的特产给人家大夫送去了半车,以表示感谢,比上医院花钱也没差多少。老太太病好了,一家人都高高兴兴。大姨用她的勤劳、善良赢得了儿媳们的尊敬,用她的爱营造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
  大姨从小不喜欢学习,没什么文化,她的三个儿子读书最多的一个是老三,读完了初中。孙辈的六个孩子只有一个孙女读了大专,也没工作,其他全是初中学历。大姨生活很节省,除了盖房子、娶媳妇舍得花钱,别的钱都舍不得花,对孩子上学也不例外。我记得小时候在大姨家玩,有一次大姨问我:“你們学校收钱吗?国(老三的小名)他们学校怎么总收钱呀?国懂事了,说学校要再收钱,就不上了。”我很诧异,为什么呢,第一:这叫懂事?不是好好学习才叫懂事吗?在我家如果我考了全班第一,妈妈是要奖励我两元钱的,两元钱对一个孩子来说分量也不轻;第二:我对学校收钱没概念,需要交钱时,回家一说立刻就给的,最多妈妈嘱咐一句“别弄丢了,到学校就交给老师”;第三:学校怎么会总收钱?书费不是正常的吗?我不记得当时是怎么回答大姨的了,但这件事留给我的印象很深,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人的增多,我明白了大姨家的孩子为什么学习都不行,也明白了大姨为什么当年会那样问我,因为她要给儿子们盖房子、娶媳妇。这些事情在我们老家没钱是办不了的,在她的心中这才是大事、正事,她也愿意孩子学习好,考学出来,但那概率毕竟很低。而且她也不会学习,没有能力引导孩子走上上学这条路,她还要处理家里的繁杂琐事,照顾家里几个孩子的衣食住行,精力上也不够。我理解她,大姨不容易。
  大姨心灵手巧,我小时候的棉衣都是大姨给做的,我妈不会,小花布,新棉花,裁剪缝制都是由大姨一人完成。我小时候在邢台长大,爸爸在部队工作,我和妈妈随军,春节回来几天就住在大姨家。大姨会给我做好几套棉衣,分不同大小、薄厚,够我穿几年的,现在我还记得大姨在灯下给我赶制棉衣的情形。我和妈妈都睡一觉了,大姨还在灯下缝着。我妈和大姨出自一个家庭,性格上有相似的地方,都勤劳节俭,都对孩子充满了爱,但具体表现又有所不同。我妈读过几年书,字写得很漂亮,我小时候我妈握着我的小手教我写字,作业每天都检查,我的成绩才是家里的头等大事。我爸在部队,一年有一半时间不在家,我妈每天起早给我做饭:烙饼、炒米饭、挂面汤卧鸡蛋。我每天下晚自习都九点半了,我回家时有一段公路可以和同学一起走,但再走一段土路,就和同学分开了。冬天街上人少,我爸在家的时候我爸就去土路的道口接我,我爸不在家时,就是我妈穿上一件破棉袄到土路的道口去接我,每一天!
  我每年都要去看望大姨几次,给她点钱,带一些她喜欢吃的东西,还给她带点常用药:感冒的、咳嗽的、消炎的,告诉她这是用医药卡买的,不用花钱。大姨很明白,说:“医药卡里的也是钱。”我就笑。大姨待我很好,秋天时给我送大冬瓜、核桃、栗子,还有她自己捡的蘑菇。知道我喜欢吃老家的冬瓜后,居然在北屋阴凉处给我留了一个冬瓜,春节时送给我。知道我喜欢土鸡蛋,她养了十多只鸡,鸡蛋舍不得给孙子吃,却给我攒着。我哪好意思要啊,反复解释这边也能买到,她这才自己留下。她每年春节都要给我捞上一盆酸菜,用大白菜腌的,我们老家都做,我很喜欢吃,大姨每年都给我准备好。
  大姨知道养生,她常说饭不能吃太多,对身体不好;人得动呀,总不动就不会动了;饺子一顿就吃五六个,米饭吃小半碗,每天喝一袋牛奶;常年吃蘑菇、栗子,她们那儿山上就有;很少吃猪肉,年轻时是舍不得吃,现在是不想吃。大姨身体好,也与她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直接关系。她总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农村大火炕铺着漂亮的花布床单,阳光洒满一炕,比睡什么高级床垫都来得舒服。闲暇时也到街上和村里的老太太去聊天,去显摆她的儿子赚钱的事,媳妇有多孝顺,孙子有多有趣,很开心的氛围。
  大姨活得很简单,儿子们挣钱了她跟着高兴,有活了她也跟着帮把手。儿孙满堂,健健康康,没有压力,不用上班,不用学习、考试,每天开开心心地满街溜达。长大了的孙子孙女都到城里去上班了,周末回家都要到奶奶那里去看看,给奶奶带好吃的,陪奶奶说说话。
  我有时挺羡慕大姨的。这个满头银丝,一脸沧桑慈祥的老人,一生养育了九个孩子,都健康开朗,勤劳能干,为人正直善良。大姨为这个家,为社会也作出了她的贡献,而且她已过上了我向往的生活,轻松、健康、快乐。有时我就想,是不是大姨这样的活着才是真正的活着呢?
  (作者系华北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学生)
  (责任编辑  徐参文)
其他文献
望  远远地望,静静地思,风在追逐,雨在飘摇。  期,月的光洁;盼,星的熠熠。  心中的那座山,依然是座山。  繞不过,逃不开。  远远地望,静静地思。  任凭风雨默然前行,望霓彩霞光映通途。  痴  风冷夜寒秋,无月上梢头。  未曾想过,会有如此美好。  要的简单,来了唯美。  特殊的年份,山花烂漫的四季,  闻着芬芳馥郁,仿佛,品着桃花酿,  漫步山林间,沉醉不知归路。  人生如梦如幻似真真切
期刊
太阳从地平线的那端爬过了大山,它照射着我们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壤。一个个身影无冬无夏,那是农民伯伯最真实和质朴的模样。  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早已不复存在,您说,那里是一座崭新的大坝。  那盏熏黑的矿灯被您永久地封存在历史的阁楼上,迎接我们的是高耸林立的大厦;绿色环保的汽车,飞速疾驰的“和谐号”,翱翔蓝天的“C919”。当然,还有那最可爱的机器人在闪烁着光芒。  微风吹拂着稻田,泛起一层层麦浪,饱满的
期刊
落花时节  刹那转身,枝头只剩下悲鸣  鸟儿逃过拐角,剐痛  斜伸出的旧花衣  念几阕雨色凌乱的宋词  仍然掏不尽嵌在骨间的风寒  隐在玻璃后的影子  没有回头。半块孤独  还梗在喉咙,拒绝融化  城墙  穿过黑夜而来,不只为听刀剑疯鸣  挂在旗杆上的白衣  早已被风镂空了性格  血流过墙根,轻易就渗透了  缺了四角的青砖  弓弩射穿的呐喊,节节攀升  翘檐上悬着的,依然是  不善言辞的冷月  黄
期刊
花儿  五彩的衣裙,在田野间起浮  清香在尘世间弥漫,这是她对爱的召唤  相思的泪留在心里  思念与惆怅,开始积淀  河流  你的一生,总是向着梦想的方向  奔涌向前。在奋进的路上  弯弯曲曲的流年  倍增了你两岸的风景  翻开夕阳的余晖,见证了你生命的流金  岁月  雪  冬的灵魂,风儿的初恋  带着梨花的心事  诉说着等待的思念  活着  我为黎明醒来  种下激情,又开始启程  去了,来了;汗
期刊
1  一日,村里的“能人”老鬼出现在村主任家,他开门见山,说明来意。  村主任,我今天来与你合计件事,你看中不中?  啥事?村主任正在院子里给他的那台手扶拖拉机上油。  这村子里的黄土地一直就这样荒废着,可惜了!我想搞个砖厂,之后农民变工人,能拿上工资不说,还可以入股,按比例拿红利。  原来,在村子北边,有些地荒弃好些年了。每到夏天,放眼望去,满目是绿肥肥的草,鲜嫩得快要淌出油来。据说,这里原是个
期刊
整个冬季  我注视着飞驰的列车  瞬间,落下  时光与惆怅  老屋,在风中瑟瑟发抖  乡亲们纷纷离场  小鸟沿着电线杆  向远方飞翔  困了,与村口的柏树一起疗伤  桥墩还在,心就不会孤单  外婆  外婆抱我的时候  我还在襁褓  我长大了  外婆,却去了远方  若干年后  我望着襁褓里的外孙  瞬间 讀懂了  外婆的含义  风景  追逐风景的人  注定成为风景的一分子  固步自封  注定与风景
期刊
“慎独”一词出自《礼记·大学》:“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意为真正的君子在独处中也能谨慎不苟。而在我的认知理解中,慎独有三层境界。  首先是表里如一的自律精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周易》)”說的是品德高尚的人(君子)应该整日自强不息,(即使)夜晚也要小心谨慎,就好像如临危境,不能稍懈,(这样)就没有灾难了。这种在孤独中谨慎不苟的自律精神,就是对君子慎独最好的诠释,不
期刊
喏,那火红火红的星星  那跳跃的,妩媚动人的焰花  正从金色的枝头喷涌而出  ——多像那个时候  我们漫步林间  蕊尖的粉蝶正在翻开童话书  哦,小小的,人间的仙侣  微醺中,月季的暗香  徐徐向我们聚拢  一抬头,它们倏地闯入我  而你的嘴角举着同样迷人的红  东莞遗梦  从虎门到清溪  每串足迹里。我种白云,不种玫瑰  但你还是来了  像一匹马  从梦中一跃而起  每颗凝露都在曦光中闪耀  你
期刊
像一阵新鲜的凉风吹过似的,我的故乡又在脑海里荡起秋千。  虽然常年在外生活,但我仍认为自己只是大城市的过客,即使嗅过满地起高楼的现代都市的味道,即使被影影绰绰的灯红酒绿所迷惑着也始终清醒地明白:潮州的那方净土才是我的根,我从不缺席故乡的年。  驳杂高大的红瓦砖墙壁、半空胡乱交错的电线、光滑平坦的水泥道路,我的家就在这条笔直道路的尽头。道路两岸的农田里依旧释放着绿意,淅淅沥沥的小雨若是斜斜地飘忽下着
期刊
阿尔卑斯山脉的最顶峰,矗立着一个蛮族的身影,甚至在自诩是文明的种族的罗马人眼里,他连蛮族都算不上,他的民族是未开化的民族。阿提拉就站在勃朗峰顶,眺望着远处的罗马。  与其他的征服者竭力想要获得罗马的名号不同,阿提拉并不在乎什么罗马,他甘心只做匈人的皇帝,尽管他本人接受的是罗马宫廷的教育。他一生似乎没有什么拘束,青年时为了成为匈人的皇帝,他杀死了自己的同胞哥哥;为了获得财富,无端地向拜占庭发动战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