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清官于成龙

来源 :唯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memo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了国家,就有了官吏;有了官吏,就有了“清官”与“贪官”之别。在中国历史上,“清官”一词最早出现于宋元的戏剧和小说中,但在二十四史中,为“循吏”、“良吏”、“能吏”立传者,不在少数,这些循吏、良吏、能吏也就是后来通称的清官。在历史上,中国人对清官的感情至深至厚,对清官的讴歌也是不遗余力,“包青天”、“况青天”、“海青天”的传奇故事家喻户晓。在清代,出了个大清官于成龙,他劝农励俗,惩恶恤民,勤于政事,为官清廉,志行修洁,爱护百姓,搏击豪强,康熙皇帝褒奖他是“清官第一”。于成龙有一个生前好友叫熊赐履,他对于成龙清廉不苟的品行有深切了解。他在于成龙的墓志铭中称他“性善吃苦,诸人所不能堪者,一处之恬如。为学务敦实行,不屑词章之末。尝曰:‘学者苟识得道理,埋头做去,不患不到圣贤地位。’”(《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于成龙,山西永宁(今离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死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一生经历了万历、天启、崇祯、顺治、康熙五朝,终年68岁。于成龙原是明朝诸生,在崇祯年间考取过副榜贡生。明朝灭亡之后,于成龙面对国破家亡之恨,深感晚明学风空疏,高谈天性,遂至天下鱼烂河决,生灵涂炭。痛定思痛,他身体力行,“力扶清廉”,以天下为己任,待人律己皆极严峻。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清朝授予广西柳州府罗城县知县,从此踏入仕途,开始了清廉卓越的为官生涯。
  一、勇于担当,善理罗城
  于成龙任罗城知县之时,已经45岁。罗城偏处山隅,瘴气袭人,北方人不服水土,生还者常常十之一二,人皆视为畏途,亲朋好友多劝他不要赴任。然于成龙以“古人义不辞难”自勉,变卖部分家产,凑足盘缠一百两,告别父老乡亲。临别,他叮嘱长子说:“我做官不管你,你治家莫想我。”时门里门外,哭成一片。于成龙含泪毅然揽辔登程,并对同窗好友表示:“我此行决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四字。子素知我于莲池书院者,敢为子质言无隐。”(《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于成龍对边荒早有心理准备。但来到罗城,当地的荒凉还是让他震惊。经过二十多年的刀兵之灾,罗城凋零不堪,百姓无以为生,纷纷铤而走险,沦为“盗贼”。当时的罗城县城只有居民6家,草屋数椽。环顾县衙,没有门垣,院中长满青草,中堂仅3间草房,东边是卧室,西边是书吏舍,中间开一门,后面是内宅,茅屋3间,不避风雨,破陋异常,以至“虎啸猿掷,白昼行庭中”(《于清端公政书》外集)。而在艰难困苦中挣扎的百姓则鸠形鹄面,一个个如惊弓之鸟,惶惶然无心生产。一路风尘仆仆,于成龙已经染病在身,目睹此情此景,心中虽不免愁苦,却“扶病理事”。他堆土石为几案,支锅于楹下,晚上睡觉头枕一口刀,床头放两支枪,以防不测。
  于成龙生于农家,又经历明清改朝换代之变,深通世情民心。他清醒地认识到:“地方何盗,盗即民也。民虽无知,决不乐于为盗,必饥寒刑罚追之而为盗也,责在有司。清静寡欲,先之德教以端风俗,继之保甲以防不虞,勿戕民命,勿剥民肤,俾各安家室,各恋妻子,此弥草窃之未议也。”(《于清端公政书》卷一)因而主张“稍疏一面之网,多方招抚,开诚布公,消疑释嫌”(《于清端公政书》卷一)。为此,他一方面宽减徭役,兴建学校,创办养济院;另一方面申明保甲,禁携刀枪,强迫瑶寨头人俯首讲和。罗城境内很快安静下来。
  为复苏经济,每年春天,于成龙亲至田野察看农稼。见奋力耕作者,即主动上前吁长问短,恳切慰问。时间一久,于成龙与百姓打成一片,“或坐树下,与饮食笑语,欢如家人”(《于清端公政书》外集)。于成龙劝课农桑,奖罚并用,民皆致力耕作,农田里长满了庄稼,山坡上布满了牛羊。
  于成龙治理罗城,十分善于用自身的人格感化百姓。他到任后,或据案读书,或独酌浊酒,醉则倚案几而卧,甚至一连数日不戴帽子,不穿鞋子,无论书吏还是民众都“乐公坦怀易亲,皆乐就”(《于清端公政书》外集),亲热地称他为“阿爷”,或三天,或六日,即相聚至衙门向于成龙问安。于成龙平易近人,爱民如子,百姓信任他,但凡婚丧嫁娶,莫不与他商量。
  于成龙衣食住行简约清俭,除朝廷俸禄外,分文不取。离开山西时,他雇了5名身体健壮的仆人相随。由于罗城环境恶劣,不久病死一人,三人逃回山西老家。于成龙的儿子又寻觅四人,打发至罗城。结果病死三人,还有一位精神失常。到后来,所有仆人都弃他而去。日子逐渐好起来的百姓见于成龙孤身一人坚守罗城,十分不忍,每天早晚去衙门看望他,还有人凑钱送给他,说:“知阿爷苦,我百姓每供些少盐米费。”于成龙笑着谢绝:“我一人在此,何须如许物,可持归易甘旨奉汝父母,一如我受。”众人只得“怏怏持去”。几年后,于成龙的儿子来罗城看望父亲,百姓闻之,“则大喜奔哗庭中,‘阿爷人来,好带物安家去!’又进金钱如初,公又笑谢曰:‘此去我家六千里,单人携资,适足为累!’挥使去,众皆伏泣,公亦泣,卒不受。”(《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康熙五年(1666年),广西秋试,于成龙穿一身洗得发白的旧袍,盖的被子又黑又硬,在一群美服盛饰的人堆中格外刺眼。广西巡抚知道于成龙为官清廉,政绩突出,便指着敝衣垢褛的于成龙说:“必罗城令也!”旋即委以重任,第二年又因政绩斐然,被抚台荐举任四川合州(今合川)知州。罗城百姓知道于成龙即将离任远走,“遮道呼号,‘公今去,我侪无天矣!’追送数百里,哭而还。”(《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二、任职合、黄,安辑地方
  合州下辖三县,遗民百余户,赋重差繁,百姓生活十分艰难。为减轻百姓负担,于成龙上任后,首先免除了官员的随从之费,自己仅畜羸马一匹,以家仆自随。当时,官场有不少“潜规则”,如地方官以土特产“孝敬”上司,几乎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有一次,郡守下帖,要求合州送鱼。于成龙毫无顾忌地顶了回去。他责问郡守:“民脂膏竭矣,无怜而问者,顾反乃乐鱼,且安所得鱼乎?”(《于清端公政书》外集)郡守被于成龙赤诚爱民之心所感,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一下子取消了十多项不合理的摊派。   合州赤贫如洗,当务之急在于招抚流亡,开垦荒地,恢复生产。为此,于成龙贷给流民耕牛、种子,并明文规定三年后被垦荒地归自己所有。结果四面八方的流民趋之若鹜,仅仅个把月,合州户口就增加到一千户。在经济复苏之后,于成龙又不失时机地教化百姓,改良社会风气,主持恢复了合州祭祀孔子等活动,以挽回道德人心,还亲自根据山西永宁、广西柳州的朝贺礼仪,制定了合州的朝贺礼仪。于成龙治理合州,既重视物质生产,又重视精神道德建设,体现了过人的精明。
  于成龙名声越来越大,不久迁湖广黄州同知,驻扎岐亭。岐亭盗贼横行,治安混乱。地方长官害怕实情上报影响升迁,遂隐而不报。吃透了地方长官心理的盗贼们越发猖獗,竟至光天化日之下抢劫行人,却无人敢管。于成龙除暴安良,先杀了7个强盗以安定人心,继而装扮成乞丐,打入盗贼巢穴十余日,在充分摸清盗贼行踪后回到衙门,下令招抚强盗头子,令其戴罪立功,捕盗自赎。强盗头子雷厉风行,准确出击,其他强盗闻风丧胆,纷纷远逃。
  在黄州,于成龙尽职循理,施政惠民,凡四方来访者,不分贵贱,一律以礼相待,虚心延问地方利病,咨访人物,“是以所兴举悉协人情,黄州境壤,蒸蒸乐土矣”(《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黄州之富庶,非罗城、合州所能比。然而,于成龙不因此而改其节操,仍然恶衣蔬食,过着简朴清寒的生活,以至仆从也难以忍受,常常大发牢骚。于成龙笑着开导他们说:“前在粤蜀,民物凋残,持廉甚易,今日正须试此。”(《于清端公政书》外集)
  康熙十二年(1673年),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爆发。次年,于成龙署武昌知府。当时叛军已经占领南方五省,正与清军争夺两湖,气势汹汹。一时间,湖北人心骚动,形势危急。不久,清八旗禁旅开赴前线,抵御叛军。于成龙奉命督造桥梁,供应军饷。不料桥梁刚刚建好,就被山洪冲毁了。因贻误军机,于成龙遭革职处置。恰在此时,在麻城查出三藩伪札,县令严刑峻法,声称“县城内外,无非贼党”,逼迫士民承认通贼,。民众怨气冲天,铤而走险,据守山寨自保者众。湖北巡抚素知于成龙廉洁爱民,决计借用他的威望抚平变乱。于成龙带着几个旧属,来到麻城,亲自到达离山寨十余里的地方。他采用攻心之策,张贴告示,宣布自首者免罪。告示贴出后,自首者络绎不绝,均被无罪释放。几天之后,于成龙亲自骑一黑骡子,身后跟随二人,一人张伞,一人鸣锣,径直入山。山寨首领刘君孚见状,不放一枪一矢,诚心归顺。于成龙马上卖掉衣物,拿出薪俸,凑足一百两银子,犒赏刘君孚,变乱一举抚平。朝廷复任于成龙为黄州同知。
  这时,湖北还有几股据保山寨的人马,与三藩叛军相呼应,并进犯黄州。黄州城内官军与文职人员仅数百人。为寻求退敌之策,于成龙日夜劳思,加之极度焦虑,几天之内,“须发尽白”(《于清端公政书》外集)。于成龙思索再三,决计招募乡勇守城。为迎战来犯之敌,于成龙叮嘱手下将领:“我死,汝归报巡抚!”遂亲冒矢石,跃马扬鞭,直冲敌军中坚。乡勇见长官如此不惧生死,士气大振,一鼓作气,生擒贼渠,黄州转危为安。
  三藩之乱期间,黄州当运饷通道,百姓苦于征发,生活困苦不堪。为减少胥吏盘剥,但凡战争所需物用器什,于成龙都亲自购造,防止官吏拿“回扣”。仅此一项,减少百姓支出以千万计。有一年秋天,黄州大饥。于成龙发廪赈灾,广募输积。冬天雪灾,于成龙又计口受赈,救活数万人。
  三、一尘不染,愈老愈廉
  康熙十七年(1678年),于成龙被提拔为福建按察使,主管福建全省司法监察。当时,清廷厉行闭关自守政策,“片甲不许下海”,以通海获罪者数千人,冤狱遍于八闽。于成龙得知此弊,径直拜见驻扎福建的康亲王杰书,“侃侃而析,略为不屈”,并手指庭下妇人孺子质问杰书:“此曹皆何辜?”并郑重表示:“皇天在上,人命至重,吾誓不能缄阿从事!”(《于清端公政书》外集)杰书平素即敬重于成龙的为人,当即应允释放无辜百姓。于成龙在福建按察使任内,明允断案,狱无淹滞,对八旗禁旅也多所约束。不久,于成龙又升为布政使,主管一省财务、人事,权力更重。他上任后革除旧弊,“钩稽出纳,剔革飞诡破冒挪垫诸项,尽斥羡余若干两还民间,官吏不得名一钱”(《于清端公政書》外集)。
  自宋代以来,福建便是市舶重地,当官发财很容易。然而,于成龙两袖清风,“外蕃贡舶或有所献,公悉屏斥。或呈样香,一嗅即还”(《于清端公政书》外集)。外国商人敬佩于成龙的清廉,对译使说:“天朝洪福,我侪实未见此清官也。”《于清端公政书》外集记载于成龙廉洁情形说:“随征满汉大臣朝使者,时或来过,径入卧内,或绕署闲行,曲房阿阁,无不历览,几案间惟蛛罗鼠迹,一竹笥贮朝服。二釜备炊爨,文卷书册数十束,此外都无一物。”封疆大吏如此之清,令人叹服!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于成龙以其闻名朝野的廉洁和政绩,被提拔为直隶巡抚。直隶在天子脚下,满汉杂处,军民同城,八旗庄头、豪强云集,其治理之难,在全国都出了名。走马上任后,他严于律己,刚正不阿,“编保甲,严连坐,以清盗源。锄豪强,严隐占,以苏穷困。令下各属奉行唯谨,公仍不时单骑行旅肆中,密切廉访,诸有违抗,立置之法,无所假贷,自是人人惴惴,无敢有干公法令者,而盗以息,民以安”(《于清端公政书》外集)。他还罢免了当时州县私加火耗馈赠上司的旧习,免除了宣化1800顷水冲沙压地的钱粮,主持赈灾事宜,上疏弹劾贪官污吏,治绩传遍京城。康熙二十年(1681年),于成龙进京入觐,召对时,康熙夸赞其“清官第一”。是年冬天,于成龙又被提拔为江南、江西总督。这一年,于成龙已经是65岁的老人了。
  接受任命后,于成龙先回家葬母,然后雇了一辆骡车,沿途不入公馆只住饭店,悄无声息到达江宁任所。他上任后,整顿积弊,移风易俗,革除加派,先后草拟和发布《示案民官自省六戒》、《移江西抚院转饬各属妄借分捐咨》、《兴利除弊条约》、《禁送节礼谕》等,劝导吏民。两江是人文渊薮,财赋重地,政务繁杂,于成龙通宵达旦,忘我工作,颇有不知老之将至之感。为了深入了解民间疾苦、属吏操行,他还常常微服私访。一些平日欺负百姓的贪残之辈遇见白发伟岸的老者,便不免心惊肉跳,以为是于成龙私访,不得不有所收敛。身为总督的于成龙,生活依然简陋无比,每日粗茶淡饭而已,有人给他起了个“于青菜”的外号。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于成龙病逝于任上,终年68岁。临终前,将军、都统及属吏入视,见于成龙私人财物仅绨袍一袭,盐豉几罐,别无他物。于成龙去世的消息传出,百姓罢市聚哭,家家绘像祭奠。康熙皇帝闻听于成龙临终清苦生活,无限感慨,赐予“清端”封号,以示褒奖。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校刊部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钱国华
其他文献
Geomagnetic activity is characterized by four solar wind conditions. Each condition has specific impact on ionosphere. This paper review on fluctuating activity
《朱全碟社会教育讲演集》是由朱全碟先生的有关文稿汇编而成的,主要收录了他1922年2月至1930年1月期间的五部演讲记录。这些记录,都是朱全王檠先生当初演讲之后补记下来,并先后
MSW wastes depositing on a landfi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legislation means a (msw) waste conglomerate which generates greenhou
2013年7月27日,中国和欧盟在同一天宣布,双方就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和解。从8月6日开始,我国出口欧洲光伏产品按照“价格承诺”协议最低限价设定为每瓦0.56欧元,并限量为每年出
期刊
河南省禹州市煤炭工业局在防治水方面坚持人员、设备、制度三到位的工作思路,依靠政策引导、认识提升、技术引领,措施落实、示范引路、强化监管,不断加大水害防治攻坚力度,极大提
This article assesses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Global Framework for Climate Services Adaptation Programme in Africa (GFCS APA) in the National Adaptation Plan (N
The interaction among air and soil affects the dynamic in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this research seeks to describe this variation in small scale, in the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有效治党的要求。有效是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统一。有效治党就是要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达到管党治党的预
This study is primarily focused on Cleveland-Akron-Lorain nonattainment area in northeastern Ohio. The base year 2002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witnessed one of
A number of numerical experiments with artificial random signals (the second order autoregressive processes), which have important statistical properties simi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