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四”青年视角,感受经典的时代精神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0000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郭沫若的经典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拟根据温儒敏提出的“三步阅读法”教学原则,把对五四时代精神氛围的感知与专业的文学分析结合在一起,设计教学活动:以学生的直观感受为起点;转换视角,设身处地想象自己为五四时期的青年去阅读诗歌;从整体到字词感受诗歌的时代精神;与《天狗》展开比较阅读。
  关键词:郭沫若;直观感受;教学设计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统编版语文必修第一单元的诗歌,教学中往往与同单元的诗歌进行比较阅读。教师执教时常会遇到以下情况:一方面学生很难理解为何该诗被奉为新诗成立的一座“丰碑”;另一方面,即使通过诵读与讲解,学生也会对这首诗有陌生感,会产生“这样也算好诗吗?”等疑惑。北京大学姜涛老师认为,当前学生受到诸多现代“趣味”的熏陶,让其走进郭沫若的诗歌,并学会赏析郭沫若“粗枝大叶”的风格有一定的困难。温儒敏则进一步指出读郭沫若的《女神》往往出现两极化现象,在文学史上评价很高,但是年轻的读者对其评价却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往往注重个人的审美趣味,注重作品本身,不太顾及作品在历史上的意义,对于类似的作品有了历史隔膜,很难产生阅读兴趣。如果教师按照现有的比较阅读法、或者传统的字词赏析方法去教学《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该诗的学习兴趣。
  温儒敏提出,要让年轻的读者接受郭沫若《女神》中的诗歌,可以采取 “三步阅读法”(“直观感受”“设身处地”“名理分析”),通过将五四时代精神氛围的感知与专业的文学分析相结合,让学生形成一种历史的“同情”以至于“共情”。温儒敏认为《女神》作为郭沫若的代表作,其独特魅力离不开特定历史氛围下的读者反应和阅读心态。《女神》之所以是经典,是郭沫若和青年读者共同构建而成的,因此对其中的诗歌分析不能仅仅局限在文字本身,而是应带着历史现场感去看到该诗作与五四时代精神、阅读风气的结合。对于诗歌的分析需要先进入到五四时代的阅读场域,才能有整体把握分析的可能。因此,笔者按照“三步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和思路,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进行如下教学设计和解读。
  一、以学生的直观感受为起点
  通过学案的方式,询问学生的阅读感受,并请学生用200字左右描述自己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的直观感觉。这部分在课前进行,目的是引导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获得宝贵的文学感觉与经验,并在听课过程中对这种经验进行反思。
  二、转换视角阅读诗歌
  根据温儒敏的建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有关“五四”的历史背景,尝试理解诗歌中作者所抒发的情绪与心态。该环节的重点是感受到五四时代的氛围,理解当时青年对旧制度的反抗精神(“家庭、学校、团体,一切制度底衣服,尽情地剥去”)以及“舍我其谁”的精英意识。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强调使用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積极性。其中,强调使用语境化的策略,让学习任务成为某一语境的组成部分,学习活动则根据相应的语境进行组织。教师在这个环节可以在学生回忆和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引入不同的文本材料进行跨文本、跨学科的阅读,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五四时代的氛围。例如,教师可以选取傅斯年的《对于旧家庭的感想》、巴金的《家》中觉慧对家庭和时代的感受以及新文化运动中吴虞等人的语录(“儒家以孝悌为二千年来专制政治与家族制度联络之根干,其主张孝悌,旨在维护君亲长上的专制权威”)等,通过这些文段的选择,使学生感受作为五四时代的青年,面对个性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大氛围以及隐藏在这种社会氛围下的压制与反抗。在该环节当中,一方面是打通语文、历史、政治不同学科的知识,达到综合人文素养培养的目标;一方面是让学生能对郭沫若的诗歌有更具体的接触,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这些诗歌在当时社会受到青年广泛欢迎的原因。
  三、从整体到字词感受诗歌的时代精神
  学生通过转换视角,贴近五四的时代氛围后,可以进一步展开对诗歌的诵读,感受其整体氛围,感受诗歌当中蕴含的“气”。温儒敏认为郭沫若的诗歌当中蕴含的“气”包括情绪、丰富想象以及诗歌内在节奏等,而这种“气”会让来自“五四”时代的读者产生共鸣,沉醉其中。研究者认为温儒敏提出的“气”其实就是郭沫若诗歌当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通过设想五四时代的阅读场域去感知把握这种时代精神,往往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郭沫若自己在《我的作诗的经过》中讲述了“时代精神”与自己创作的复杂关系,“尤其是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狂飙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在他的影响下,应着白华的鞭策,我便做出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凤凰涅槃》《天狗》《心灯》《炉中煤》《巨炮的教训》等那些男性的粗暴的诗来”。而这与闻一多当时对郭沫若诗歌的评价是一致的,“若讲新诗,郭沫若君底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底时代底精神。根据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丹纳《艺术哲学》族、时代等互相联通的思想,他说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的产儿。《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在闻一多笔下的“时代精神”并不是简单的指“民主”“科学”等具体的话题,而是一种隐含在历史进程中的精神与风格,是一种历史内部的动能,具体指的是“动的精神”“反抗的精神”“科学的成分”“世界之大同的色彩” “挣扎抖擞底动作”等方面,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则最能体现和反映“动”的精神。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转化视角,整体感受诗歌后,可以更进一步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具体字词,从而加深学生对诗歌体现的时代精神的理解。例如,“立在地球边上”的“立”字是这首诗的关键字,不是在地球上,也不是岸边,而是在“地球边上”,自我与广阔的地球分开了,自我站在和地球平等的视角,才会看到“无数的白云”“无限的太平洋等”,展示了和世界同样雄伟、壮阔的精神,这种大气与自信充满了“五四”时代的“气”与精神。再如,“力”也是这首诗的另外一个关键字,诗歌由景入情,从海涛、白云的怒涌,引发出对宇宙认识的感悟,也就是“不断毁灭、不断创造、不断努力”的“力”的赞美,在“力哟!力哟!”的高呼声中,把力如画,如乐的形象化的展示出来。诗歌当中的“力”不仅是一种奋斗向上的人生态度,更是一种“动”“改变”的时代精神的感悟。
其他文献
摘 要:2015年全国中考语文阅读试题紧紧围绕新课标的要求,让文化走进试题,展示人文之美,尽显语文的韵味;让热点走进试题,展现社会生活的精彩,彰显语文的宽度;让教材走进试题,紧扣试题的根,让复习有迹可寻。整个阅读考题既大气大雅又实在实用,显示出很高的命题水平。  关键词:文化;生活;教材;迁移  阅读能力的检测是中考语文试题中最重要的评价内容之一,其目的是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了新课程标准对阅读能力的基
1.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栏目:视线)  徐先生最独到的地方是改作文。普通的批语“清通”“尚可”“气盛言宜”,他是不用的。他最擅长的是用大墨杠子大勾大抹,一行一行地抹,整页整页地勾;洋洋千余言的文章,经他勾抹之后,所余无几了。我初次经此打击,很灰心,很觉得气短,我掏心挖肝地好不容易诌出来的句子,轻轻地被他几杠子就给抹了……”  2.狙击手(栏目:视线)  1942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进入最后的巷战。苏
王开岭,山东滕州人,从大学起开始发表诗歌、散文等,文章录入《中国年度最佳散文》等百余选本,并有多篇被选入各类试卷。他的文章有着理性的思考与分析,读后给人心灵上的启迪。  在电子时代,我尤其推崇纸质阅读。抚摸一本好书,目光和手指从纸页上滑过,你内心会静下来,这是个仪式,就像品茶,和一个美好的朋友对坐,会浸在一个弥漫着定力和静气的场中。而浏览网页,不会有这感觉,你只想着快速地掳取信息,一切在急迫中进行
如果你有话想说,可以告诉我。或许我们心有灵犀。  QQ群号:172042538 微博昵称:初友—静子热线  我已经初三了,还有一个多月就中考了!但是我近期的临考状态特别不好,怎么办啊?!  我觉得我有严重的“考试恐惧症”。我在班里算个中等生,平时学习成绩还算可以。但一到临考,我整个人的状态都会紊乱。  考前复习的那几天,我学习效率特别低,总觉得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老师说现在已经进入中考冲刺阶段,考前
在我还只有五岁的时候,塑料枪尚是个稀罕物。不过那时的塑料枪没有任何伤人的可能,仅仅只是孩子的玩具。  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对这种玩具枪应该并不陌生。两毛钱一包零食,零食包里有各种各样的小玩具,当然,最新鲜最好玩的,当属这种橡皮筋塑料枪。  五颜六色的小枪占领了那个时代的童年记忆。盖上小盖,拉上橡皮筋,就算上膛了,只要轻轻扣动扳机,啪的一声,小盖就会被突来的猛烈气流冲飞出去。  记得有次我买了好几
A  提到洪飞扬,我的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一张帅气无比的面孔,还有让大家都羡慕不已的傲人身高。我们都亲昵地叫她“洪帅哥”。男生更直接,不仅与洪飞扬称兄道弟,还开口闭口就是“我们飞哥”。  大家千万别搞错了,洪飞扬不是男生,她是如假包换的大小姐。只是洪飞扬1.69米的净身高,不拘小节的性格,再加上她有点粗犷的嗓音和极短的头发,任谁第一次看见她都以为是个十足的帅小子。  就连我们老班第一次点名时,都曾
【摘 要】 对2014年广西实施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七家企业进行了XBRL数据校验,将校验的问题归纳为七大类并分析各类问题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ELR类问题有四级标记错,定义命名错,引用错,链接勾选错,拆分错,冗余错,遗漏错;元素类问题有匹配错,借贷方向错,期间错,命名错,冗余错,类型错;标签链接库类问题有缺少合计标签,错误使用负值标签,缺少期初期末标签,缺少净值标签,标签名称用错,长短标签使用
郑板桥在《竹石》这首诗中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本意写竹子的根扎得结实,后人常用来形容人做事坚定执着,不达目标誓不罢休。其实,写作文同样需要如此,只不过要咬的不是“青山”,而是“中心”,要想方设法来突出文章的中心,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表达出来,从而使文章主旨明了,给人印象深刻。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引人注目的“帅旗”,中心突出是写作的一项
摘要:王阳明的《传习录》蕴含丰富深刻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当今的语文教育仍有启发意义,尤其对语文教育中出现的弊端有针砭之效。《传习录》中大力提倡的涵泳诵读之法可以感发学生志意,顺适学生的自然之性,激发兴趣,对提高语文素养意义重大。  关键词:价值根源;启发式教学;涵泳  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慢的艺术。“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悠游美丽的文字之林,徜徉幽微的精神之场,有一份悠闲和从容,方能得一份
雨,淅淅沥沥,无声无息,带着无限的惆怅与哀怨降落到大地上,滋润我曾经干枯了的心田。我喜欢雨,喜欢下雨天,喜欢在雨中漫步,接受雨的洗礼。  春雨,是一个温柔而又多情的少女,你看,那雨丝细得像什么?噢,就像朱自清所说的:似牛毛,似花针,似细丝。多精当的比喻啊!不错,春雨用她的柔情滋润着大地万物。它的到来,使小草钻出来,花儿张开了笑脸,风筝在春风中飞上了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此刻,如果在这充满了山野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