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常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gl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简介:江跃,江苏省常州市骨干教师,曾获常州市初中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常州市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现任教于常州市朝阳中学。
  真题回放
  社区,是指特定的区域里,生活上相互关联的人构成的一个大集体,小区、村庄、养老院……是社区的常见形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每个社区都流淌着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都有很多难忘的时刻值得我们用文字把它铭刻并与他人分享。
  请以“社区的傍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命题透视
  “社区的傍晚”作为一个名词性短语,延续了常州中考作文题一贯的命题风格,与以往的“含笑奔跑的少年”“围墙外边”“温馨的设计”等文题一脉相承。同学们往往能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名词性内容,这使大家有话可说,也有利于写出真情实感。虽是如此,也有值得仔细推敲的地方:乍看之下,“社区的傍晚”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语为“傍晚”,修饰语为“社区”,但在实际写作时,两者却不能有轻重之分,既要关注社区,又要表现傍晚。具体来说,“社区”是学生每天生活的地方,“傍晚”是学生每天都会经历的一个特定时间,因此,文题实际上提示了写作内容的地点和时间,考生需在写作時先聚合思维,然后根据自己的经历体验将思维发散,写出具体的人、事、物、景。这就在考查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的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考虑到学生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引导语对作文题目中的“社区”进行了概念界定:“特定的区域里,生活上相互关联的人构成的一个大集体,小区、村庄、养老院……”无论是本就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还是自小生活在农村,随亲人来到城市学习的学生,都能找到引导语中的“社区”,不至于茫然无措。当然,除此以外,我们也要注意,引导语中的“社区”不只是一个地点或活动区域,更是一个生活空间,是由人与人的交往而形成的共同体,因此在构思选材时还应当展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呈现某种社会现象,甚至折射某种社会生存状态,进而表达与此相关的体验、感悟和思考,这样才能在立意上体现出深度。
  迷津指点
  1.聚焦场面,以情动人。日日所见,反而习以为常,写作时也就容易走马观花地做一番不痛不痒的记述,从而导致不同社区的不同傍晚千篇一律。与其如此,不如静下心来,紧扣文题,试着从自己经历的若干个“社区的傍晚”中,聚焦一些具有特征的场面细细探寻,找到其中具有闪光点的细节加以细致描摹,以真挚暖心的人情和富有韵味的景致来表达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而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
  2.拉开距离,另辟蹊径。最显而易见的社区就是城市里的居民小区,这种常规思路最容易想到,也最难出彩,所以在选材构思时,同学们应发散思维,从不同的维度另辟蹊径。例如关注不同地域的社区,除了城市,也可以是农村;关注不同的生活空间,除了住宅小区,也可以是养老院;关注不同的存在形式,除了现实生活中可见的实在社区,也可以是信息网络中的虚拟社区;关注不同的人群,除了熟知的亲人邻居,也可以是偶然认识的陌生人……这样就能和普通的想法拉开距离,以疏离感增添陌生化的效果,进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放眼社会,深度思考。不少同学倾向于将“社区”的概念等同于“家庭”,但引导语已经明确给出了提示:社区是生活上相互关联的人构成的一个大集体。如果我们只站在家庭的角度观察社区,未免狭隘,想到的可能只有家庭的温暖、邻里的和谐等,缺乏个性化的思考和深刻的感悟;不如转换立足点,将社区放在整个社会中进行考量,这样就能进行横向(与其他集体)和纵向(与不同时代)的比较,进而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其他文献
人生就像一列火车,到站了,有人下有人上,每一站的风景也不一样。人流匆匆,总还是有人停下欣赏它的美。  小时候,我在上海读书。我始终无法忘记那段快乐时光。依稀记得一次秋游,我们坐上大巴车,去崇明岛摘橘子。我晕车,剛下车,身体很不舒服,同学们都很照顾我,让我喝水。到了果园,只见枝头黄澄澄的一片,大家拿着自己的方便袋,带着红的绿的黄的各色的绚烂,一拥而上。这时,我却发现自己没带方便袋,妈妈给我拿的是一个
期刊
我真的,真的不明白。  为什么努力了这么久,刷了这么多题,物理成绩还是一如既往的不理想?其他科目可以轻轻松松达到中位分以上,物理却依然是一座横亘在我面前的大山。4道选择题,8分……每一分都如同刀子,剜割着我的心。痛苦不是因为自己虚度光阴,而是明明已经竭力奔跑,却没有得到理想中的回报。第一次这么拼命地学一门学科,也是第一次面对成绩感到这么崩溃和无力。  我已经是身心俱疲,无心恋战,拖着疲惫的身子,想
期刊
留守经历对儿童学习和健康的影响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重点之一,但分析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引入新的研究视角,利用2016—2018年陕西省的调查数据分别从留守经历、留守时间和留守模式三个维度考察农村儿童的学习成绩。研究发现:与从未留守儿童相比,短期留守儿童的考试成绩具有显著的优势,父母短期外出对儿童的成绩产生一定的正向作用,但若父母长期外出,则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会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与从未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差异不显著;父亲外出、由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语文成绩具有明显的优势。此外,研究还发现外
围绕平行四边形知识点的考查,同学们在答题时时常会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如何做到规范解答?跳步、漏步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步步得分呢?下面我们结合具体题目,尝试用“踩点得分”的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 (本题满分8分)已知:如图,在?ABCD中,G、H分别是AD、BC的中点,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  (本小题5分)(1)求证:四边形GEHF是平行四边形;
期刊
在四边形的学习中,关注图形的性质与判定是重点;灵活运用相关定理,借助基本图形的重组与分解,解决类似翻折等问题是难点。下面结合例题做简要剖析。  一、基于条件开放探特殊  例1 如图1,在?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AF与DE相交于点G,CE与BF相交于点H。  (1)求证:四边形EHFG是平行四边形。  (2)?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HFG是矩形?(说明理由。)  (3)
期刊
四边形既可以以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出现,也可以用普通身份出现;试题中,既可以考查四边形的知识点,也可以包罗三角形等其他知识点,而这其中少不了与圆的结合。下面,老师就结合一些中考题与同学们共同感受一下四边形与圆的完美呈现。  一、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例1 (2020·浙江湖州)如图1,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O,∠ABC=70°,则∠ADC的度数是( )。  A.70° B.110°
期刊
四边形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包含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多,考查形式丰富多样,能力要求跨度大,是同学们复习的重难点之一。  一、根据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判定解决简单问题  例1 (2020·北京)如图1,菱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是AD的中点,点F、G在AB上,EF⊥AB,OG∥EF。  (1)求证:四边形OEFG是矩形;  (2
期刊
有效推进学生发展指导、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是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在具体实践中,有些学校对学生发展指导理解浅表化,将“发展”指导等同于“选考”指导;具体实施过程碎片化,缺乏系统思考;对学生发展指导所需资源支持不足,思路过于封闭。为此,普通高中要厘清学生发展指导分别与学生发展、高考改革和学校发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其价值定位;立足本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对学生发展指导工作进行整体规划、持续推进、动态调整;搭建多种平台,加强对教师的宣传培训,促进相互交流,提高教师的"指
【摘要】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新闻基本理论探索进行研究,有其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考察其相关背景,须把握如下要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内忧外患及思想激荡凸显;“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涌现了在建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中坚力量;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多有办革命报刊和从事新闻活动的经验。探索的内容包括:党从诞生之时起就有的认识(党的报刊要由党掌握),新闻的定义(“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
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翻阅历年中考题,我们不难看到教材例题的身影。为此,在中考复习时回归教材,关注典型例题的深层次挖掘,一方面符合思维能力较弱的同学的接受实际,另一方面也为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拓展思维深度。因此,深究教材例题,是考前复习较为有效的手段之一。  例题 (苏科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68页例2)已知:如图1,在?ABCD中,点E、F分别在AD、BC上,且AE=CF。  求证:四边形BE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