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阅读的是高美霞老师的《爬上豆蔓看自己:辛黛瑞拉的教育日记》。在这本书中,对我触动最大的是,要让思考成为生命的一部分。作者用笔下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经常冷静旁观,用心反思。成长就在旁观和反思的过程中悄悄进行着。
在阅读书中《美妙的感受》一文时,我感受到了一股强大而积极的力量——快乐。如果能将工作转化为自己喜欢的形态去做,然后再充分体验这种充实的状态,体验工作本身带来的莫大乐趣,那么,这种快乐就能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反思、实践和总结。
对于我们成人来讲,快乐是如此重要。那么,如果能将快乐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那将会给他们的童年生活带来多么美妙的成长感受啊。因此,我努力将幼儿每天重复琐碎的各个环节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在反思中赋予这些过程更多的教育价值。
果核博览会
午点环节,我们班经常出现水果没有吃完就扔掉的现象。我问孩子们:“为什么吃不完水果?”“吃水果对小朋友有什么样的好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多种多样的答案,并认识到吃水果的重要性。依照以往的教育策略,我会请小值日生坐在垃圾桶旁边,一个一个检查小朋友的果核吃得合格与否。
阅读这本书之后,我反思到这个过程缺乏快乐的体验。究竟怎样才能让吃水果变为孩子们的快乐享受呢?于是,我设计了“果核博览会”的游戏:“吃完后,请小朋友们把梨核放在桶盖上展示,比一比谁的梨核最小。”几个小朋友吃完了,玩起了比大小的游戏,这些小梨核摇身一变,成了益智材料,发展了孩子们科学探究的能力。
我把这个小案例记录下来,进一步思考:这个有趣的游戏还能发展孩子哪些能力呢?我想到,可以请小朋友们说一说果核像什么,以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能力。在第二天的午点环节中,我迫不及待地拍了几张有趣的梨核照片,让孩子们说一说,觉得这个小梨核像什么。有的小朋友说,这个梨核像一片枯萎的树叶;有的小朋友说,它像一个梳着“冲天追”的女孩子;还有的小朋友说,它像一个小电话……孩子们一边说一边笑,开心极了。我的思考与尝试让孩子们收获了快乐。
小小服装店
通过回忆和比较自己与孩子相处的不同模式,我选择最为有效、最贴近童心的方式,去支持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智慧创造生活中的快乐。
午睡前整理衣物的环节中,经常会有小朋友不好好整理,以往我总是用一种凌驾于孩子之上的姿态,责令他们重新整理。反思这个问题,我意识到自己惯有的教育行为有失偏颇,使很多小朋友产生了挫败感,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逃避的态度。我该怎么调整呢?
首先,我改变了自己和孩子们的沟通模式,把命令式的话语转换为鼓励性的语言。比如,“浩浩今天叠的衣服真整齐,如果小裤子也能叠平整就更好了”。受到鼓励的孩子们,都愿意更加耐心地整理自己的衣物了。
然后,我进一步思考,叠衣服的小环节能不能给予孩子们更为广阔的空间呢,让孩子们不仅能整理,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开动脑筋,收获快乐。于是,我设计了一节“小小服装店”的集体活动。我准备了很多服装店的照片,照片里的衣服都用不同的方法整整齐齐地陈列着,孩子们通过观察了解到,只有陈列整齐的衣服才能带给人舒服的感觉,这样的衣服才能卖出去;而且,不同的衣服有不同的整理方法,有的整理方法还十分有趣。这时,我对孩子们说:“今天午睡前,咱们也玩儿开服装店的游戏,小椅子就是你们的店铺,看看谁的服装整理得最整齐,我就去买谁的衣服。”孩子们跃跃欲试,期盼着午睡前的环节快点到来。
吃过午饭后,小朋友们热火朝天地开始了布置店铺的工作。很快,有几个店铺开张了。他们急忙跑过来问我:“关老师,你愿意买我的衣服吗?”我说:“你的衣服整理得真整齐,我太愿意买了。”此时,我惊奇地发现,孩子们不仅整理得很好,而且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涵涵把上衣平平整整地搭在了椅背上,还把两个小袖子打了一个结,她说:“这样小袖子就不会被别人的椅子夹住了,而且这样的小袖子还像一个蝴蝶结,很好看。”依依把自己的半身裙套在了椅背上,说:“这样我的裙子就能站在小椅子上让關老师看清楚她有多漂亮,您一定会买我的裙子,对不对?”平时随地乱扔衣物的浩浩也在努力地整理自己的衣物,而且把自己的裤子卷成卷儿立着放在了椅子的正中间,笑着对我说:“关老师,我今天开的是寿司店,我的裤子就是好吃的寿司,你来吃点吧。”我一下子笑出声来,他别出心裁的整理方法让我感到喜悦。
这件事情之后,我明白我们要有目的地给孩子更大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未知。其实,这种成就感就是他们快乐的源泉。
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讲,在生活的阅历之外,阅读可以使我们快速成长成熟:感悟、反思并加以内化,投入自身实践,发现,创造……■
在阅读书中《美妙的感受》一文时,我感受到了一股强大而积极的力量——快乐。如果能将工作转化为自己喜欢的形态去做,然后再充分体验这种充实的状态,体验工作本身带来的莫大乐趣,那么,这种快乐就能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反思、实践和总结。
对于我们成人来讲,快乐是如此重要。那么,如果能将快乐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那将会给他们的童年生活带来多么美妙的成长感受啊。因此,我努力将幼儿每天重复琐碎的各个环节变得生动有趣,同时,在反思中赋予这些过程更多的教育价值。
果核博览会
午点环节,我们班经常出现水果没有吃完就扔掉的现象。我问孩子们:“为什么吃不完水果?”“吃水果对小朋友有什么样的好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多种多样的答案,并认识到吃水果的重要性。依照以往的教育策略,我会请小值日生坐在垃圾桶旁边,一个一个检查小朋友的果核吃得合格与否。
阅读这本书之后,我反思到这个过程缺乏快乐的体验。究竟怎样才能让吃水果变为孩子们的快乐享受呢?于是,我设计了“果核博览会”的游戏:“吃完后,请小朋友们把梨核放在桶盖上展示,比一比谁的梨核最小。”几个小朋友吃完了,玩起了比大小的游戏,这些小梨核摇身一变,成了益智材料,发展了孩子们科学探究的能力。
我把这个小案例记录下来,进一步思考:这个有趣的游戏还能发展孩子哪些能力呢?我想到,可以请小朋友们说一说果核像什么,以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能力。在第二天的午点环节中,我迫不及待地拍了几张有趣的梨核照片,让孩子们说一说,觉得这个小梨核像什么。有的小朋友说,这个梨核像一片枯萎的树叶;有的小朋友说,它像一个梳着“冲天追”的女孩子;还有的小朋友说,它像一个小电话……孩子们一边说一边笑,开心极了。我的思考与尝试让孩子们收获了快乐。
小小服装店
通过回忆和比较自己与孩子相处的不同模式,我选择最为有效、最贴近童心的方式,去支持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智慧创造生活中的快乐。
午睡前整理衣物的环节中,经常会有小朋友不好好整理,以往我总是用一种凌驾于孩子之上的姿态,责令他们重新整理。反思这个问题,我意识到自己惯有的教育行为有失偏颇,使很多小朋友产生了挫败感,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逃避的态度。我该怎么调整呢?
首先,我改变了自己和孩子们的沟通模式,把命令式的话语转换为鼓励性的语言。比如,“浩浩今天叠的衣服真整齐,如果小裤子也能叠平整就更好了”。受到鼓励的孩子们,都愿意更加耐心地整理自己的衣物了。
然后,我进一步思考,叠衣服的小环节能不能给予孩子们更为广阔的空间呢,让孩子们不仅能整理,还能在这个过程中开动脑筋,收获快乐。于是,我设计了一节“小小服装店”的集体活动。我准备了很多服装店的照片,照片里的衣服都用不同的方法整整齐齐地陈列着,孩子们通过观察了解到,只有陈列整齐的衣服才能带给人舒服的感觉,这样的衣服才能卖出去;而且,不同的衣服有不同的整理方法,有的整理方法还十分有趣。这时,我对孩子们说:“今天午睡前,咱们也玩儿开服装店的游戏,小椅子就是你们的店铺,看看谁的服装整理得最整齐,我就去买谁的衣服。”孩子们跃跃欲试,期盼着午睡前的环节快点到来。
吃过午饭后,小朋友们热火朝天地开始了布置店铺的工作。很快,有几个店铺开张了。他们急忙跑过来问我:“关老师,你愿意买我的衣服吗?”我说:“你的衣服整理得真整齐,我太愿意买了。”此时,我惊奇地发现,孩子们不仅整理得很好,而且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涵涵把上衣平平整整地搭在了椅背上,还把两个小袖子打了一个结,她说:“这样小袖子就不会被别人的椅子夹住了,而且这样的小袖子还像一个蝴蝶结,很好看。”依依把自己的半身裙套在了椅背上,说:“这样我的裙子就能站在小椅子上让關老师看清楚她有多漂亮,您一定会买我的裙子,对不对?”平时随地乱扔衣物的浩浩也在努力地整理自己的衣物,而且把自己的裤子卷成卷儿立着放在了椅子的正中间,笑着对我说:“关老师,我今天开的是寿司店,我的裤子就是好吃的寿司,你来吃点吧。”我一下子笑出声来,他别出心裁的整理方法让我感到喜悦。
这件事情之后,我明白我们要有目的地给孩子更大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未知。其实,这种成就感就是他们快乐的源泉。
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讲,在生活的阅历之外,阅读可以使我们快速成长成熟:感悟、反思并加以内化,投入自身实践,发现,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