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酸盐岩地层因裂缝和岩溶的发育 ,可成为优质储层 ,塔河 4号油田即为典型实例。根据裂缝分布模式、产状、规模、充填、连通、成因等因素 ,可将裂缝划分为不同类型。按裂缝切割关系、充填成分、充填期次、测井响应特征与构造应力场的不同可对裂缝进行期次划分。岩性、岩层厚度、断裂作用、构造应力场、局部构造、地层负荷与岩溶作用是控制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古岩溶作用主要包括沉积岩溶、风化壳岩溶、缝洞系岩溶等几大类。古岩溶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同沉积期、风化壳期、埋藏期、后生变化期等。从形态上可将岩溶分为溶痕、溶穴、溶隙和洞穴 ,在垂向上可划分为地表岩溶带、渗流岩溶带和潜流岩溶带。气候、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貌等因素则控制着古岩溶的发育。缝洞系统的研究应包括 3个层次 ,即通过露头与岩芯来研究缝洞的产状、组系、发育、成因、充填及分布 ;通过钻录井、测井、地震、裂缝测井等资料来识别裂缝及分布、发育规律 ;通过地震、测井、构造应力场模拟等对缝洞进行预测。今后 ,缝洞系统的研究应以完善和提高已有的技术方法、加强新技术方法的应用、寻求更有效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和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为重点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