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o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研究皮肤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反映银屑病的发病情况。目的:分析银屑病皮肤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利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银屑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健康人)皮肤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分别用成软骨、成脂、成骨诱导体系鉴定细胞多向分化能力,细胞计数法绘制第3代细胞增殖曲线,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表皮生长因子水平。结果与结论:(1)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银屑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细胞形态均存在异质性;(2)细胞表面抗原CD29、CD90、CD44、CD73及CD105呈高表达,CD45、CD34及HLA-DR呈低表达;(3)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后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可向脂肪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分化;(4)银屑病组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但最终两组细胞数量趋于一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5)银屑病组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无相关性(P>0.05)。与对照组比,银屑病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表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偏高,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明显偏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6)结果表明,银屑病患者皮肤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存在异质性,细胞生物学活性异常。
其他文献
背景:前期研究采用2-DE/MALDI-TOF/MS方法,发现原肌球蛋白4在脊髓表达增加,但迄今为止,有关原肌球蛋白4与脊髓损伤的发病机制和进展的关系仍知之甚少。方法/设计:(1)随机对照动物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实用性、技术性都很强的机械专业基础课,鉴于现在学生轻理论学习、重实践操作的学习现状,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摸索出适应他们的
本篇主要介绍虚拟主机技术及其原理,并讲述了虚拟主机平台在长庆互联网中的构建。
期刊
背景:脑出血后,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干细胞会被激活,导致其增殖分化能力的不断增强。通过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不断分化和增殖,可以逐渐对老化、受损的神经元予以取代,进而发挥出保
<正>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相对比较富足,那么人的精神生活也应该得以极大丰富。如何使人们从"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那么电子指纹触摸密码式门锁的设计与其推广使用价
背景:近年来相关研究证实骨桥蛋白水平增高可能导致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生发展。建立合适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动物模型对于此类疾病的研究与治疗具有重大意义。目的:观察高浓度
背景:研究已经证实,相比腕管切开减压,内镜下腕管松解减压在术后恢复工作时间、手握力、手捏力、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瘢痕组织发生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目的:系统评价内镜下腕管切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有多向分化和自我复制能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骨细胞、软骨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有助于表皮再植和血管生成。 目的:比较脐带
运动仿真可将静止抽象的机构动态化和具体化,平面四杆机构的教学效果在Pro/E环境中得以淋漓尽致发挥,不仅可以观察到各构件的组装情况,还可以进行运动仿真和运动分析,是中职
大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从当今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出发,分析了问题的存在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