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认定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caohuozi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善意取得制度,是近代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民法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它是均衡所有权人和善意受让人利益的一项制度,首先它在一定程度上维护所有权人的利益,保证所有权安全。其次它侧重维护善意受让人的利益,促进交易安全。本文通过讨论当前我国现有的善意取得制度,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参考国外较为成熟的善意取得的善意判断,对于我国善意取得中所存在的标准模糊、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做出较为合理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善意取得;交易安全;善意判定
  一、善意取得中善意的概述
  善意,无恶意;恶意,非善意,而善意与恶意如何划分,善意与恶意的中间地带应当归入哪一方,则是善意界定的关键点。
  客观诚信,诚信,主观诚信,善意。善意作为一种主观价值判断,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在于内心的价值判断,其性质如同是非对错一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分别有着不同的理由。如何给善意取得之中的核心概念做一个准确的,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定义,是对于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是意义重大的事情,对于法官如何定罪量刑,物权所有人,善意相对人的权益维护,都是极其重要的,更大程度上而言,对于商品经济的运行。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是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通过其对于物的静态秩序与交易的动态安全之间的权衡利弊做出恰如其分的取舍。
  二、我国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的认定
  (一)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
  从我国的立法来看,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主体的构成,一方是无处分权的人,而另一方即买受人则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能够自主的进行民事行为。这个主体的要件是必须具备的,也只有在这样的情形下一方无权处分了他人的财产,才有第三人的不知情,才会有善意取得,也只有第三人有能力进行民事行为,才能使得买受人的交易行为是具有效力的。
  第二就是是善意取得的对象,从《物权法》第106条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善意取得的对象包括动产和不动产,两者在交付变动方面存在不同。
  第三就是主观的认定,即善意的认定。善意就是非恶意,是基于一种推理而得出的结论,这完全就是第三人在交易时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但是既然是善意取得,那么认定这种心理的态度是重中之重,也是该制度的核心,只有认定了善意这一要件,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就变得顺水推舟,执行力就变得强了。关于认定这种心理状态,下文会做详细的介绍。
  第四在客观方面,必须是以合理的价格转让。在我国的善意取得制度中,价格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判定标准,并且也是一个主要的标准,直接作为判断第三人是否善意的外在表现。如果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或者干脆就是无偿赠送,那么在我们一般人的眼里对待这种情况时会产生合理的怀疑。
  最后就是这个交易必须是已经完成了,即动产已经交付,不动产已经变更了登记。只有这样合同才算是履行完毕,也才可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否则第三人的利益没有保护的理由和依据。
  (二)买受人善意的判定
  对于善意取得的认定,可以利用“四要素”法进行判定。即从“认识责任、认识能力、认识条件、认识时间这四个方面来判定买受人是否是善意。
  1.认识责任
  认识责任是最重要的一个参考标准。意思是说买受人对于物的处分人的是否拥有完整处分权以及物的权属状态的一种主动的认识责任。买受人应当根据交易习惯,社会观念等交易的一些情况特点,对这笔交易做一个调查、咨询,与处分人进行充分的交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方式,并非简单的消极注意义务,买受人一定是积极的咨询、调查。对于这种认识责任,对其判定也会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责任的大小也会发生加重或减轻的变化。比方说,如果处分人处心积虑的设计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很难简单的看出瑕疵,那么这时候买受人的认识责任就会减轻,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识别能力,注意力十分有限,在进行交易过程中没有显而易见的瑕疵是很难从深层次认识到,这时只要买受人只要按照基本的交易程序进行买卖就可减轻其认识责任。相反,如果处分人在处分物时很明显有可疑的地方,如价格低于市场价格,或者交易程序简化,处分人也表现的十分仓促,草率。这种情况下,买受人的认识责任就加重了。这时候买受人有十分充足的理由怀疑处分人,应当对处分人的处分权以及物的权属进行调查,询问,分析,交易要变得谨慎。
  2.认识能力
  认识能力是指买受人对于交易的条件特点、处分权人的处分权有无瑕疵以及物权的归属状态的识别、判定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它受到一个人背景知识,教育程度 以及社会经验的影响所形成的一种主观的认识能力。一般的普通人的这种能力相对较弱,而具有专业技能的人的这种判定能力较强。但凡是完全行为能力人就应当具备这种识别能力,可以对交易的性质,价格,以及相应的程序有一个很客观的识别。
  3.认识条件
  认识条件就是除了主观的以外的能够影响买受人进行判断识别的客观外在条件。这种条件有时候会对买受人造成干扰,处分人营造的交易环境,处分人的自身客观情况,都会给买受人的判断形成影响,买受人也会据此对于交易相对方做出判断。
  4.认识时间
  认识时间就是买受人在对处分人的识别,处分权的判定还有物权的归属进行识别的时间点。王泽鉴说过“受让人须在完成最终取得行为时实属善意”。[5]认识时间其实是个次要的认定因素,虽然次要,但仍然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判定买受人是否具有善意,在准据时间前都是善意的那么就可以认定为善意取得,即便后来知晓了交易的不正当性。
  “四要素”在整个的善意认定中相辅相成,环环相扣,共同来帮助司法人员判定买受人的善意还是恶意。法官在判定买受人是善意恶意就可以按照这个标准,四标准也有主次之分,首先认定认识责任,是否尽到了应有的认识责任,是否具有认识能力,认识条件,还有善意是否是在交付完成之前。然后根据这些逻辑进行推定,判断买受人是否是善意,是否能够适应善意取得制度。
  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是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原权利人的物权纵然重要,但是交易安全也同样需要得到法律的保障,第三人在交易中的权益立法者需要考虑,利用善意取得推定买受人取得取得物的所有权,然后原权利人的损害赔偿可以像无权处分人主张。其实之所以这样牺牲原权利人的物权,也是认为在这个无权处分当中,原权利人也存在着过错,对于自己的财产并没有好好的保存,并且在权利受损之后并没有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护自己的权利,直到第三方被牵涉进来,买卖交易完成之后才主张权利,这时法律更加注重保护买受人即第三人的权利是十分合情理的。
  参考文献:
  [1]申惠文.不动产善意取得与登记公信力之比较[J].廣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20-129.
  [2]喻文利.论民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J].法学评论,1999(4):56-66.
  [3]张必望.论民法中的善意[D].中国政法大学,2007.
  [4]尹田.法国物权法上的动产的即时取得制度[J].现代法学,1999(1):15-33.
  [5]王泽鉴.民法物权第二册用益物权占有[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6]吴泽勇.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要件的证明[J].中国法学,2012(4):8-9.
  [7]史尚宽.物权法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要】:金融资源集聚是金融业得到快速发展来的基本前提。本文选取八个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对我国31省市的金融集聚水平进行评价,并分区域对我国的金融集聚水平进行考察,从结果来看,北京地区是我国金融集聚水平最高的城市,并且我国仅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为大于零的,中西部地区均小于零并针对实证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集聚;区域;差异  1.金融集聚综合评价指标构建  本文共选取八个指标对金
期刊
【摘要】: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系统地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经验,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许多重大经济理论做了详细的阐述,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当时苏联经济理论界的一些错误观点,尤其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作出了重要历史性贡献。尽管斯大林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其理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思想仍然对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斯大林;经济理论
期刊
【摘要】:中国经济显示出的积极向好态势尽管仍需巩固,但已充分证明了中央持之以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积极成效。长期压在全国工业制造企业身上的“巨石”终于有了松动,让经营者看到了盈利增加的曙光。这意味着工业制造领域的供求关系有实质性的变化,因此企业努力抓发展机遇、抓结构性改革、抓优质项目建设,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企业要面对改革,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必须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期刊
【摘要】:无论是在何种单位,对于档案的管理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档案是一个企事业单位发展处于核心位置的重要资料,能够为企企事业单位提供全方位服务。科学合理的进行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其自身可利用价值,同时,还可以辅助其他各个环节和部门之间协调工作,为企事业单位的顺利运行打下坚实基础。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要求档案管理部门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档案管理新理念,完善信息化时代档案管理方法,实
期刊
【摘要】: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2016年初,威海获批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使外贸向“优进优出”转变。但是,威海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金融约束,制约了威海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服务贸易;金融支持;路径;对策  一、服务贸易的定义  服务贸易又称劳务贸易(trade in services),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服务
期刊
【摘要】: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各种社会思潮充斥着整个社会,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国家和民族的先进份子奋起抗争,探索救亡图存的光明大道。一直以来,这种努力一直在不懈的、执着的过程中,伴随着各种派别的组建,知名人士的影响、知识分子的舆论活动,整个思想领域内,跌宕起伏、波涛滚滚、激流飞溅,各种“主义”、“主张”此起彼伏,使人眼花缭乱。中国社会历经了几次次影响较大、波及范围较广的社会大论战。本文
期刊
【摘要】:股权的内部转让立法模式有三种:绝对自由模式、相对自由模式和限制模式,新《公司法》依然采用旧《公司法》的绝对自由模式。股权的外部转让因选择同意权或优先购买权而形成了四种立法模式, 新《公司法》程序上虽有所改变, 但仍然既规定同意权又规定优先购买权 ,过于严苛 。新《公司法》虽补充了股权的继承、强制执行以及回购制度 ,但均存在一定缺陷,而对于特殊主体如公司董事、职工等的股权转让问题尚未涉及,
期刊
【摘要】:政府行政决策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决策一旦出现失误往往对群众利益产生重大损害,同时也会造成社会负面影响。完善决策失误追责制度对于增强干部责任意识和政府公信力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行政决策;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终身追责制度  明确行政决策失误的界定是进行责任追究的基础,而对于这一涵义的界定学界有诸多见解。[1]有学者认为,所谓行政决策失误,是指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由于
期刊
【摘要】:近年来,纠正“四风”成效明显,但在深入推进纠正“四风”的进程中,存在着规章制度仍需健全完善等问题,本文从分析问题表现及成因入手,提出了解决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以期对今后持续深入地纠正“四风”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纠正“四风”;原因;措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纪委认真贯彻落实“两个责任”,坚定不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各行各业作风建设卓有成效,干部职工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作为中国旅游市场的特殊消费群体,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易接受新生事物的一个群体,在校大学生外出旅游的人数逐年在增长,这一群体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大学生的出游动机,旅游景点偏好,影响因素及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以便为旅游企业更好地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供一定的依据,并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有益的旅游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