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来源 :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ang_fl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没有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研究表明,造成学习困难的因素很多,既有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等外部因素,也有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笔者以思想品德课为载体,从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在合理使用动机激发机制、增强课程吸引力上做了一些尝试。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困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教师创设的情景越是新颖,越具有强烈的对比度,学生的注意力越容易被吸引,从而产生强烈求知欲望。例如:我在讲授八年级“隐私受保护”这一内容时,我先为学生播放视频:《QQ密码要告诉妈妈吗?》
  玲玲:最近妈妈老是问我上网在干什么,要看我的聊天记录,烦死了。
  芳草地:我妈妈也老是在我上QQ时候对电脑旁张望,好像我在干什么坏事一样。
  玲玲:她还跟我要QQ密码,不然就不让我上网。哎,你说我怎么办?
  教师借此导入新课:“玲玲的QQ密码要不要给她妈妈,这个困惑在我们身上发生过吗?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秘密,这就是隐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隐私和隐私权的问题。”通过情境设置,学生的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学习的积极性自然被调动了起来。
  创设多种有趣的教学情境,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如制作模型、小品表演、音乐导入、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教师可以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创设轻松愉快,与教学相融的课堂气氛,调动学困生的多种感官,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
  利用信息反馈,对学困生评价鼓励
  反馈就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教师要利用信息反馈,及时对学困生进行评价鼓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106个学生分为四个组,每个组的能力相当,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进行难度相等的加法练习,每天15分钟,共练习5天。第一组单独练习,不给任何评定,而且与其他组学生隔开。其他三个组学生在一起练习,每次练习之后,不管成绩如何,第二组始终受到表扬和鼓励,第三组始終受到批评和指责,第四组则不给予任何评定,只让他们静听其他两组受到表扬或批评。从实验的结果来看,在一起练习的三个实验组成绩都高于第一组,这是因为第一组未受到任何信息刺激。第四组虽然也未受到表扬或批评,唤醒的程度低,平均成绩劣于第三组,但它与第二组和第三组在一起,受到间接的评定。有趣的是第二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组,而且一直不断地上升。这表明,在对学习结果反馈中,适当地表扬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那些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学困生而言,教师更应给予关注与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避免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进行归因指导,培养学习动机
  教师应该对学困生合理归因,冷静分析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成绩落后,观察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从中找到适合其发展的方向。学生一旦学有所长,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加,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德国有位化学家叫奥托·瓦拉赫,他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困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已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建议他试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燃了,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变成了化学方面“前程远大的高才生”,并于191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教学中,教师应对学困生进行归因训练,帮助他们找到成绩落后的原因所在,改变其学习惰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安徽省天长市汊涧中学)
其他文献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河北省迁安市第六实验小学本着“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围绕“君子文化”建设,提出了“培养文质彬彬的现代君子少年”这一育人目标。学校紧扣育人目标,积极响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关于“正确处理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整合与均衡”的要求,落实综合实践课程、国家课程校本化,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着力构建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1-5
期刊
当代孩子的成长环境较以前有了很大变化,伴随他们成长的不只是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还有更加诱人、更加个性化的互联网。在高速运行、信息充裕的网络世界里,他们享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和自由发表言论的快感,获得了各种各样带有刺激性的信息,他们的知识视野和心理复杂程度有时甚至是成年人所不能比拟的。在这种成年人都不能自如掌控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自然就多了一些父母所不能理解的心理问题,这些潜在的心理问题很可能影响到他们
期刊
像每一位阅读此书的读者一样,从其第一句话开始,我们就被一股凝练的荒诞感所吸引。“今天,妈妈走了。又或者是昨天,我也不清楚”,一面是亲昵的口语化表达的“妈妈”,是一种内心的全然外化,另一面是“我不清楚,她哪天走了”,以一种轻描淡写的“今天又或者是明天”的自我猜测完成了对母殁的回应。  在小说一开始,主人公内心最自我的部分就赤裸裸地暴露在每位读者的面前,这些读者,正是那些不同程度受到约定俗成的道德伦理
期刊
昆德拉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对于一切我们曾经试图寻找或正在寻找的东西, 我们一无所知。如同我仍不知道我不断寻找的能让我愿意放弃一切都想要完成的事情是什么,因为无知,所以上帝发笑。人性很多时候本就如此,那么,我们本该怎样生活的就怎样生活吧。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非抓住不可的,而我们唯一想抓住的也只是一些不甘而已。  “人们回忆起的过去没有时间。也不可能像重读一本书或重看一部电影一样去重温爱情。”
期刊
礼,是中国文化之源,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礼记》云:“礼缘人情而作。”可见,礼是基于人情而制定的。古往今来,礼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使之与教育深度融合,对培养人“至中”境界的情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礼文化建设得到教育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在教育实践中,礼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实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试图以本校礼文化建设为例,探究礼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学校礼文化的价值与功能  
期刊
根据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目标要求,我国新课程改革正在向着纵深化发展,逐步实现着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深刻变革。在这一深刻的变革中,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对以往课程结构的改造与完善,实现课程结构的优化。  定义  课程结构是一个系统。任何一个系统,它除了包括构成的“部分”(即因素)之外,还包括联系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种种“关系”。也就是说,所谓系统,是由各个“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或者说是“关系
期刊
2008年,赵仁义调入玉田一中任校长,他制定“九年三步走”战略的同时,又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仅仅4年的时间,就打造出了一中鲜明的教育特色,使一中在管理、德育、教学等各方面都表现卓越,走在了唐山教育的前列。  科学民主聚团队,优质高效创佳绩  是否拥有一个卓越的管理团队,是一所学校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赵仁义校长在工作中,非常注意团结领导班子成员,平时多沟通,遇事多商量,不断拓宽工
期刊
高中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是一部简明的世界经济发展史,由于教材采用的是“模块——专题”式的编写模式,在课程内容上有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在课程结构上弱化了历史学科的时序性,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历史学科的内在联系,加之涉及很多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历史概念,需要学生记忆和掌握的知识条目繁杂,让不少高中学生产生畏难发愁情绪。而第一单元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所讲述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
期刊
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圣地;讲坛,是孕育文化的家园。学校,因为书香而圣洁典雅;师生,因为幸福而充满愉悦。由此可见,书香校园建设是学校内在发展的需要,是师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打造幸福教育的需要。  书香校园建设是学校内在发展的需要  作为知识与文明的转播圣地,校园本应氤氲着书香,回荡着书声。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一些学校并未重视师生阅读的重要性,忽视了图书馆在传播文化方面的作用,更谈不上校园文化建
期刊
环境保护是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大事。让孩子从小建立环保观念意义重大。通过学校的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越来越被教育界人士所关注和重视。现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利用数学学科特点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学数学是一门宣传环保知识、渗透环境教育的重要学科,不管是介绍环境知识,还是做出环境保护的决策,都离不开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处理。  在小学数学中引进环境知识的实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