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双刃剑”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kang0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生素是由真菌、放线菌或细菌等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代谢产物。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是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1929年偶然发现的。二战期间,它曾挽救了上百万士兵的生命,弗莱明也因此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从那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人类陆续发现了近万种抗生素,为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然而,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或不恰当使用,致病菌对抗生素敏感性发生了变化,致使经验性抗生素治疗难以奏效。
  1961年,英国发现耐甲氧西林的超级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1986年,法国和英国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超级肠球菌VRE。
  2009年,印度出现了一种几乎可以对所有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NDM-1超级耐药肠杆菌……
  各种新型多重耐药菌,甚至超级细菌的出现,让细菌学家不得不接受一个可怕的现实:   细菌耐药的进化速度可能已经远远超过了新型抗生素的研发周期。但人类真的即将陷入无药可救的窘境吗?面对棘手的难题,大家需要了解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以及应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聪明的细菌-


  细菌的耐药性又称抗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的耐受性。细菌耐药分为天然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监测细菌耐药性的意义在于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生素,预测抗菌治疗效果。
  细菌耐药的进化策略
  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基因突变是完全随机的,而自然界会为这些突变基因提供选择压力,即自然界施与基因进化过程压力,从而改变该过程的前进方向,使得适应自然环境者得以存活和繁衍。在漫长的进化中,基因每次随机突变的结果逐渐累积,最终使细菌的基因库中出现了各种耐药基因,这就是细菌的天然耐药。天然耐药一般只针对一种或两种相似的抗生素,在细菌耐药性方面不占主要地位。
  值得人们关注的是获得性耐药:    指细菌在选择压力下,通过接合型质粒、转化、转导或基因重组的方式获得外来基因片段而产生的耐药性。在这种情况下,细菌的耐药基因可以在不同菌株间转移,很容易形成多重耐药。号称能抵抗大部分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化而来的。然而获得性耐药并不稳定,细菌也有可能因丢失耐药基因片段而失去耐药性。
  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
  人类的抗生素发现史,也是部细菌的耐药进化史。在与抗生素的长期斗争中,细菌通过以上两种进化方式对人类展开反击,而其具体生化机制更是精彩纷呈,堪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青霉素,这款抗生素界最早的明星产品,其作用机制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葡萄球菌、淋病奈瑟菌等细菌针对青霉素的特点进化出了β-内酰胺酶,它可以切断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直接将其水解。肺炎链球菌则剑走偏锋,它改变自身细胞壁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把自己伪装起来,使青霉素无法识别,不能发挥作用。还有的细菌采取的策略更加巧妙。面对四环素,大肠杆菌会丢弃自身外膜的蛋白OmpF,造成外膜通透性下降,使四环素无法通过外膜进入菌体,从而达到“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目的。与之相反,金黄色葡萄球菌针对喹诺酮进化出了一种特殊的抗生素泵出系统,只要有抗生素进入菌体,它就开动“马达”,将其统统“遣返”。

-精准医疗:慎用抗生素-


  超级细菌的出现为人类敲响了警钟。目前,社会各行各业均有抗生素滥用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抗生素滥用的受害者,也都对抗生素滥用现状难辞其咎。2016年,我国启动了精准医疗计划,旨在寻找治疗疾病的精确靶点,从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为患者减轻负担,提高医疗效益。
  畜牧养殖业
  我国是人口大国,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极大,促使畜牧养殖业蓬勃发展。而随着养殖业的大规模发展,动物疾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迫使人们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滥用不仅促进了超级细菌的传播,同时,动物体内残留的抗生素也能在人体内蓄积,容易造成各种不良反应。在精准医疗的指导下,养殖业者应准确了解和掌握每种抗生素的疗效和使用剂量,优先使用窄谱抗生素和交换使用不同抗生素,严格遵守休药制度,在屠宰或捕捞前应停止使用抗生素,以便动物将体内的抗生素充分代谢。
  基层医疗机构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我国门诊感冒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5%、住院患者的使用率为80%,外科手术中使用率高达95%,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精准医疗对医务工作者和医疗机構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之一是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做出精确诊断是实施医学治疗的前提,临床上应根据病原学诊断和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其二是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和宣传力度,鼓励处方医生为患者定制个性化给药机制,选择敏感性抗生素。
  普通患者
  对于非医学专业的普通患者来说,清醒、理性地看待抗生素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关键。大家应认识到,抗生素不是灵丹妙药,并不是普通感冒或腹泻都需使用。抗生素也不应被视为洪水猛兽。我国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早在2004年就规定,抗生素是处方药,患者必须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使用。凭经验自我用药、预防性用药、家庭常备抗生素等观念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其他文献
文怡拿手菜  原料:猪肉馅200 克,油面筋15 个,鸡蛋1 个,葱末8 克,姜末5 克,香葱2 根,姜2 片  調料:  调馅用调料:生抽1 茶匙(5 毫升),蚝油1 茶匙(5 克),黄酒1 茶匙(5毫升),生粉1 茶匙(5 克)  其他调料:香叶2 片,八角1 个,桂皮1小段,生抽20 毫升,老抽1/2汤匙(7 毫升),冰糖15 克,黄酒2 茶匙(10 毫升)  1腌制肉馅  2油面筋填肉  
期刊
对许多南昌人来说,一天的生活就是从一钵热腾腾的瓦罐汤开始的。早上起来寻一间熟悉的铺子,点上一碗拌粉,一碗瓦罐汤,舀一勺浓汤,吹上一吹,送入口中——那滋味鲜美得让人直吞口水,既暖胃暖心又营养滋补。  瓦罐煨汤是江西民间的一种风味菜肴,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唐《煨汤記》曾载 :“瓦罐香沸,四方飘逸;一罐煨汤,天下奇鲜。”瓦罐汤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传说南昌一位才子与友人郊游,在野外烹制食物。剩下一些鸡鱼
期刊
问:您好,我老伴听说低盐饮食有益健康,他就將每天摄入的食盐量降到最低。可最近一周,他睡眠时间没有减少,却很容易犯困,而且难以集中精神,胃口也不好。这可怎么办呢?  答:如今,很多老人认为饮食越清淡越好。这不能说错,但若走极端也不利身体健康。限盐是对大众以往不良饮食习惯的纠正,但倘若限盐变成了禁盐、无盐,那么就有些矫枉过正了。每人每天食用5~6克盐较好。对于饭量少的老年人而言,建议饭菜的咸淡要适当,
期刊
问:编辑同志您好!  我最近查出患上了糖尿病,現在服用药物控制病情。我向来喜欢用罗汉果煲汤。请问糖尿病人是否能吃罗汉果?食用罗汉果是否会升高血糖呢?  答:读者您好。罗汉果是葫芦科多年生藤本植物的果实,别名拉汗果、假苦瓜、光果木鳖、金不换,被人们誉为“神仙果”,其叶心形,雌雄异株,夏季开花,秋天结果。罗汉果是饮料、糖果行业常用的原料,是蔗糖的替代品,是桂林名贵的土特产,也是国家首批批准的药食两用的
期刊
所谓无糖饮料,是以人工甜味剂代替蔗糖的饮料。美国耶希瓦大学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8.17万名中老年女性进行了为期3年的评估,要求她们详细报告饮用无糖饮料的数量。研究人員发现,考虑到年龄、高血压、吸烟等脑卒中患病风险因素,与平均每周饮用无糖饮料少于1次或完全不喝的女性相比,每天饮用两三瓶无糖饮料的女性患脑卒中风险高23%,脑血栓引起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高31%,罹患心脏病风险高29%,全因死亡风险高
期刊
據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新加坡国立大学最新研究显示,多吃蘑菇有助于延缓智力衰退。研究人员在2011-2017年对超过600名60岁以上的新加坡老人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每周吃300克以上蘑菇的老人患轻度认知障碍的概率,相比每周吃不到150克的老人,低57%。  新加坡国立大学生物化学系高级研究员欧文·奇克博士表示,这可能是因为蘑菇中含有高浓度的麦角硫因。这种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消炎作用,能保护脑细胞
期刊
中国援助农业专家组将杂交水稻引进布隆迪,结合该国实际情况,在布隆迪西北部布班扎省宁加村等地进行水稻试验。试验成功后,专家组指导宁加村村民在約48公顷的土地上进行成片示范生产。全村上百户共愈千名农民参加杂交水稻种植。  29岁的埃夫拉尔·恩达伊凯杰是宁加村的农户,因为在中国杂交水稻示范生产中成绩突出,获得了中国驻布隆迪大使馆授予的“大使丰收奖”。恩达伊凯杰是种植中国杂交水稻改变布隆迪农民生活的典型人
期刊
据《朝日新闻》报道,静冈市罐头食品制造商开发出了新产品——炸鸡块罐头,并开始面向日本消费者销售。该公司在1970年推出的“烤鸡肉串罐头”曾风靡日本,累计销售量达8亿7千万罐。  因为技术上的难点,很难将炸鸡块做成罐头。为了让罐头能够长时间保存,罐头密封后需要从外部进行加压加热,以达到杀菌的目的。如果用相同的方法制作炸雞块罐头,高温杀菌会使鸡肉中的水分渗出,令鸡块外部的面糊发黏,口感变差。因此,该公
期刊
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西瓜无疑是夏天的绝佳代言人: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 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已入梦乡。  西瓜的确是消夏的好选择。可以说,上至八
期刊
五月,天气开启了由春到夏的过渡,我国以岭南为界,南北气温差异较大,可谓“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春夏交界之間,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作物也日渐繁茂。然而,就在这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时期,常常会出现一种怪风——干热风。它不仅对农作物的生长有很大危害,还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这种风具有“干”和“热”两大特点,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