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述者:李水清将军
执笔:王缓平
李水清将军,原第二炮兵司令员,1949年开国大典陆军受阅部队67军199师师长老将军已于2007年8月去世,本文节选他的回忆录《从红小鬼到火箭兵司令》中有关开国大典中他率部受阅的一节,奉献给广大读者。让我们一齐随着老将军的思绪,回到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吧……
1
1949年5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我与李布德政委骑着快马,风尘仆仆赶到军部。
“司令员来了?”见到脸上挂有几分神秘微笑的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我俩一同立正敬礼。经验告诉我,首长“大驾”光临,必有要事吩咐。
“首长,有什么重要任务?”刚坐到椅子上,我便急不可耐地问。
“猜猜看?”杨司令员显然有意在“卖关子”。
“目前华北全境都已解放,渡江战役已进行一个多月,莫不是让我们往西北进军,会同一野部队攻打甘肃、宁夏、新疆?”
“怎么样,我说得不错吧?他满脑子就是想着打,卧虎山一仗还嫌打得不过瘾,要打更大的呢!”说罢,杨司令员哈哈大笑。
“还是先让我给水清同志交点底吧。”韩伟军长操起根小竹竿,指向墙上挂的五万分之一军用地图。“华北地区有4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平津门户长山列岛现仍为蒋匪所盘踞。在我大军主力南下之际,敌有可能从海上向我战略后方实施突然袭击。为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保卫华北地区的和平建设,上级命令我六十七军进抵塘沽地区,担任海防守备任务。”
“太原、大同解放后,你们移师张家口外围已休整近半个月。”军政委旷伏兆同志接着说,“军里安排,5月29日,你们会同张家口党政军领导和群众代表在胜利广场举行祝捷庆功大会。30号凌晨5时,由张家口乘火车进至塘沽地区集结。”
“是,坚决执行!”我转过脸看看一直微笑不语的杨司令员,“就这些任务?”
“早就料到你肯定不甘心!”司令员笑着健步走过来,狠拍一下我的肩膀。“是你们两位军首长让我来给你揭这个谜底,中央已经决定,今年10月1日要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开国大典。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命令。我华北军区抽调一个师作为陆军代表,参加开国大典受阅仪式。这个光荣任务,又交给了你们一九九师!”
“感谢首长对我师的信任与厚爱!”我和李布德政委倏地站起,都激动得满脸通红,“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整个一九九师沸腾了!得知要代表全军陆军部队参加开国大典受阅,官兵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人人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自豪,决心书、保证书雪片般飞向师党委,纷纷表示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党和祖国争光,为人民解放军争光,为英雄的一九九师增添新的荣誉,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部队进至塘沽、大沽、北塘一带沿海地区布防,广大指战员情绪嗷嗷叫,夜以继日地加紧构筑防御阵地,不到一周时间就提前完成了一、二线阵地的部署、编成和战防布势任务。下基层检查政治教育,每个同志都能滚瓜烂熟地说出我师有三件大喜事:“一喜最早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很快就要成立了:二喜我师作为尖刀师,要调我们去北京见毛主席、朱总司令:三喜让我们师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参加开国大典,并光荣受阅。”师党委更是昼夜加班连轴转,从受阅人员确定、武器装备遴选到进京训练方案的拟制,都反复推敲论证,丝毫不敢懈怠。
1949年6月5日,征尘未尽洗、硝烟味尚存的一九九师,在我和政委李布德率领下,从塘沽沿着津京铁路进北平,直抵北苑黄寺兵营。
既紧张又艰苦,同时略带枯燥的受阅训练开始了。
千万别小看了每天走队列,这任务一点也不轻松,可以说艰巨得很!我军当时还没有一部完整的队列条令,搞单兵训练,主要依据二野刘伯承司令员留苏时起草的一本队列小册子,再就是参照《中华民国二十四年操典》。
我在全师官兵训练动员大会上坦言承认:“我和政委都没有喝过洋墨水,组织这种训练都还是‘大姑娘坐轿头一遭’。当年到苏联留过学的老首长讲,‘老大哥’军队每逢十月革命节那天,必搞规模盛大的阅兵式。人家那个精气神不得了,甩手一般齐,抬脚一般高,看上去真是排山倒海锐不可当。我看咱们就按照这个标准来,瞄着排山倒海的气势练!”
从这天起,北平老百姓的眼里出现了这样一支队伍:在刺目灼人的骄阳下,他们以宽敞胡同、马路边道、居民宅院为训练场,喊着嘹亮的口号,光着脊背徒手走队列,每天都有人练得晕倒在地,半个月后个个晒得面孔黝黑,蜕过几层皮的结实臂膀亦变得油黑发亮。阴雨连绵的雨季,他们要么在居民家里和炕上练军姿、练“三把枪”,要么迎着疾风骤雨赤脚行进在泥水中,一天下来个个变成了泥人。夏日夜晚蚊虫肆虐,他们有的被叮咬得无法入睡,有的征得居民同意后毫不忌讳地睡在打制好的“寿棺”里,有的浑身长满疙瘩发炎流脓,但却无一人叫一声苦……
“打仗时我们各级干部爱说‘跟我上’,现在搞训练也要敢喊‘看我的’,当好战士们的表率。”我和李布德政委不仅大会小会上这样强调,而且实实在在扑下身子,跟部队指战员一道刻苦操练。白天若参加重要会议,晚上必主动加班补训,完成规定练习动作。整整两个月里,我俩每夜都只睡三四个小时,脑子思考琢磨的是操练,一起切磋研究的是操练,深夜就寝前、凌晨5点起床后,两人肯定要在院子里相互指点着操练老半天——
“伙计,你这礼敬得还不带劲,掌心太朝外啦,再往里收一收。”我在纠正政委的痼癖动作。
“向右看!不行,脖子拧得还是不够自然,再稍微放松一点。好,好!有点意思了!”李政委在帮我练走正步的“向右看”。
“说你还不服气,咱们现在就用尺子量一量,看我批评得对不对!”我和李布德政委每次参训,身上都带着把尺子,发现对方或下级的队列动作有问题,便随时随地用尺子比量,让对方心悦诚服地克服纠正。
两个月的基础强化训练,我和政委每人穿坏3双布鞋。
两个月的基础强化训练,全师的队列素质明显提高。
在完成了以连为单位的分列式训练和以团为单位的阅兵式训练后,8月下旬,全师集中于西郊机场、北苑等地,实施由徒手改为佩带武器装备的阅兵方队演练。当时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就是部队武器各色杂陈,装备极不统一,影响军威严整。总参谋部了解到这个情况,专门从全军抽调大批缴获的、成色比较新的美式和日式武器,全部集中到一九九师,充分满足了组建12个步兵受阅方队的需要。3个步枪方队,两个方队佩日本三八大盖、一个方队佩中国“汉阳造”。两个冲锋枪方队,清一色的美式“汤姆逊”冲锋枪。两个轻机枪方队,分别携捷克式和日式“歪把子”。一个“马克沁”重机枪方队,一个六0迫击炮方队,一个八二迫击炮方队,另有通信、工兵各一个方队。每个方队均为10列,每列12人。
为确保受阅队伍政治可靠,仪态端 庄,阵容整齐,气势威武,我们对所有参训官兵的家庭出身、身体条件、军政素质和实际年龄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排队。阅兵队列合理搭配党员骨干、工农子弟和解放战士,要求解放战士身边必须有党员。一些年龄大、体质弱的同志被忍痛筛选下来,或作为替补队员,或担任后勤保障工作。
通过受阅训练,不仅要使部队的军事综合本领有新提高,也要使正规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有新进步。师党委按照“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要求,对全师军容风纪进行集中整顿。每人配一顶钢盔、一双胶鞋,每班发一把理发刀,战士全部剃成光头,规定每天必须刮胡子,并养成训练前照镜子的习惯,以保持良好军容。考虑到队列操练比较单调枯燥,师政治部和各团还定期不定期举办军民联欢、集体舞会、灯光晚会、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努力消除指战员紧张训练的疲劳。
那真是一个对理想对未来满怀憧憬与期待、生活洒满阳光和欢笑、浑身有着使不完劲的美好岁月!每个人的胸腔里都鼓荡着欢庆胜利、拥抱明天的激情与热浪。沐浴着金秋送爽的习习清风,我们师步兵方队与炮兵、坦克兵、骑兵方队共同在西郊机场组织合练,不远即是闻名遐迩的颐和园。昆明湖水波光潋滟,沿岸杨柳树影婆娑。白天有蝉在附近丛林间鸣叫,入夜有青蛙在周围稻田里合唱,令人闻之陶醉、心旷神怡。此时恰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新华社播发的毛主席在政协会议上的开幕词,更让聆听者荡气回肠——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进至9月中下旬,我和李布德政委几乎每个晚上都要率全师官兵开赴天安门广场进行实地演练。为不影响交通和居民休息,都是利用午夜12点至凌晨4点这段时间,一趟又一趟地正步行进在长安街上。
“这次不行,有两列队伍侧看没有成为一条直线,重来!”纠正动作误差,我丝毫不放过,一点不留情面。“这次还不行,有几个队员摆臂幅度不符合规定,再来!”
李政委作思想动员,非常激昂人心,非常有力量。“同志们,多想一想渡江南下的兄弟部队,他们天天要跟敌人浴血奋战,随时准备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绝不能愧对前方的战友,一定要高标准完成训练任务,以最高的水平、最好的军姿,迎接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检阅!”
2
这同样是不能不说的难忘记忆。从受阅部队组建那天起,军委、总部首长就时刻关注和关怀着一九九师,对我们的训练、工作和生活考虑得非常周到,过问得非常具体。
作为华北军区司令员和开国大典的阅兵总指挥,聂荣臻老首长来得最多。他先后十多次观看、指导部队训练,对每个队列排面、每个单兵动作都认真检查,及时纠正,提出改进意见。他亲自深入班排,亲切慰问受阅官兵,询问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同志们思想状况如何。正是聂司令员得知我们师武器装备成色不够新,特意报告军委和总参谋部,从全军给我们集中调拨了那么多的新枪新炮。
这位开国元帅语重心长地鼓励大家说,你们这个师是红一方面军的老红军师,当年强渡金沙江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牺牲了多少好同志啊!我们能够有今天的胜利,是无数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你们能代表全军部队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式,接受毛主席、朱总司令检阅,非常幸运。一定要发扬当年红军的革命精神,坚决克服一切困难,高标准高水平地搞好受阅训练。
正在前方指挥作战、专程到北京开会的西北军区贺龙司令员、第三野战军陈毅司令员也来了。他们兴致勃勃地观看我们师的分列式和阅兵式合练,提出了许多非常内行的改进意见。
根据两位老总的建议,师里专门组织起一个队列要领示范排,召集连以上干部观摩试训,共同推敲、修改和体会操练动作。此举获益颇多。
8月中旬一个早晨,我和李布德政委正要去训练场,军首长突然打来电话,说今天上午朱总司令要到我们师视察阅兵方队,让抓紧做好准备。
身板壮实神采奕奕的朱老总在聂荣臻和杨成武两位司令员陪同下,顶着炎炎赤日来到受阅方队前。从1937年8月离开陕北根据地挺进华北抗日前线,我已经整整12年没有见到这位可亲可敬的总司令了。朱老总还像当年一样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他首先观看了我们师的受阅汇报表演,频频点头表示满意,随后健步走到整齐列队的战士们中间,不时拍拍这个人磨破的肩头,摸摸那个人被汗湿的前胸,眼神里流溢着亲切和慈祥。
一个战士的胶鞋前头撑开小口微露脚指头,引起了朱老总的注意。“怎么,你们鞋子不够穿?”
这位质朴的战士窘得满脸通红,望着老总只是傻笑,说不出话来。
“报告总司令!”我挺胸立正向朱老总报告:“受阅训练以来每人发过一双胶鞋,只在接受上级首长检阅时穿,平时都穿布鞋训练。”
“一双胶鞋怎么够穿哟?”朱老总深情地看着面前的战士:“他们整天在这么毒的太阳底下训练,一天要走十多里的路,毁鞋啊。现在前方战事正紧,我们国家百废待兴,确实是很困难,但再难,也要给阅兵部队的同志们多发一双胶鞋!”
看到许多战士嘴角都起了泡,脸上气色也不够好,朱老总又问我:“李师长,这是咋搞得嘛?”
我内心顿感为难,一时不知该怎样回答,我知道,这都是由于平时训练太苦、伙食营养跟不上造成的。但又不好意思在总司令面前“哭穷”。该怎么办呢?
善解人意的朱老总没有让我尴尬。他用和蔼的语气轻声问我:“部队每天都吃什么?给我说实话。”
“报告总司令,每顿主食是红豆高粱米饭,菜主要是从东北搞来的土豆和萝卜。北平的菜太少,价钱也贵。”
“小米呢?小米也吃不上?”
“配给的小米数量很少,只能礼拜天改善生活时吃上一两顿小米干饭。”李布德政委替我回答。
“那白面大米就更少了。”
“也不是一点都没有。”我望着总司令,如实报告:“比如说过节,能让大家吃顿馒头或包子。不过小伙子们都是些大肚汉,能吃得很,要想管他们够,也确实难。”
“看看,我就知道你们有难处!”总司令转过头来对聂荣臻、杨成武两位首长说,“他们不容易啊,每天训练消耗体力这么大,老是吃高粱米饭哪能顶得住?得加点油水哟!我看每人每天给增加一个鸡蛋,补补营养。要让我们的战士吃饱吃好,体质更棒些,以饱满的精神、雄壮的步伐,红光满面地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你们看呢?”
我的心深深激动着,眼眶有几分潮润。要知道,我师一线受阅官兵总数为1440人,每人每天增加一个鸡蛋,这在北平解放之初物质条件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将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总司令这个命令,体现着党中央、毛主席和军委首长对受阅部队怎样的关心与爱护啊!
“坚决执行总司令指示!”聂荣臻、杨成武两位首长当即表态。聂司令员望着 我和李布德说:“你们要很好地教育部队,更加严格刻苦地训练,坚决完成受阅任务,绝不能辜负毛主席、总司令的亲切关怀!”
朱老总谦虚地摆摆手,面对受阅官兵,再一次殷切叮嘱道:“同志们,在开国大典上,你们的形象,就是人民解放军的形象:你们的军姿,就是人民解放军的风貌。希望你们更加努力刻苦地训练,以良好的姿态展现在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面前。你们在开国大典阅兵式上的行动,会直接影响着即将成立的新中国!”
总司令的关怀给我们师以极大的鼓舞和激励。第二天中午开饭,炊事员将一个个又香又咸的煮茶鸡蛋发到受阅官兵碗里,许多同志边吃边流泪。下午部队操练,队列行进势如铁流奔涌,口号喊得震天动地,树丛里屋檐下栖息的鸟儿纷纷惊飞,围观群众啧啧称道感叹不已。
开国大典前一天,我和李布德政委再次对千余名受阅队员逐个详细检查,并组建了200人的预备队。我们指示各团,认真搞好心理教育,防止和克服紧张焦虑情绪,对受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加强预测预防,必须有具体管用的应急措施,以解决突然晕倒和大小便等问题。还要求部队注意调剂改善伙食,让受阅官兵多吃细粮少喝水。
是日晚饭后全师官兵列队集合,我即席讲了这样一番话——
“同志们,明天是我们国家大喜的日子,也是我们一九九师大喜的日子。全师指战员辛苦操练4个月,就是为了迎接这一天。军委、总部和野战军首长对我们一九九师高度信任,对我师全体官兵充满信心!我相信,同志们一定能够胜利完成受阅任务,在党中央、毛主席和全国人民面前充分展示我们这支胜利之师的英雄风采,决不辜负毛主席、朱总司令对我们的关怀、信任和厚爱。现在大家立刻准备就寝,明日凌晨两点出发!”
晚上8点刚过,黄寺兵营就破例吹响了熄灯号。但受阅官兵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包括我和李政委在内。有谁能马上睡得着?借着屋里微弱的暗光,许多同志把崭新的军装整了又整,佩带的武器擦了又擦。为使头上的钢盔更明亮更显威武,不知是谁发明了用鸡油擦拭钢盔的小窍门,效果棒得很。我本来是倒在铺上就能着的人,但这个夜晚却一反常态,头脑格外清醒,辗转反侧难以入梦,后来索性坐起来在屋里轻轻踱步,任凭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默默祈盼和等待着明日那个神圣的晨曦。
3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个日子——公元1949年10月1日。农历己丑年八月初十。星期六。
凌晨两点,我和李政委率领2000多名受阅官兵、预备队员和保障人员,分乘几十辆大卡车,从黄寺兵营驶抵天安门东侧的指定位置——北京饭店。
受阅官兵身着崭新的军装,佩带擦拭锃亮的美式日式武器,个个精神饱满英姿飒爽。队伍最前方的掌旗兵李绍卿和四名护旗队员,全都是我亲自挑选的精干棒小伙子。紧接着是指挥步兵受阅方队的我和李布德政委。在我们身后,12个方队向东一字排开,一面面鲜艳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气势恢宏壮丽。
本来,按照我国传统习俗,重大喜事的庆典活动都是安排在上午进行。开国大典是中华民族1949年最为盛大和特别隆重的喜事,是四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和海内外炎黄子孙众望所归的顶级庆典,当然也理应在上午举行。但为何却选在下午呢?我和许多同志都感到不理解。后来才知道,这主要是为了防止蒋介石集团派飞机轰炸骚扰。虽然敌机从台湾直飞北京巡航半径不够,却有可能借助南韩的机场缩短飞行距离。尤其是,国民党军还盘踞着内长山要塞,空中航线距北京很近,若那里建有机场,就会对我造成更大威胁。开国大典定在下午举行,敌即使从最近的内长山派飞机来袭,也得在晚上八九点钟才能返回。当时飞机夜航能力很弱,敌人不能不顾忌这些因素而放弃冒险。这样就可以保证开国大典的安全。
后有史料披露,国民党空军总司令周至柔,的确曾在台湾部署了两个轰炸机梯队,共120架飞机,准备在我举行开国大典时飞临北京轰炸。但蒋介石考虑从台湾起飞距离太远,南韩机场又未交涉成功,终于下决心撤销编队,放弃了这一计划。
4
历史前进的脚步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整,开国大典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一个非同凡响的历史性时刻,这是一个开创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的神圣时刻,这是一个令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阵营、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们共同关注的重大时刻。此时此刻,我与一九九师全体受阅指战员整齐列队肃立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长安街,亲耳聆听了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紧接着,军乐队高奏庄严雄伟的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毛主席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54门礼炮代表了组成人民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54个团体,齐鸣28响。这春雷般的礼炮声,象征着我们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28年艰难漫长的奋斗征程。
眺望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我饱含热泪,满怀虔诚与庄重,久久地纹丝不动地向着自己的国旗敬礼。28年,整整28年啊!自我懂事起,满眼所见的皆是军阀连年混战,豪绅恶霸横行,政府腐败无能,列强不断蚕食,四亿五千万善良的同胞饥寒交迫,饱受熬煎,一次又一次惨遭浩劫。面对此情此景,哪一个有头脑有良知有血性的炎黄子孙不为之痛心疾首!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洗雪了百年以来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欺凌和蹂躏的屈辱,使古老的中华大地万象更新,重新获得了勃勃生机。而我这个赣江之畔贫穷山乡的苦伢子,也在真理的感召和时代洪流的挟裹下,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的道路,变成了旧世界和反动派的掘墓人。追今抚昔,思绪绵绵,我感到无比幸运和自豪,情不自禁地率领全师指战员振臂高呼: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
“毛主席万岁!”
在天安门广场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口号声和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声中,开国盛典的宏大阅兵式开始了。朱德总司令由阅兵总指挥聂荣臻陪同,乘美式敞篷吉普车,沿着东长安街徐徐行进,检阅肃立于两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部队。当经过我陆军一九九师的钢铁方阵时,我和李布德政委同时向总司令行出庄重的军礼!朱德不时朝着一列列佩戴明亮钢盔的指战员挥手致意:“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我们立刻以高亢嘹亮的口号和整齐威严的注目礼,回应总司令的慈祥目光和亲切问候。
之后举行分列式。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威武雄壮的旋律和节奏,我与李布德政委紧随高擎红色“八一”军旗的掌旗员李绍卿和四名护旗手,走在受阅部队最前面,带领全师官兵迈着雄浑刚健的步伐,意气风发地跨上神州第一街。当进入天安门中轴线东侧150米画有白线的正步区时,我底气十足地发出“正步走!向右看!”的口令,随即与李布德擎起右手,庄严肃穆地向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朱总司令、周副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敬礼!全师指战员精神抖擞,雄姿英发,步履铿锵有力,摆臂浑然一体,真正是“走过来似排山,开过去似倒海”,尽显胜利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豪迈本色和夺人气魄。
两天后,专程过来慰问我师官兵的杨成武司令员高兴地告诉大家,当一九九师受阅方队在开国盛典上气势磅礴地走过长安街时,吸引了天安门城楼上所有的目光。萧克、杨成武等首长特意走到朱总司令跟前介绍说:“这个师是红军师,是具有光荣传统,敢打硬仗、恶仗,不怕艰险的一支很好的部队。”一些老首长感奋不已,连声称赞:“真不愧是当年的老红军师,雄风不减!”
向前进,向前进,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前进,向前进,我们的步伐不可阻挡。
公元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一年,也是我半个多世纪戎马生涯中极不平凡、刻骨铭心的一年。特别是非常幸运地率领我的部队参加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阅兵式,在这个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时刻,首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辉煌风采,为我军的恢宏史册书写了闪光夺目的独特篇章。这一难得的荣耀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里、永远令我为之骄傲和自豪!
执笔:王缓平
李水清将军,原第二炮兵司令员,1949年开国大典陆军受阅部队67军199师师长老将军已于2007年8月去世,本文节选他的回忆录《从红小鬼到火箭兵司令》中有关开国大典中他率部受阅的一节,奉献给广大读者。让我们一齐随着老将军的思绪,回到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吧……
1
1949年5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我与李布德政委骑着快马,风尘仆仆赶到军部。
“司令员来了?”见到脸上挂有几分神秘微笑的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我俩一同立正敬礼。经验告诉我,首长“大驾”光临,必有要事吩咐。
“首长,有什么重要任务?”刚坐到椅子上,我便急不可耐地问。
“猜猜看?”杨司令员显然有意在“卖关子”。
“目前华北全境都已解放,渡江战役已进行一个多月,莫不是让我们往西北进军,会同一野部队攻打甘肃、宁夏、新疆?”

“怎么样,我说得不错吧?他满脑子就是想着打,卧虎山一仗还嫌打得不过瘾,要打更大的呢!”说罢,杨司令员哈哈大笑。
“还是先让我给水清同志交点底吧。”韩伟军长操起根小竹竿,指向墙上挂的五万分之一军用地图。“华北地区有4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平津门户长山列岛现仍为蒋匪所盘踞。在我大军主力南下之际,敌有可能从海上向我战略后方实施突然袭击。为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保卫华北地区的和平建设,上级命令我六十七军进抵塘沽地区,担任海防守备任务。”
“太原、大同解放后,你们移师张家口外围已休整近半个月。”军政委旷伏兆同志接着说,“军里安排,5月29日,你们会同张家口党政军领导和群众代表在胜利广场举行祝捷庆功大会。30号凌晨5时,由张家口乘火车进至塘沽地区集结。”
“是,坚决执行!”我转过脸看看一直微笑不语的杨司令员,“就这些任务?”
“早就料到你肯定不甘心!”司令员笑着健步走过来,狠拍一下我的肩膀。“是你们两位军首长让我来给你揭这个谜底,中央已经决定,今年10月1日要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开国大典。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命令。我华北军区抽调一个师作为陆军代表,参加开国大典受阅仪式。这个光荣任务,又交给了你们一九九师!”
“感谢首长对我师的信任与厚爱!”我和李布德政委倏地站起,都激动得满脸通红,“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整个一九九师沸腾了!得知要代表全军陆军部队参加开国大典受阅,官兵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人人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自豪,决心书、保证书雪片般飞向师党委,纷纷表示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党和祖国争光,为人民解放军争光,为英雄的一九九师增添新的荣誉,我记忆最深刻的是,部队进至塘沽、大沽、北塘一带沿海地区布防,广大指战员情绪嗷嗷叫,夜以继日地加紧构筑防御阵地,不到一周时间就提前完成了一、二线阵地的部署、编成和战防布势任务。下基层检查政治教育,每个同志都能滚瓜烂熟地说出我师有三件大喜事:“一喜最早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很快就要成立了:二喜我师作为尖刀师,要调我们去北京见毛主席、朱总司令:三喜让我们师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参加开国大典,并光荣受阅。”师党委更是昼夜加班连轴转,从受阅人员确定、武器装备遴选到进京训练方案的拟制,都反复推敲论证,丝毫不敢懈怠。
1949年6月5日,征尘未尽洗、硝烟味尚存的一九九师,在我和政委李布德率领下,从塘沽沿着津京铁路进北平,直抵北苑黄寺兵营。
既紧张又艰苦,同时略带枯燥的受阅训练开始了。
千万别小看了每天走队列,这任务一点也不轻松,可以说艰巨得很!我军当时还没有一部完整的队列条令,搞单兵训练,主要依据二野刘伯承司令员留苏时起草的一本队列小册子,再就是参照《中华民国二十四年操典》。

我在全师官兵训练动员大会上坦言承认:“我和政委都没有喝过洋墨水,组织这种训练都还是‘大姑娘坐轿头一遭’。当年到苏联留过学的老首长讲,‘老大哥’军队每逢十月革命节那天,必搞规模盛大的阅兵式。人家那个精气神不得了,甩手一般齐,抬脚一般高,看上去真是排山倒海锐不可当。我看咱们就按照这个标准来,瞄着排山倒海的气势练!”
从这天起,北平老百姓的眼里出现了这样一支队伍:在刺目灼人的骄阳下,他们以宽敞胡同、马路边道、居民宅院为训练场,喊着嘹亮的口号,光着脊背徒手走队列,每天都有人练得晕倒在地,半个月后个个晒得面孔黝黑,蜕过几层皮的结实臂膀亦变得油黑发亮。阴雨连绵的雨季,他们要么在居民家里和炕上练军姿、练“三把枪”,要么迎着疾风骤雨赤脚行进在泥水中,一天下来个个变成了泥人。夏日夜晚蚊虫肆虐,他们有的被叮咬得无法入睡,有的征得居民同意后毫不忌讳地睡在打制好的“寿棺”里,有的浑身长满疙瘩发炎流脓,但却无一人叫一声苦……
“打仗时我们各级干部爱说‘跟我上’,现在搞训练也要敢喊‘看我的’,当好战士们的表率。”我和李布德政委不仅大会小会上这样强调,而且实实在在扑下身子,跟部队指战员一道刻苦操练。白天若参加重要会议,晚上必主动加班补训,完成规定练习动作。整整两个月里,我俩每夜都只睡三四个小时,脑子思考琢磨的是操练,一起切磋研究的是操练,深夜就寝前、凌晨5点起床后,两人肯定要在院子里相互指点着操练老半天——
“伙计,你这礼敬得还不带劲,掌心太朝外啦,再往里收一收。”我在纠正政委的痼癖动作。
“向右看!不行,脖子拧得还是不够自然,再稍微放松一点。好,好!有点意思了!”李政委在帮我练走正步的“向右看”。
“说你还不服气,咱们现在就用尺子量一量,看我批评得对不对!”我和李布德政委每次参训,身上都带着把尺子,发现对方或下级的队列动作有问题,便随时随地用尺子比量,让对方心悦诚服地克服纠正。
两个月的基础强化训练,我和政委每人穿坏3双布鞋。
两个月的基础强化训练,全师的队列素质明显提高。
在完成了以连为单位的分列式训练和以团为单位的阅兵式训练后,8月下旬,全师集中于西郊机场、北苑等地,实施由徒手改为佩带武器装备的阅兵方队演练。当时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就是部队武器各色杂陈,装备极不统一,影响军威严整。总参谋部了解到这个情况,专门从全军抽调大批缴获的、成色比较新的美式和日式武器,全部集中到一九九师,充分满足了组建12个步兵受阅方队的需要。3个步枪方队,两个方队佩日本三八大盖、一个方队佩中国“汉阳造”。两个冲锋枪方队,清一色的美式“汤姆逊”冲锋枪。两个轻机枪方队,分别携捷克式和日式“歪把子”。一个“马克沁”重机枪方队,一个六0迫击炮方队,一个八二迫击炮方队,另有通信、工兵各一个方队。每个方队均为10列,每列12人。
为确保受阅队伍政治可靠,仪态端 庄,阵容整齐,气势威武,我们对所有参训官兵的家庭出身、身体条件、军政素质和实际年龄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排队。阅兵队列合理搭配党员骨干、工农子弟和解放战士,要求解放战士身边必须有党员。一些年龄大、体质弱的同志被忍痛筛选下来,或作为替补队员,或担任后勤保障工作。
通过受阅训练,不仅要使部队的军事综合本领有新提高,也要使正规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有新进步。师党委按照“整齐划一、令行禁止”的要求,对全师军容风纪进行集中整顿。每人配一顶钢盔、一双胶鞋,每班发一把理发刀,战士全部剃成光头,规定每天必须刮胡子,并养成训练前照镜子的习惯,以保持良好军容。考虑到队列操练比较单调枯燥,师政治部和各团还定期不定期举办军民联欢、集体舞会、灯光晚会、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努力消除指战员紧张训练的疲劳。
那真是一个对理想对未来满怀憧憬与期待、生活洒满阳光和欢笑、浑身有着使不完劲的美好岁月!每个人的胸腔里都鼓荡着欢庆胜利、拥抱明天的激情与热浪。沐浴着金秋送爽的习习清风,我们师步兵方队与炮兵、坦克兵、骑兵方队共同在西郊机场组织合练,不远即是闻名遐迩的颐和园。昆明湖水波光潋滟,沿岸杨柳树影婆娑。白天有蝉在附近丛林间鸣叫,入夜有青蛙在周围稻田里合唱,令人闻之陶醉、心旷神怡。此时恰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新华社播发的毛主席在政协会议上的开幕词,更让聆听者荡气回肠——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进至9月中下旬,我和李布德政委几乎每个晚上都要率全师官兵开赴天安门广场进行实地演练。为不影响交通和居民休息,都是利用午夜12点至凌晨4点这段时间,一趟又一趟地正步行进在长安街上。
“这次不行,有两列队伍侧看没有成为一条直线,重来!”纠正动作误差,我丝毫不放过,一点不留情面。“这次还不行,有几个队员摆臂幅度不符合规定,再来!”
李政委作思想动员,非常激昂人心,非常有力量。“同志们,多想一想渡江南下的兄弟部队,他们天天要跟敌人浴血奋战,随时准备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绝不能愧对前方的战友,一定要高标准完成训练任务,以最高的水平、最好的军姿,迎接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检阅!”
2
这同样是不能不说的难忘记忆。从受阅部队组建那天起,军委、总部首长就时刻关注和关怀着一九九师,对我们的训练、工作和生活考虑得非常周到,过问得非常具体。
作为华北军区司令员和开国大典的阅兵总指挥,聂荣臻老首长来得最多。他先后十多次观看、指导部队训练,对每个队列排面、每个单兵动作都认真检查,及时纠正,提出改进意见。他亲自深入班排,亲切慰问受阅官兵,询问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同志们思想状况如何。正是聂司令员得知我们师武器装备成色不够新,特意报告军委和总参谋部,从全军给我们集中调拨了那么多的新枪新炮。
这位开国元帅语重心长地鼓励大家说,你们这个师是红一方面军的老红军师,当年强渡金沙江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牺牲了多少好同志啊!我们能够有今天的胜利,是无数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你们能代表全军部队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式,接受毛主席、朱总司令检阅,非常幸运。一定要发扬当年红军的革命精神,坚决克服一切困难,高标准高水平地搞好受阅训练。
正在前方指挥作战、专程到北京开会的西北军区贺龙司令员、第三野战军陈毅司令员也来了。他们兴致勃勃地观看我们师的分列式和阅兵式合练,提出了许多非常内行的改进意见。
根据两位老总的建议,师里专门组织起一个队列要领示范排,召集连以上干部观摩试训,共同推敲、修改和体会操练动作。此举获益颇多。
8月中旬一个早晨,我和李布德政委正要去训练场,军首长突然打来电话,说今天上午朱总司令要到我们师视察阅兵方队,让抓紧做好准备。
身板壮实神采奕奕的朱老总在聂荣臻和杨成武两位司令员陪同下,顶着炎炎赤日来到受阅方队前。从1937年8月离开陕北根据地挺进华北抗日前线,我已经整整12年没有见到这位可亲可敬的总司令了。朱老总还像当年一样和蔼可亲,没有一点架子。他首先观看了我们师的受阅汇报表演,频频点头表示满意,随后健步走到整齐列队的战士们中间,不时拍拍这个人磨破的肩头,摸摸那个人被汗湿的前胸,眼神里流溢着亲切和慈祥。
一个战士的胶鞋前头撑开小口微露脚指头,引起了朱老总的注意。“怎么,你们鞋子不够穿?”
这位质朴的战士窘得满脸通红,望着老总只是傻笑,说不出话来。
“报告总司令!”我挺胸立正向朱老总报告:“受阅训练以来每人发过一双胶鞋,只在接受上级首长检阅时穿,平时都穿布鞋训练。”
“一双胶鞋怎么够穿哟?”朱老总深情地看着面前的战士:“他们整天在这么毒的太阳底下训练,一天要走十多里的路,毁鞋啊。现在前方战事正紧,我们国家百废待兴,确实是很困难,但再难,也要给阅兵部队的同志们多发一双胶鞋!”
看到许多战士嘴角都起了泡,脸上气色也不够好,朱老总又问我:“李师长,这是咋搞得嘛?”
我内心顿感为难,一时不知该怎样回答,我知道,这都是由于平时训练太苦、伙食营养跟不上造成的。但又不好意思在总司令面前“哭穷”。该怎么办呢?
善解人意的朱老总没有让我尴尬。他用和蔼的语气轻声问我:“部队每天都吃什么?给我说实话。”
“报告总司令,每顿主食是红豆高粱米饭,菜主要是从东北搞来的土豆和萝卜。北平的菜太少,价钱也贵。”
“小米呢?小米也吃不上?”
“配给的小米数量很少,只能礼拜天改善生活时吃上一两顿小米干饭。”李布德政委替我回答。
“那白面大米就更少了。”
“也不是一点都没有。”我望着总司令,如实报告:“比如说过节,能让大家吃顿馒头或包子。不过小伙子们都是些大肚汉,能吃得很,要想管他们够,也确实难。”
“看看,我就知道你们有难处!”总司令转过头来对聂荣臻、杨成武两位首长说,“他们不容易啊,每天训练消耗体力这么大,老是吃高粱米饭哪能顶得住?得加点油水哟!我看每人每天给增加一个鸡蛋,补补营养。要让我们的战士吃饱吃好,体质更棒些,以饱满的精神、雄壮的步伐,红光满面地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你们看呢?”
我的心深深激动着,眼眶有几分潮润。要知道,我师一线受阅官兵总数为1440人,每人每天增加一个鸡蛋,这在北平解放之初物质条件十分匮乏的情况下,将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总司令这个命令,体现着党中央、毛主席和军委首长对受阅部队怎样的关心与爱护啊!
“坚决执行总司令指示!”聂荣臻、杨成武两位首长当即表态。聂司令员望着 我和李布德说:“你们要很好地教育部队,更加严格刻苦地训练,坚决完成受阅任务,绝不能辜负毛主席、总司令的亲切关怀!”
朱老总谦虚地摆摆手,面对受阅官兵,再一次殷切叮嘱道:“同志们,在开国大典上,你们的形象,就是人民解放军的形象:你们的军姿,就是人民解放军的风貌。希望你们更加努力刻苦地训练,以良好的姿态展现在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面前。你们在开国大典阅兵式上的行动,会直接影响着即将成立的新中国!”
总司令的关怀给我们师以极大的鼓舞和激励。第二天中午开饭,炊事员将一个个又香又咸的煮茶鸡蛋发到受阅官兵碗里,许多同志边吃边流泪。下午部队操练,队列行进势如铁流奔涌,口号喊得震天动地,树丛里屋檐下栖息的鸟儿纷纷惊飞,围观群众啧啧称道感叹不已。
开国大典前一天,我和李布德政委再次对千余名受阅队员逐个详细检查,并组建了200人的预备队。我们指示各团,认真搞好心理教育,防止和克服紧张焦虑情绪,对受阅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加强预测预防,必须有具体管用的应急措施,以解决突然晕倒和大小便等问题。还要求部队注意调剂改善伙食,让受阅官兵多吃细粮少喝水。
是日晚饭后全师官兵列队集合,我即席讲了这样一番话——
“同志们,明天是我们国家大喜的日子,也是我们一九九师大喜的日子。全师指战员辛苦操练4个月,就是为了迎接这一天。军委、总部和野战军首长对我们一九九师高度信任,对我师全体官兵充满信心!我相信,同志们一定能够胜利完成受阅任务,在党中央、毛主席和全国人民面前充分展示我们这支胜利之师的英雄风采,决不辜负毛主席、朱总司令对我们的关怀、信任和厚爱。现在大家立刻准备就寝,明日凌晨两点出发!”
晚上8点刚过,黄寺兵营就破例吹响了熄灯号。但受阅官兵激动的心情难以抑制,包括我和李政委在内。有谁能马上睡得着?借着屋里微弱的暗光,许多同志把崭新的军装整了又整,佩带的武器擦了又擦。为使头上的钢盔更明亮更显威武,不知是谁发明了用鸡油擦拭钢盔的小窍门,效果棒得很。我本来是倒在铺上就能着的人,但这个夜晚却一反常态,头脑格外清醒,辗转反侧难以入梦,后来索性坐起来在屋里轻轻踱步,任凭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默默祈盼和等待着明日那个神圣的晨曦。
3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个日子——公元1949年10月1日。农历己丑年八月初十。星期六。
凌晨两点,我和李政委率领2000多名受阅官兵、预备队员和保障人员,分乘几十辆大卡车,从黄寺兵营驶抵天安门东侧的指定位置——北京饭店。
受阅官兵身着崭新的军装,佩带擦拭锃亮的美式日式武器,个个精神饱满英姿飒爽。队伍最前方的掌旗兵李绍卿和四名护旗队员,全都是我亲自挑选的精干棒小伙子。紧接着是指挥步兵受阅方队的我和李布德政委。在我们身后,12个方队向东一字排开,一面面鲜艳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气势恢宏壮丽。
本来,按照我国传统习俗,重大喜事的庆典活动都是安排在上午进行。开国大典是中华民族1949年最为盛大和特别隆重的喜事,是四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和海内外炎黄子孙众望所归的顶级庆典,当然也理应在上午举行。但为何却选在下午呢?我和许多同志都感到不理解。后来才知道,这主要是为了防止蒋介石集团派飞机轰炸骚扰。虽然敌机从台湾直飞北京巡航半径不够,却有可能借助南韩的机场缩短飞行距离。尤其是,国民党军还盘踞着内长山要塞,空中航线距北京很近,若那里建有机场,就会对我造成更大威胁。开国大典定在下午举行,敌即使从最近的内长山派飞机来袭,也得在晚上八九点钟才能返回。当时飞机夜航能力很弱,敌人不能不顾忌这些因素而放弃冒险。这样就可以保证开国大典的安全。
后有史料披露,国民党空军总司令周至柔,的确曾在台湾部署了两个轰炸机梯队,共120架飞机,准备在我举行开国大典时飞临北京轰炸。但蒋介石考虑从台湾起飞距离太远,南韩机场又未交涉成功,终于下决心撤销编队,放弃了这一计划。
4
历史前进的脚步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整,开国大典仪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这是一个非同凡响的历史性时刻,这是一个开创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的神圣时刻,这是一个令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阵营、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们共同关注的重大时刻。此时此刻,我与一九九师全体受阅指战员整齐列队肃立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长安街,亲耳聆听了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紧接着,军乐队高奏庄严雄伟的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毛主席亲手按动电钮,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54门礼炮代表了组成人民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的54个团体,齐鸣28响。这春雷般的礼炮声,象征着我们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28年艰难漫长的奋斗征程。
眺望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我饱含热泪,满怀虔诚与庄重,久久地纹丝不动地向着自己的国旗敬礼。28年,整整28年啊!自我懂事起,满眼所见的皆是军阀连年混战,豪绅恶霸横行,政府腐败无能,列强不断蚕食,四亿五千万善良的同胞饥寒交迫,饱受熬煎,一次又一次惨遭浩劫。面对此情此景,哪一个有头脑有良知有血性的炎黄子孙不为之痛心疾首!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洗雪了百年以来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欺凌和蹂躏的屈辱,使古老的中华大地万象更新,重新获得了勃勃生机。而我这个赣江之畔贫穷山乡的苦伢子,也在真理的感召和时代洪流的挟裹下,义无反顾地走上革命的道路,变成了旧世界和反动派的掘墓人。追今抚昔,思绪绵绵,我感到无比幸运和自豪,情不自禁地率领全师指战员振臂高呼: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中国共产党万岁!
“毛主席万岁!”
在天安门广场阵阵雷鸣般的掌声、口号声和排山倒海般的欢呼声中,开国盛典的宏大阅兵式开始了。朱德总司令由阅兵总指挥聂荣臻陪同,乘美式敞篷吉普车,沿着东长安街徐徐行进,检阅肃立于两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部队。当经过我陆军一九九师的钢铁方阵时,我和李布德政委同时向总司令行出庄重的军礼!朱德不时朝着一列列佩戴明亮钢盔的指战员挥手致意:“同志们辛苦了!”“为人民服务!”我们立刻以高亢嘹亮的口号和整齐威严的注目礼,回应总司令的慈祥目光和亲切问候。
之后举行分列式。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威武雄壮的旋律和节奏,我与李布德政委紧随高擎红色“八一”军旗的掌旗员李绍卿和四名护旗手,走在受阅部队最前面,带领全师官兵迈着雄浑刚健的步伐,意气风发地跨上神州第一街。当进入天安门中轴线东侧150米画有白线的正步区时,我底气十足地发出“正步走!向右看!”的口令,随即与李布德擎起右手,庄严肃穆地向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朱总司令、周副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敬礼!全师指战员精神抖擞,雄姿英发,步履铿锵有力,摆臂浑然一体,真正是“走过来似排山,开过去似倒海”,尽显胜利之师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豪迈本色和夺人气魄。
两天后,专程过来慰问我师官兵的杨成武司令员高兴地告诉大家,当一九九师受阅方队在开国盛典上气势磅礴地走过长安街时,吸引了天安门城楼上所有的目光。萧克、杨成武等首长特意走到朱总司令跟前介绍说:“这个师是红军师,是具有光荣传统,敢打硬仗、恶仗,不怕艰险的一支很好的部队。”一些老首长感奋不已,连声称赞:“真不愧是当年的老红军师,雄风不减!”
向前进,向前进,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前进,向前进,我们的步伐不可阻挡。
公元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一年,也是我半个多世纪戎马生涯中极不平凡、刻骨铭心的一年。特别是非常幸运地率领我的部队参加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阅兵式,在这个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时刻,首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辉煌风采,为我军的恢宏史册书写了闪光夺目的独特篇章。这一难得的荣耀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里、永远令我为之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