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疗法及护理

来源 :家庭医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kua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导致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作为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在治疗中必须坚持药物治疗和饮食治疗的辩证统一,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实现糖尿病治疗的近期目标,即通过控制高血糖和代谢紊乱来消除糖尿病症状和防止出现急性代谢并发症;并进一步实现远期目标,即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实现健康和长寿之梦。
  患者日常行为和自我管理能力是糖尿病控制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其中合理地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患者维持理想体重及代谢平衡的根本措施。不论是何种类型糖尿病、病情轻重与否、有无并发症、应用口服药还是应用胰岛素治疗,都应长期坚持饮食调养或饮食治疗,以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俗话说,“病从口入”,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确诊之际就必须纠正自己的不良饮食习惯、饮食喜好及饮食方法,并合理控制自己的膳食结构。只有重视和坚持饮食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才能行之有效。
  概括地讲,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治疗应遵循六个原则,做到“三宜三不宜”,饮食制作上“三注意两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戒吸烟、限饮酒,希望广大患者和家人能记得住、用得上、好实施。
  饮食治疗要遵循六原则
   饮食治疗被喻为当今医药学界治疗糖尿病的“三大利器”(即药物、饮食、运动三种治疗途径)之一。糖尿病患者合理控制饮食可以减轻胰腺负担,使β细胞功能逐渐恢复且纠正代谢紊乱,从而降低血糖;肥胖者通过控制饮食可以减轻体重,改善代谢紊乱的状况,提高胰岛β细胞的敏感性,预防并发症。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和食物类型的改变,精米精面替代了粗米粗面,大鱼大肉成为菜肴的主体,人们过多食用含糖和脂肪较高的食物,而维生素类、钾、纤维素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却摄入越来越少,导致“富贵病”即糖尿病的发生。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纠正自己的饮食习惯、饮食喜好及饮食方法,合理控制摄入的热量。概言之应遵循六大基本原则。
  一要控制总热量。从饮食中摄取的能量应与所消耗的能量保持平衡,如果摄入量过多,将引起体重增加或肥胖;如果摄入量不足,将使体重减轻及机体免疫力下降。应该学会计算食物中供应的热能。肥胖者必须减少摄入的总热量。
  二要科学补充营养。人体就像一台每时每刻都在不停运转的机器,提供这台机器运转的动力就是我们体内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碳水化合物)。这三大营养物质维持着生命的正常活动和人体正常发育。糖尿病患者要保证营养素的充分供给,注意营养均衡,确保每日所需各种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的摄取。由于糖尿病患者饮食约束因素过多,患者所使用的食物非常清淡并且营养成分也不是非常多,还需要服用各种药物,难免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要严格听取医生的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从根源上减少病情的反复。
  三要合理供给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食物在胃肠道消化吸收的速率,改善葡萄糖耐量,降低餐后血糖及胆固醇水平。糖尿病患者应学会科学地搭配膳食,在每日的食物中添加燕麦片、荞麦等粗粮,以及各种新鲜蔬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四要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糖尿病患者容易缺乏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及多种微量元素,促使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应注意从多种食物中摄入这些营养。
  五要限制盐的摄入。吃盐过多对糖尿病患者是有害的。因为食盐进入人体后,可激活体内淀粉酶的活性,加快淀粉的消化,从而加速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最终造成餐后血糖升高。推荐糖尿病患者每天入摄钠量应不超过2克,即食盐6克以内。
  六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糖尿病患者的用餐时间要规律化,且禁止狼吞虎咽。患者在用餐过程中不提倡吃得过饱,建议少吃多餐。
  健康食谱做到“三宜两不宜”
   三宜  一宜五谷杂粮,如莜麦面、荞麦面、燕麦面、玉米面等,富含维生素B、多种微量元素及食物纤维,长期食用可降低血糖、血脂;二宜豆类及豆制品,富含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且豆油含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三宜苦瓜、洋葱、香菇、南瓜、柚子、苹果、草莓、木瓜、猕猴桃、樱桃等果蔬,是糖尿病患者理想的食物。
  两不宜  不宜吃各种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果酱、冰激凌、甜饼干、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不宜吃含高胆固醇食物及动物脂肪,如动物肝、心、肺、腰,蛋黄、肥肉、黄油、猪油、牛油、羊油等。
  饮食制作要做到“三注意三方法”
   三注意   一要注意根茎类和叶类蔬菜不宜切太碎,既能保全蔬菜中的各种营养不流失,更能在吃的时候促进肠道运动,对血糖控制有利。二是在烹饪方式上注意采用涮、蒸、拌、焖、煮、炖等,可在烧菜时稍加点醋或柠檬汁,降低饭菜对血糖的影响;要把米面等主食和肉类搭配,肉类以鱼、虾最佳,猪肉、羊肉、牛肉最好少吃。三是注意增加粗纤维的摄入,主要就是增加蔬菜的量。既能够满足人体对能量的需要,又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
  三方法  一是实行食物交换份法。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年龄、患病情况等信息计算每日所需各种营养物质及维生素的确切含量,根据所得结果将三大营养素进行比例划分,从而达到制约患者饮食的目的。在符合条件的等热量食物之间,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等量代换,选取符合患者当前身体状况的食物,既能确保患者身体的正常运行又能够实现多元化饮食。二是实行划分餐盘法。顾名思义,就是在餐盘中央画一个十字对食物进行等量划分,有助于对患者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等攝入量进行划分。如该餐盘的1/4食物含有碳水化合物,1/4含有维生素 A或维生素D 等微量元素、1/2含有淀粉等。在食用方法上类似于小型自助餐,能够快速吸引患者眼球,激发食欲。三是实行代替、限制法。代替是在患者所选食物的基础上进行等量代换;限制是对患者本身的食用量、脂肪、胆固醇、蛋白质的食用量等进行限制,从而使患者在饮食控制方面收到良好效果。
  日常生活要戒吸烟限饮酒
  研究表明,长期大量饮酒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一方面,酒精伤肝,并直接损伤胰腺,导致人体消化功能受损,糖类和脂肪代谢随之出现障碍;另一方面,易造成酒精性酮症酸中毒,诱发或加重并发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心脏病等风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监督糖尿病患者饮酒限量,不空腹喝,并注意把饮酒量计入主食范围内。例如,100毫升红酒相当于25克(半两)主食的能量,故饮酒时应相应地减少主食量。从长远的观点考虑,糖尿病患者不宜饮酒。糖尿病合并肝脏疾病、心血管并发症,以及正在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治疗的患者,应禁止饮酒。吸烟能使血糖水平升高,并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还会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戒烟。
  在做好饮食治疗的同时,要科学用药,加强锻炼,时时刻刻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才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其他文献
肾结石的种类较多,结石的成分也不尽相同,其中以草酸钙结石较为常见,此外还有磷酸钙、尿酸结石等。由于肾结石的病因较多,既与尿液中形成结石成分过多相关,又与尿量的多少、尿液酸碱度以及饮食因素存在一定联系,反复尿路感染也有可能会引发肾结石。因此,肾结石患者的饮食要特别注意,明确哪些食物可以吃哪些食物不能吃,才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患者的疾病进一步发展。  肾结石患者的饮食禁忌  肾结石患者的饮食禁忌
期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导致全球经济深度衰退,为缓解疫情给经济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各国货币政策加码宽松,纷纷下调利率,新一轮的低利率浪潮席卷而来.而低利率环境势必会
期刊
2018年2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积极发展电梯责任保险.2019年明确要求电梯责任保险覆盖率提高到30%以上.为响应政府号召,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失能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高昂护理支出已成为困扰我国家庭的突出问题之一,长期护理保险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本文总结了美国、德国的长期护
期刊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骨科的常见疾病,在35~55岁青壮年中高发,男性多于女性。股骨头坏死的病情进展速度较快,若患者早期没有及时治疗,容易发展为股骨头塌陷而引发继发性骨性关节炎。近年来,对普通人群进行筛查,发现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但多数患者并不知情,病情默默发展,使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提高大家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加强预防,非常重要。  诱发股骨头坏死的因素较为复杂,如长期使用
这是1939年冬拍摄的一张照片,是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以下简称“保联”)话剧组演员演出话剧《沉渊》后的合影.rn“保联”是中共上海地下党领导下的广泛团结保险职工和中上
期刊
为便于进一步团结工商实业界的革命力量,遵照中共上海地下党提出的在国统区“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工作方针,为党的秘密工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谢寿天与
期刊
本文介绍了印刷工艺中的拼大版技术,通常拼大版是将拼版好的页面拼组成印刷机能够使用的印版版式,传统的拼大版主要是手工拼版。本项目是基于CIP3工作环节(从客户服务到发货)通过集成自主创新,从五个方面提升了企业的智能化印刷能力,实现现代通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融合。
玉米收入保险中“两个收入”的确定是玉米收入保险实践中的核心问题,直接关系到玉米收入保险的实践效果和进一步推广.三部委和大连商品交易所对“两个收入”的确定方式进行了
期刊
随着气温一天比一天高,减肥成了很多年轻人当下的要紧事。但比起管住嘴、迈开腿,也有些人总是陷入“一言不合就开吃”的状态。有人情绪不好时没有节制地吃东西,但吃完后随之而来的罪恶感、焦虑感等情绪,又促使他们做出催吐、吃减肥药等过激行为。现在年轻人当中类似的状况并不少见,严重的甚至会引发“进食障碍”。  杜华(化名)发现,26岁的女儿叶茗(化名)因为近期工作繁重,所以总是忍不住吃很多食物,尤其是加班回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