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实践是音乐课堂的灵魂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yang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其表现领域更体现出一种技能性特点,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哪一项也离不开实践活动,离不开具体的操作。笔者认为音乐课除了单纯的教唱和欣赏之外,还得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音乐创造。
  一、从音乐教育的价值中找问题
  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到亲切。教师可能太专注于书上知识性的东西。上课时总是教师说得多,学生说得少,而且没有注意到与学生进行适当的沟通与交流,这可能就是在音乐课堂上为什么会变成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而且课堂气氛越来越沉闷的原因吧!不能说全部音乐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几首歌,懂一点乐理知识,掌握一些音乐技能。虽然说音乐教学的目的也包含这些内容,但如果仅仅只是这些的话,那么目的就显得太苍白了,从音乐教育的价值中我们就可以知道音乐教育的目的远不止这些。
  美国《艺术教育家标准》认为: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在发展个体直觉、推理、想象以及表达和交流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音乐艺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注入了激情,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经济力量,未来社会有赖于对生机勃勃的艺术社会的建设。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音乐教育的价值做了精辟的概括: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音乐应该同其他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
  二、“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实践活动是现代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音乐实践活动提供了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音乐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音乐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音乐指导。教师在音乐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要做到以上目的,首先得从音乐实践出发。因为音乐教育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不能重在“师讲”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以至于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听众。音乐课应该是一种气氛活跃的学科,如果教师能够放下架子,融入学生当中,与学生平等,在课堂上与学生多沟通,进行互动,多给他们一些音乐实践的机会,那么就势必增添了他们上音乐课的兴趣。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探索中学,在合作、思考中学,从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
  如湘教版高中音乐《演奏》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在乐器家族中寻找你的朋友》中的第二节课“笛子”,本单元的宗旨是由竹笛的欣赏和认识过渡到对中国民族乐队的认识,最后升华到对民族乐器的了解和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这节课属于演奏模块的内容,演奏模块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得以亲身参与演奏,直接地体验音乐,使学生能亲自去创作音乐的美,使学生的合作能力获得提高。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共包括了:名家名曲欣赏导入、竹笛学习,学生分组练习三个部分组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笔者在课堂中设计了分组练习、模仿练习、音乐片段齐奏练习等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教学手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积极思考与探究。课堂教学中的欣赏部分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音乐画面,营造音乐情境,使学生能通过更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课堂教学中的音乐知识内容的学习方法,采用师生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究的形式深入知识主题,避免枯燥的音乐知识的灌输和讲解。本课还合理地设计了学生吹奏比赛活动,这些学生活动的设计不仅仅让学生在知性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充分地体验了音乐,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在本课的学生分组练习部分,把课堂的中心与重心再一次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竹笛的兴趣。可见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课堂上非常之重要,所以作为音乐教育者的我们一定得重视音乐实践这个环节。
  学生是受教育者,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音乐知识传授,还是技能技巧的训练及音乐能力的培养,都必需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努力,亲身参与大量练习和实践活动。给学生表现的平台,可以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在此我们还得注意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的同时,还得鼓励学生的想象、创新精神。
  三、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是音乐学习活动的主体,充分挖掘学生主体活动的潜在功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锤炼音乐思维能力,提高审美素质,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须时刻注意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自由空间。研究证明,学生受到的限制越少,体验的自由度越大,活动的自主性越强,其创造性发挥得越好。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参与快乐的同时,教师也应努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沈建军在他的《音乐与超常规思维》一书中讲述对某个班的同学做一游戏:书上有三只鸟,一个顽童拿起气枪对准其中一只射击,噗的一声之后,请问树上还有几只鸟?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当场愉快地回答说:“虽然他只打一只鸟,树上的鸟一只也没有了,全吓飞了”。但是有一位同学补充说:“在树上也可以有两只,他们很小,躲在窝里吓呆了,飞也飞不动!”全班哄堂大笑,笑得很开心。这就是一种音乐的超常规思维。前者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是一种习惯性思维,对于习惯性思维相应的中国俗语应是“想当然”吧!在许多情况下,认定某一事物及规律好像是顺理成章的事,用不着怀疑。天天看同一事物,听同一声音,很容易人云亦云,在毫不怀疑的情况下,绝不可能有再创造。
  创造的出发点,就是对客观的一切事物持怀疑和研究态度,尔后才有可能进行再创造。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严肃、宏大的气势表达出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源泉。其实这是贝多芬很多作品中反复表现过的主题——斗争,也折射出斗争的必然过程——艰辛。旋律跌宕起伏,时而压抑、时而悲壮,似乎看到的是勇士们不断冲击关口,前赴后继企盼胜利的景象。其中的人声部分所演唱的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经过了一系列的铺垫,人声部分终于浮上水面,开始了《欢乐颂》的吟唱。伴随着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欢乐颂》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热望。在激动人心的歌词和旋律的相互烘托下,《欢乐颂》得到了升华,欣赏的人们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奋进力量和精神支柱。乐章的最后,这种气氛被表现到了极致,整部作品在无比光明、无比辉煌的情景下结束。
  学生应该在聆听这首交响曲时,进行排他性和创造性思维,获得自己独特的音乐感受,这原本就是音乐实践中获得的震撼。但在现实音乐课堂中,学生听到了什么?其实笔者给学生的都是标准答案,根本没有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到底听到了什么。在不知不觉中,教师毫不留情地扼杀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扼杀了他们许多美妙的创造性思维,把他们本来可以张扬飞溅的想象力束缚在了教师给予的狭小的一成不变的固定空间了。 教师要通过音乐教学的创作活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此,要注意创造教学中的创作教学这个环节,要注重创作的“过程”,而不是注重创作的“成果”。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抓住音乐实践活动这一环节,启发学生创造性的机会,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个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曲也有多种处理,有多种理解。我们应当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作者单位:558400贵州省荔波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及运动规律的科学,从物理学的发展以及物理学自身的研究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科学认识的基础,是判断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是联系实践的形式之一。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教育改革已深入到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阶段,要求广大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审美、学会合作,其核心是21世纪的学生要具有创新精神,学生具有良好的素质更
期刊
【摘要】“对话”以及由此而生的“对话教学”成为当前教学的新形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诵读欣赏、找准“切入点”、批注笔记等方式促进真正有效的对话。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课堂教学 对话 批注  在教育领域中,“对话”以及由此而生的“对话教学”成为当前教学的新形态。它一改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状态。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感受到了自主的尊严,感受到了独特价值的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使用一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才能让学生对学习数学内容产生内驱力和向心力,使他们乐于接近和走进数学。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要善于用方法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节课的开始
期刊
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迫在眉睫。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以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数学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从教师本身、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多赏识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一、教师本身要有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
期刊
精心设计的形象化教学过程,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爱学、易学、学得灵活。特别是新课改后出版的教材,更是为教师创设形象化的课堂,进行形象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想象空间。因此,进行形象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学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创设形象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创造一个光明和欢乐的教学环境
期刊
一、案例实施背景  本节课是2011—2012年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第二周本人在兴隆九年制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里上的一节公开课,课堂中数学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所用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  二、案例主题分析与设计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3节内容——5.3.1平行线的性质,它是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
期刊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校园网络的出现,高中数学教学也踏上了新的台阶——网络合作学习,网络合作学习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体现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在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角色也有了一个新的定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为了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已经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网络
期刊
化学科学素养是指人认识和处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抽象与化学相关的事物本质的悟性和潜能,是化学观念、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化学思维、化学思想、化学能力、化学品质的和谐统一。它包括化学意识、创新能力、思维品质、化学语言四个层面。《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期刊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本族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趣味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好方法。  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填鸭式地问他们,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  受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
期刊
许多学生抱怨物理难学,甚至把学物理当成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由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即客观因素。其次是由学生的心理及情感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即主观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积极的情感因素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教学幽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