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一直局限在每周一节课四十分钟的课堂,随着微课,翻转课堂的逐步进入教学,这种学生出课室就与教师脱节的师生关系越来越不利于教学的开展。怎么样提高课堂效率呢,这就必须老师和学生能够很好的利用课后时间来沟通互动,每周知识归纳和拓展,下周知识的目标与预习,课堂各种资源的分享,课后即时答疑与解惑,要做到让学生走出课堂仍能感受到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关怀,这样在课堂上就不必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知识的衔接回顾和基础知识的反复讲解,主要精力用在解决关键问题和一对一答疑,这样课堂效率就提高了。本文通过作者半年实践,采用微信公众平台加云存储再加Q群的方式来解决与学生课后互动的问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信息技术不仅仅只是高中阶段学习的一个过客,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全面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课后互动;微信公众平台;云存储;QQ群
G633.67
目前微课,翻转课堂,一师一优课都开展的如火如荼,有条不紊的逐步渗入到课堂教学,各个学科每个老师都开始接受并尝试接受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思考最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的地位决定了它目前并不是十分的健全,上什么内容,用什么样的方式上,以及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些一度让本人比较的困惑。半年前本人开始实践一些新的教学手段,自己录微课,每节课的教学知识点用最简单最易懂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实践与解决问题,但是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的。抛开教学内容的问题,有一个最大的瓶颈决定了事情的成败。一直以来,作为乡村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只有坐在计算机课室时才会与这个课程打交道,一走出课室,几乎就与老师与这门课绝缘了,一周一节课几乎无作业,这样的一种情况,老师就算你做再多的微课,再多的资料,再多的拓展,四十分钟的时间如何来翻转,如何来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如何来提升信息素养?所以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想办法与学生取得联系,能够在课后方便的告诉他,上节课的知识总结与拓展,下节课准备上什么内容,有什么样的资源,有什么样的探究问题,怎么样課后获取老师的资源,有问题怎么和老师随时取得联系,时刻提醒他们信息技术的存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人这学期实践尝试了多种方法,让我也有了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做法。
一、 微信公众平台来支持信息技术教师信息发布
微信作为一款跨平台的通讯工具,就如它自己的介绍所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学生几乎人手一台智能手机,在流量限制的情况下,微信是一个非常好用的交流方式,并且年轻人用得比我们教师要好。这学期一开学我就想到了要把微信利用起来与学生课后联系,可是怎么做呢?难道把每一个学生加入到朋友圈,那样就带来一个问题,一个信息技术教师任教好几个班级,学生比较多,总会有学生不希望教师进入他们年轻人的世界,就像我自己也不想学生看到我的各种生活和工作的随想,所以这种方式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是让学生仅仅接受到教师的通知信息,而不是来融入各自的生活,类比于我自己添加了“斗门旅游”公众订阅号,我就只是能接收到斗门旅游平台发布的各种有关的信息,仿佛“斗门旅游”是一个电台我只是一个其中的听众。如果教师有一个公众订阅号,那么我是一个电台,学生就是听众,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微信公众平台不失为一个发布通知的好方法。半学期实践下来,逐渐有了自己比较完善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首先,教师要拥有一个个人订阅号。
1.登陆微信公众平台网址,利用邮箱申请一个公众号,然后从邮箱激活,点击链接至公众号类型选择窗口,这时候要特别注意是我们要选择订阅号,因为订阅号为个人提供的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适用于个人群发消息,而服务号和企业号适用于企业和组织更强大的服务,不适合教师群体。一旦申请,申请者要提供申请的理由以及用途,还有申请者手持身份证的照片资料等待平台服务的审核,只有审核通过,才代表公众号申请成功。我在申请的时候的理由是“XX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生进行课程学习课后信息发布”,一切资料齐全之后需要七天就通过了审核,我们就拥有了一个自己的个人微信公众账号。
2.拥有账号后就可以登录自己的订阅号,修改相关设置,这时候我们可以将订阅号绑定自己手机微信,一旦绑定之后在手机微信加入微信号助手“mphelper ”为好友,即可在手机上面通过微信号助手向微信公众平台的接收者群发消息了,这样就打破了一定要使用计算机的限制,轻松使用手机来广播你的“新闻”。
其次,学生添加订阅号。
这学年新学期一开始我就给我所任课的每个班级教室的公告板上贴上一张通知,通知上有个一大大的二维码,邀请同学们拿着手机用微信扫一扫,添加“hfxxjs”订阅号。作为第一次尝试,我考虑到学生微信一般都是玩朋友圈,可能对于公众号不了解,这时候在通知上就此订阅号的用途,以及它不会影响他们的隐私的解释格外强调,这样学生在添加的时候就少了顾虑。第一周过去,学生大部分都加入到了我的公众号的粉丝群,我也比较激动的向所有的同学打了招呼,群发了第一条信息“同学们好,欢迎加入我们信息技术学习的订阅号”。当然,还是有少部分同学总认为我打入了“敌人内部”不愿意加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从别的同学那获取到的相关信息,最后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成了我的电台听众。
最后,定期信息发布。
个人订阅号有一个信息发布的限制,即每天只能够发送一条消息。我一般每周大概发五条左右,每一次的信息不要太长,上周课的知识梳理,本周上课的内容,教学目标,课前准备,临时通知,电脑小知识,科技前沿等等都属于我广播的内容范围。由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所任教的班级比较的多,学生也够多这样发送信息太长的话就太耗时间,所以简明扼要,抓住重点,时不时提醒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温暖。
半学年的实践,微信公众平台来支持信息技术教师信息发布是非常成功的。以前,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感觉与学生都是脱节的,好像只有一周的四十分钟你是他们的老师,但是现在学生在课外见到我都会会心的一笑,因为他们感觉到了我的良苦用心。我仿佛利用这个订阅号和他们联系起来了,让他们关注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利用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偶尔的一些人文关怀也拉进了彼此的距离,这样上课的气氛也好了许多,学生课后也能做到时不时玩一把技术了。当然,教师付出的辛苦也是可见的,但是也是值得的。 二、 云存储支持信息技术课后资源共享
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微信的带动下大大提升,加上每节课知识点录制成了微课,同学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前预习,课堂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和拓展,一下子就提高的课堂效率,而不会再纠结知识的衔接,基础知识的讲解了,但是有一个问题也就随之出来了,这就是资源共享的问题。
我们信息技术学习的资源在课室基本上都是利用FTP共享给学生的,学生机为了安全一般USB接口都是禁用的,学生以前很少有课后需要资源的时候,因为没有学习的激情。但是现在很多学生他感受到课后这些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知识点微课,老师的教学课件,课堂练习资源,软件安装包等,u盘、网络不能用,怎么样将那么多的资源共享给同学们呢?这时候云存储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云存储技术日趋成熟, 现在提供云存储服务的公司比较的多,微盘、360云盘和百度云盘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目前为了信息的安全和健康传播,微盘只为付费用户提供帮助,360云盘即将停止服务,最佳的选择可能就是百度云了。云存储所带来的好处用过的人都能够体验到,数据备份,自动同步,轻松共享,在网络进入千家万户,数据爆炸的时代,云存储基本解决了我们的信息储存需求。
我以前所使用的云盘是360云盘,在课外知识拓展时已经推荐给学生,一旦他们体会到它带来的便捷也就会不知觉的进行云存储的知识储备了。我在办公电脑上一般安装360云盘PC版,其他任何有网络的计算机都用网页版同步 ,如右图我的云盘(第一次使用需要注册申请一个账户)中建立了一个文件夹“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上课资料”,将其建立分享了,获得分享地址和邀请码,这个地址和邀请码我是通过微信广播给所有的学生的,他们一段时间后就养成了习惯,去云盘获取一切他想要的资源。百度云的操作方式大致相同,简单明了的操作。
现在每次上课我们直奔教学目标,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承前启后,学生周末获取我分享的资源,软件安装包,微课视频集,课堂素材,课后拓展任务样样俱全,学生课后自学,课堂很多时候我都惊讶学生的转变,他们的各种高质量的作品层出不穷,这学期一开学我延续上学期的做法,每一周的课前课后更新文件夹的资源,做足功课,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在课后也就能够保持不断进步完善,与课堂保持不脱节。
三、 QQ群支持教师与学生的即时交流
QQ群作为一款基于网络的即时通信工具,他的优点很多,理想的状态是把所有的学生集中在了一起,大家可以在课后就学习上的困惑或者心得来进行讨论交流,有什么需要请求老师帮助的,老师能够即时在线解答,并且Q群也能够发布信息,资源共享。这是我们的一个最理想的期望,但是我在实践的时候却是存在很多的顾虑的,这也是我为什么最后才使用它作为前两种软件的辅助工具的原因。比如:
1.我得拥有一个足够多人的群。我的QQ号不是会员,等级到达两个太阳,这意味着我是可以建普通群的,可以允许500人加入。信息技术教师一般所任教的班级比较多,500人不见得够用,但条件限制,目前我正在使用的也是500人的群。为了这个群我将各种私人的相关信息以及好友全部的转移到了别的QQ号,这个号成了专门的工作号,因为只有这样才不让自己的其他信息泄露。
2、学生有QQ号。这是个问题,我现在每个班级都有一少部分的同学是没有QQ号的,可能他们有微信,但是QQ号却很少用,这样我的群不能普及每个学生。
3.学生愿意加入。有些学生不是很愿意加入QQ群,这就导致我目前正在实践的群只有两百多人左右。一旦加入了群就意味着我们群成员可以进入到互相的开放空间,有的学生是不想的。现在QQ群泛滥,一个稍微时间久一点的号一般有好多群,各种信息干扰,连我自己都不是特别想被不相干的人干扰,何况学生呢?难道让学生单独申请一个为了学习的QQ号吗?学生的个人意愿也不能强制。
所有的问题克服了之后呢,真正想学习的同学坚持留在了群里,当然不是理想的全部。课后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我都尽量即时回答,不能置之不理,这样就失去了这个群的意义,有时候我也会在这里给同学们分享一下课堂上的优秀作品,大家一起讨论怎么可以做到更好。但是由于不能涉及到所有的学生,这是我比较遗憾的地方,所以只能是前两种工具的辅助帮手。
微信公众平台加云存储再加Q群这是我目前实践的与学生课后互动的手段,大致还是能够满足需要的。只要我们教师将工作做足,学生在课后能够即时的对知识进行消化和预习,课堂就会成为一个真正高效的四十分钟,做到真正的答疑解惑。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不断完善自己的做法同时也在盼望着这样的时代的到来:学生能够人手一台终端,每个教师能够轻松发布学科信息,共享资源,即時交流,无游戏,无干扰,无阻碍。期待这一天!
参考文献:百度有关微信公众平台的介绍
关键词:课后互动;微信公众平台;云存储;QQ群
G633.67
目前微课,翻转课堂,一师一优课都开展的如火如荼,有条不紊的逐步渗入到课堂教学,各个学科每个老师都开始接受并尝试接受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思考最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的地位决定了它目前并不是十分的健全,上什么内容,用什么样的方式上,以及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些一度让本人比较的困惑。半年前本人开始实践一些新的教学手段,自己录微课,每节课的教学知识点用最简单最易懂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实践与解决问题,但是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的。抛开教学内容的问题,有一个最大的瓶颈决定了事情的成败。一直以来,作为乡村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只有坐在计算机课室时才会与这个课程打交道,一走出课室,几乎就与老师与这门课绝缘了,一周一节课几乎无作业,这样的一种情况,老师就算你做再多的微课,再多的资料,再多的拓展,四十分钟的时间如何来翻转,如何来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如何来提升信息素养?所以最关键的问题是要想办法与学生取得联系,能够在课后方便的告诉他,上节课的知识总结与拓展,下节课准备上什么内容,有什么样的资源,有什么样的探究问题,怎么样課后获取老师的资源,有问题怎么和老师随时取得联系,时刻提醒他们信息技术的存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人这学期实践尝试了多种方法,让我也有了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我的一些做法。
一、 微信公众平台来支持信息技术教师信息发布
微信作为一款跨平台的通讯工具,就如它自己的介绍所说,是一种生活方式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学生几乎人手一台智能手机,在流量限制的情况下,微信是一个非常好用的交流方式,并且年轻人用得比我们教师要好。这学期一开学我就想到了要把微信利用起来与学生课后联系,可是怎么做呢?难道把每一个学生加入到朋友圈,那样就带来一个问题,一个信息技术教师任教好几个班级,学生比较多,总会有学生不希望教师进入他们年轻人的世界,就像我自己也不想学生看到我的各种生活和工作的随想,所以这种方式是行不通的。我们应该是让学生仅仅接受到教师的通知信息,而不是来融入各自的生活,类比于我自己添加了“斗门旅游”公众订阅号,我就只是能接收到斗门旅游平台发布的各种有关的信息,仿佛“斗门旅游”是一个电台我只是一个其中的听众。如果教师有一个公众订阅号,那么我是一个电台,学生就是听众,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微信公众平台不失为一个发布通知的好方法。半学期实践下来,逐渐有了自己比较完善的做法,与大家分享。
首先,教师要拥有一个个人订阅号。
1.登陆微信公众平台网址,利用邮箱申请一个公众号,然后从邮箱激活,点击链接至公众号类型选择窗口,这时候要特别注意是我们要选择订阅号,因为订阅号为个人提供的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方式,适用于个人群发消息,而服务号和企业号适用于企业和组织更强大的服务,不适合教师群体。一旦申请,申请者要提供申请的理由以及用途,还有申请者手持身份证的照片资料等待平台服务的审核,只有审核通过,才代表公众号申请成功。我在申请的时候的理由是“XX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与学生进行课程学习课后信息发布”,一切资料齐全之后需要七天就通过了审核,我们就拥有了一个自己的个人微信公众账号。
2.拥有账号后就可以登录自己的订阅号,修改相关设置,这时候我们可以将订阅号绑定自己手机微信,一旦绑定之后在手机微信加入微信号助手“mphelper ”为好友,即可在手机上面通过微信号助手向微信公众平台的接收者群发消息了,这样就打破了一定要使用计算机的限制,轻松使用手机来广播你的“新闻”。
其次,学生添加订阅号。
这学年新学期一开始我就给我所任课的每个班级教室的公告板上贴上一张通知,通知上有个一大大的二维码,邀请同学们拿着手机用微信扫一扫,添加“hfxxjs”订阅号。作为第一次尝试,我考虑到学生微信一般都是玩朋友圈,可能对于公众号不了解,这时候在通知上就此订阅号的用途,以及它不会影响他们的隐私的解释格外强调,这样学生在添加的时候就少了顾虑。第一周过去,学生大部分都加入到了我的公众号的粉丝群,我也比较激动的向所有的同学打了招呼,群发了第一条信息“同学们好,欢迎加入我们信息技术学习的订阅号”。当然,还是有少部分同学总认为我打入了“敌人内部”不愿意加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从别的同学那获取到的相关信息,最后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成了我的电台听众。
最后,定期信息发布。
个人订阅号有一个信息发布的限制,即每天只能够发送一条消息。我一般每周大概发五条左右,每一次的信息不要太长,上周课的知识梳理,本周上课的内容,教学目标,课前准备,临时通知,电脑小知识,科技前沿等等都属于我广播的内容范围。由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所任教的班级比较的多,学生也够多这样发送信息太长的话就太耗时间,所以简明扼要,抓住重点,时不时提醒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信息技术”的温暖。
半学年的实践,微信公众平台来支持信息技术教师信息发布是非常成功的。以前,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感觉与学生都是脱节的,好像只有一周的四十分钟你是他们的老师,但是现在学生在课外见到我都会会心的一笑,因为他们感觉到了我的良苦用心。我仿佛利用这个订阅号和他们联系起来了,让他们关注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利用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偶尔的一些人文关怀也拉进了彼此的距离,这样上课的气氛也好了许多,学生课后也能做到时不时玩一把技术了。当然,教师付出的辛苦也是可见的,但是也是值得的。 二、 云存储支持信息技术课后资源共享
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微信的带动下大大提升,加上每节课知识点录制成了微课,同学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前预习,课堂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解决问题和拓展,一下子就提高的课堂效率,而不会再纠结知识的衔接,基础知识的讲解了,但是有一个问题也就随之出来了,这就是资源共享的问题。
我们信息技术学习的资源在课室基本上都是利用FTP共享给学生的,学生机为了安全一般USB接口都是禁用的,学生以前很少有课后需要资源的时候,因为没有学习的激情。但是现在很多学生他感受到课后这些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知识点微课,老师的教学课件,课堂练习资源,软件安装包等,u盘、网络不能用,怎么样将那么多的资源共享给同学们呢?这时候云存储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云存储技术日趋成熟, 现在提供云存储服务的公司比较的多,微盘、360云盘和百度云盘都是不错的选择,不过目前为了信息的安全和健康传播,微盘只为付费用户提供帮助,360云盘即将停止服务,最佳的选择可能就是百度云了。云存储所带来的好处用过的人都能够体验到,数据备份,自动同步,轻松共享,在网络进入千家万户,数据爆炸的时代,云存储基本解决了我们的信息储存需求。
我以前所使用的云盘是360云盘,在课外知识拓展时已经推荐给学生,一旦他们体会到它带来的便捷也就会不知觉的进行云存储的知识储备了。我在办公电脑上一般安装360云盘PC版,其他任何有网络的计算机都用网页版同步 ,如右图我的云盘(第一次使用需要注册申请一个账户)中建立了一个文件夹“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上课资料”,将其建立分享了,获得分享地址和邀请码,这个地址和邀请码我是通过微信广播给所有的学生的,他们一段时间后就养成了习惯,去云盘获取一切他想要的资源。百度云的操作方式大致相同,简单明了的操作。
现在每次上课我们直奔教学目标,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承前启后,学生周末获取我分享的资源,软件安装包,微课视频集,课堂素材,课后拓展任务样样俱全,学生课后自学,课堂很多时候我都惊讶学生的转变,他们的各种高质量的作品层出不穷,这学期一开学我延续上学期的做法,每一周的课前课后更新文件夹的资源,做足功课,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在课后也就能够保持不断进步完善,与课堂保持不脱节。
三、 QQ群支持教师与学生的即时交流
QQ群作为一款基于网络的即时通信工具,他的优点很多,理想的状态是把所有的学生集中在了一起,大家可以在课后就学习上的困惑或者心得来进行讨论交流,有什么需要请求老师帮助的,老师能够即时在线解答,并且Q群也能够发布信息,资源共享。这是我们的一个最理想的期望,但是我在实践的时候却是存在很多的顾虑的,这也是我为什么最后才使用它作为前两种软件的辅助工具的原因。比如:
1.我得拥有一个足够多人的群。我的QQ号不是会员,等级到达两个太阳,这意味着我是可以建普通群的,可以允许500人加入。信息技术教师一般所任教的班级比较多,500人不见得够用,但条件限制,目前我正在使用的也是500人的群。为了这个群我将各种私人的相关信息以及好友全部的转移到了别的QQ号,这个号成了专门的工作号,因为只有这样才不让自己的其他信息泄露。
2、学生有QQ号。这是个问题,我现在每个班级都有一少部分的同学是没有QQ号的,可能他们有微信,但是QQ号却很少用,这样我的群不能普及每个学生。
3.学生愿意加入。有些学生不是很愿意加入QQ群,这就导致我目前正在实践的群只有两百多人左右。一旦加入了群就意味着我们群成员可以进入到互相的开放空间,有的学生是不想的。现在QQ群泛滥,一个稍微时间久一点的号一般有好多群,各种信息干扰,连我自己都不是特别想被不相干的人干扰,何况学生呢?难道让学生单独申请一个为了学习的QQ号吗?学生的个人意愿也不能强制。
所有的问题克服了之后呢,真正想学习的同学坚持留在了群里,当然不是理想的全部。课后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我都尽量即时回答,不能置之不理,这样就失去了这个群的意义,有时候我也会在这里给同学们分享一下课堂上的优秀作品,大家一起讨论怎么可以做到更好。但是由于不能涉及到所有的学生,这是我比较遗憾的地方,所以只能是前两种工具的辅助帮手。
微信公众平台加云存储再加Q群这是我目前实践的与学生课后互动的手段,大致还是能够满足需要的。只要我们教师将工作做足,学生在课后能够即时的对知识进行消化和预习,课堂就会成为一个真正高效的四十分钟,做到真正的答疑解惑。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不断完善自己的做法同时也在盼望着这样的时代的到来:学生能够人手一台终端,每个教师能够轻松发布学科信息,共享资源,即時交流,无游戏,无干扰,无阻碍。期待这一天!
参考文献:百度有关微信公众平台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