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佛的第十四街,外墙立柱上镌刻神秘字母“T”的这一家,便是TEATRO酒店,在意大利语中,它的意思是“剧院”。
墙上装饰着一袭又一袭华美的戏袍,每一件都曾上演过故事,或惊心动魄,或缠绵悱恻。其中一件,多年前年轻的安妮特·贝宁(Annette Bening)曾在隔壁丹佛中心剧院演出时穿过,如今它默不作声,整个TEATRO的走廊上却回响着传奇。

前生:电车公司
留意到我曾提过的那些神秘“T”字吗?它们出现在锦缎靠枕、亚麻餐布、再生便笺纸、原木铅笔、银质餐具甚至手工杯垫上,像一个个图腾符号。其实原本并不是特意为TEATRO酒店而设计,因为1911年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刻在建筑上了——寓意也很直接,就是“Tramway”(电车)的缩写。
一切得从头说起。当时的丹佛电车公司老板是W. G. 埃文斯,也就是管辖整个科罗拉多州的二号风云人物老埃文斯的大公子。他指定了本地两位冉冉上升的设计新星威廉姆·易(William E.)和阿瑟·费舍尔( Arthur A. Fisher)为自己公司设计大楼,地点便选在埃文斯家族住处的原址上。

建好后的大厦庄重而敦实,用了当时最时髦的钢筋结构,外立面兼具新文艺复兴和芝加哥办公风格,装饰了釉面红砖和白色的陶砖,简洁而多变。这样的风格被一直延续进大堂:浅红色田纳西大理石地板闪着幽光,绿色的佛蒙特石和白色的亚利桑那石相互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护墙体。
一百年后,优雅细节仍然令入住的我忍不住抚摸再三,竟未发现其中的蹊跷:岁月漫漫,这里先是在二战后被科罗拉多大学并购成教职工大楼,后又变身为意大利风格的精品酒店,个别脱落破损的几块石材在修复时很难再找到一模一样的来配,最后是由艺术家重新手绘而成的,却几乎可以乱真。
再见T字大厦

我坐在酒店的PRIMA餐厅里读一早送来的《丹佛邮报》(The Denver Post),邻座是科罗拉多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他有一头标志性的乱发,每天习惯在此喝完一杯意式咖啡,然后步行两三分钟去一个街口之外的丹佛表演艺术中心上班。
1986年的丹佛,如今的表演艺术中心还只是“丹佛中心剧院”,而十四街上的这幢大厦尚未成为酒店,还属于科罗拉多大学。
那个时候,没有多少美国人晓得安妮特·贝宁是谁,她只是个心怀激情的年轻戏剧演员,刚刚嫁作新妇,随当编剧的男人客居于此。白天有人或许在十四街上与之擦身而过,夜晚来临时,她便化身《樱桃园》或者《卖花女》中的人物,一遍又一遍地演绎着相同的悲欢离合。
她不甘心,她想改变,于是她拎起行李,向一成不变的街区、舞台和男人告别,飞去大都市纽约寻梦。二十多年后,当贝宁重回十四街,她发现一切都变了:剧院已经扩建成漂亮的演艺中心,带“T”字的大楼已经成为自己的奢华下榻处,过去只有纽约才有的时髦东西,这里已经全都看到;变化了的,还包括她自己——全美已经没有几个人不晓得“安妮特·贝宁”这个名字了,连TEATRO酒店的墙壁也以她穿过的戏袍做装饰。
此地为家
灵感源于意大利戏剧元素,内部设计融合了今日的高科技和昨日的壮美,TEATRO酒店穿越历史,当之无愧成为丹佛的见证和丹佛人的骄傲。
它四颗钻的餐厅,气氛优雅,以全美著名金奖主厨凯文·泰勒(Kevin Taylor)的名字命名,并由其一手打理,可以毫不谦虚地号称“全丹佛第一美食”;它的房间真心欢迎宠物入住,并提前备下带名卡的整套贵重用具,因为相信它们会像它们的主人一样,注重生活细节并恪守社交礼节。
难怪有贵妇人爱上了这里,租下了一整个套房。出于尊重,酒店周到地将房内一切都变成了妇人最钟爱的白色,她从此以TEATRO为家,接下来便在“全美国最值得旅行的城市”悠然渡过,人生再无悬念。
墙上装饰着一袭又一袭华美的戏袍,每一件都曾上演过故事,或惊心动魄,或缠绵悱恻。其中一件,多年前年轻的安妮特·贝宁(Annette Bening)曾在隔壁丹佛中心剧院演出时穿过,如今它默不作声,整个TEATRO的走廊上却回响着传奇。

前生:电车公司
留意到我曾提过的那些神秘“T”字吗?它们出现在锦缎靠枕、亚麻餐布、再生便笺纸、原木铅笔、银质餐具甚至手工杯垫上,像一个个图腾符号。其实原本并不是特意为TEATRO酒店而设计,因为1911年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刻在建筑上了——寓意也很直接,就是“Tramway”(电车)的缩写。
一切得从头说起。当时的丹佛电车公司老板是W. G. 埃文斯,也就是管辖整个科罗拉多州的二号风云人物老埃文斯的大公子。他指定了本地两位冉冉上升的设计新星威廉姆·易(William E.)和阿瑟·费舍尔( Arthur A. Fisher)为自己公司设计大楼,地点便选在埃文斯家族住处的原址上。

建好后的大厦庄重而敦实,用了当时最时髦的钢筋结构,外立面兼具新文艺复兴和芝加哥办公风格,装饰了釉面红砖和白色的陶砖,简洁而多变。这样的风格被一直延续进大堂:浅红色田纳西大理石地板闪着幽光,绿色的佛蒙特石和白色的亚利桑那石相互辉映,形成了独特的护墙体。
一百年后,优雅细节仍然令入住的我忍不住抚摸再三,竟未发现其中的蹊跷:岁月漫漫,这里先是在二战后被科罗拉多大学并购成教职工大楼,后又变身为意大利风格的精品酒店,个别脱落破损的几块石材在修复时很难再找到一模一样的来配,最后是由艺术家重新手绘而成的,却几乎可以乱真。
再见T字大厦

我坐在酒店的PRIMA餐厅里读一早送来的《丹佛邮报》(The Denver Post),邻座是科罗拉多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他有一头标志性的乱发,每天习惯在此喝完一杯意式咖啡,然后步行两三分钟去一个街口之外的丹佛表演艺术中心上班。
1986年的丹佛,如今的表演艺术中心还只是“丹佛中心剧院”,而十四街上的这幢大厦尚未成为酒店,还属于科罗拉多大学。
那个时候,没有多少美国人晓得安妮特·贝宁是谁,她只是个心怀激情的年轻戏剧演员,刚刚嫁作新妇,随当编剧的男人客居于此。白天有人或许在十四街上与之擦身而过,夜晚来临时,她便化身《樱桃园》或者《卖花女》中的人物,一遍又一遍地演绎着相同的悲欢离合。
她不甘心,她想改变,于是她拎起行李,向一成不变的街区、舞台和男人告别,飞去大都市纽约寻梦。二十多年后,当贝宁重回十四街,她发现一切都变了:剧院已经扩建成漂亮的演艺中心,带“T”字的大楼已经成为自己的奢华下榻处,过去只有纽约才有的时髦东西,这里已经全都看到;变化了的,还包括她自己——全美已经没有几个人不晓得“安妮特·贝宁”这个名字了,连TEATRO酒店的墙壁也以她穿过的戏袍做装饰。
此地为家
灵感源于意大利戏剧元素,内部设计融合了今日的高科技和昨日的壮美,TEATRO酒店穿越历史,当之无愧成为丹佛的见证和丹佛人的骄傲。
它四颗钻的餐厅,气氛优雅,以全美著名金奖主厨凯文·泰勒(Kevin Taylor)的名字命名,并由其一手打理,可以毫不谦虚地号称“全丹佛第一美食”;它的房间真心欢迎宠物入住,并提前备下带名卡的整套贵重用具,因为相信它们会像它们的主人一样,注重生活细节并恪守社交礼节。
难怪有贵妇人爱上了这里,租下了一整个套房。出于尊重,酒店周到地将房内一切都变成了妇人最钟爱的白色,她从此以TEATRO为家,接下来便在“全美国最值得旅行的城市”悠然渡过,人生再无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