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fei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学习体验出发,通过密切联系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和实验过程。结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践,分析了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和理论依据,探讨了生活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内容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生活化 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和实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树立科学的探究精神。因此,初中物理教学理应重视实验教学,从学生的学习体验出发,开展生活化的实验教学过程和探究过程,使学生不断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
  一、生活化教学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指以现实生活为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通过挖掘生活中的学科知识和学科中的生活现象使教學过程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会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物理知识是建立在实验探究基础之上的,通过充分结合生活现象和生活资源来开展物理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和物理原理,学会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不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得到教育界的普遍认可,生活化教学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科学知识的获得不能仅仅通过教师的讲授,而是需要学生主观的建构和理解才能真正内化吸收。教学过程中应将新知识的传授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认知基础之上,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过程。二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将学习分为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两种,主张以学生经验为中心,开展生动活泼而自由的学习过程。三是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该理论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为中心思想,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是生活教育理论。该理论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育思想,主张生活与教育、社会与学校、教与学的有机结合。
  二、生活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内容
  (一)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实验设计
  开展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使实验设计和实验创意来源于实际生活,用生活中的简单实验来反应较为复杂的科学原理。例如,在学习焦耳定律时,可以不必照搬教材中的实验,取而代之结合电加热切割器切割泡沫塑料的生活现象进行分析,使物理知识在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中更加生动形象。
  (二)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实验结论
  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教学要注重实验结论在生活中的运用和迁移,通过联系生活、回归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例如,在学习浮力知识和密度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不同密度的物体来观察浮沉现象,各使学生理解相关物理原理,学会应用实验结论。
  (三)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实验过程
  实验过程生活化就是要求在实验过程中使实验思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依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对物理问题和物理现象进行层次化、由浅入深的定性分析。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物理实验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真正融入物理实验,真正实现生活化的实验教学。
  (四)结合生活实际制作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生活化就是要求在进行物理实验时使用生活中的资源或者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教具的设计和制作,借助直观形象的物理实验器材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物理原理的认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组装货改造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在改进过程中经历实践与理论的充分结合,促进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生活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法
  (一)创设生活化的实验情境
  物理与生活联系密切,但生活化的物理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利用生活中的实验器材、让学生动手实验那么简单,而是要真正将物理知识置于生活背景之中,使物理教学和物理知识融入到具体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之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场景可能无法让学生亲身去经历。针对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教师可以通过收集网络或报刊中的一些实例或图像、视频等资料,通过展示生活情境的具体细节,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实验情境,让学生认识平常生活中见不到的一些现象,理解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例如,在学习弹性势能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蹦床的视频资料,然后用大屏幕播放,通过利用慢放、回放让学生反复观察在弹跳中蹦床的变化,是的学生在对细节的认识中认识到弹性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进而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二)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验过程
  初中物理教材中一些实验内容陈旧,教学效果不好,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重新设计实验过程,通过借助生活资源,开展学生的实验探索,更好地学习课本中的知识。例如,在学习液体的压强时,教材中利用压强计的实验来说明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实验过程就是利用压强计在水中转动,金属探头的U形管内出现液面高度差。这一实验过程由于压强计的原理学生还不十分理解,因此学生感到较为难懂。结合这一知识,教师可以将空塑料袋套在手上缓慢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塑料袋在水中的变化,在看到水中的塑料袋从不同方向贴近手时,学生就能很容易理解这一知识点。
  (三)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
  在物理教材过程中,很多生活中的物体都可以直接或者通过改造成为实验器材,这样生活化的实验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作为物理教师,不仅要重视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生活资源来进行创新实验、自主实验,深入探究物理知识,获得丰富的感性认知,从而不断提高物理能力。例如,学习惯性这一知识时,在教师演示实验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放手反动学生去动手动脑,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充分思考,学生利用书本、铅笔盒、推动同学等不同的方式来感受和体验惯性,在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的过程中,达到了深化理解、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促进了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提高。
  (四)调整实验教学评价方式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仍处于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之下,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面临着教学任务重、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很多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很大局限性,一堂课如果放手学生开展实验那所剩的讲解时间和教材学习时间就很少,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开展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必须改革现行实验教学评价方式,不能仅仅通过一次或两次的实验考试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目前,初中实验教学的评价主要以考试中的实验题、应用题进行考查,中考前虽然有实验加试但不进入考试成绩,使这种考查方式流于形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尽管当前的物理实验评价方式在一定意义上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应改革实验评价方式,加大对课后实验的考查力度,使学生重视实验,真正将物理实验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断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能力。
  总之,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能够使物理课程真正走进学生,使学生学以致用运用物理知识指导生活实践,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通过使实验过程、实验设计、实验器材与生活密切联系,充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物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彭波.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2]范银珠.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7,(66) :147+149.
其他文献
数字电视是采用数字信号广播图像和声音的新的电视系统(不仅仅是一台电视机而已),它从节目采编、压缩、传输到接收电视节目的全过程都采用数字信号处理。简而言之,就是用数字信号
提出将串联型模糊神经网络应用于火灾探测系统,并且使用多传感器技术。首先将多传感器测得的多个信号模糊化后送入神经网络进行处理,其模糊系统用指派法定义隶属度函数,神经
【摘要】要想创建一个轻松、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师就必须要尽力构建出一个良好的英语课堂环境。但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而构建良好的英语课堂环境,就是营造一个积极主动、充满情趣、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适应学习的心理特点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 轻松 高效 师生互动  一、认真备好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  (一)导入形式多样化  一堂好课必须做好教学设计,备好课,那
Maxim推出能够提供2A和1A输出电流的双路输出、高开关频率DC—DC转换器MAX5098A/MAX5099。转换器直接采用汽车电池供电,集成了能承受高达80V瞬态电压的抛负载保护电路,器件的工
汉语演变过程中,词语使用受时间影响的程度差异很大。这体现为词汇时间分布的不同。该文基于70年跨度历时语料库,使用TF-IDF方法对词汇的时间分布进行了统计,并尝试对词汇系
“导数及其应用”是高中数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章节,导数在解题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学习“导数及其应用”时遇到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从导数概念和自身能力两
产品质量抽样检验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控制。如何规避监督风险,或者说怎样才能把这种监督检验风险降为最低?作为质量监督部门必须要认真对待。文章分析并论证了目前在开展
2015年9月19~23日,中联美标主任单位梦圆皇宫“第十届年轻化定制季”体验日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3000平方米的体验区,将高雅化、科技感与互联网+完美融合19月21日起,全场经审核的上
本文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了以红麻杆为原料压制麻屑板的生产工艺和热工参数,并浅析了麻屑板的开发前景。用此工艺压制的麻屑板的物理力学性能达到木质刨花板标准。为农作
隐式句间关系识别是篇章句间关系识别任务中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隐式句间关系的语料没有较好的特征,目前该任务的识别仍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隐式句间关系的语句和显式句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