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导入,走近诗境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i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自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风格特点、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再结合学生自身的理解,进行情境导入式教学。让学生领会诗歌丰富的内涵,进而濡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养。
  一、朗读为先,体验诗意
  鉴赏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是一种文化素养,尤其是古诗,是古代文学的精华所在,脍炙人口。朗诵是诗歌教学中导入情境、走进诗境的首选方法,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诗歌朗诵法:
  1.范读法:一是教师读或录音美读,然后由学生仿读;一是由朗读得特别好的学生进行范读,教师点拔,学生领会。叶圣陶主张诗歌最好用美读,这“是一种侧重于审美欣赏的阅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2.引读法:(1)提示式。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朗读课文有关语句并进行回答。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学生既了解了课文内容,又容易掌握表达技巧。如,朗读《琵琶行》:时间是什么时候?(夜晚);地点是哪里?(浔阳江头);事件是什么?(送客);有一句诗,描绘送别的自然环境,有枫叶、荻花等意象,写出秋之萧瑟冷清,是哪一句?(枫叶荻花秋瑟瑟);主客一行下了马,踱上船只,用互文说就是(主人下马客在船)。这样,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及叙事顺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学生就能轻松愉快地背下来。(2)插叙式。诗歌语言较精炼,不易理解,如果能运用散文铺写的插叙方式引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会其中的意境。《诗经》《离骚》等上古诗词,难解之时,可将它们先译成半文半白的诗歌,领悟它们的意义后再背诵原诗。
  二、画意诗情,以画入诗
  诗和画都是由情趣与意象的契合融化而来,有相通之处,以画入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诗意。因此,在诗词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绘画固定、静止、可观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比如,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诗,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为了使学生深入品味该诗的意境美,可以准备一幅风景图。教学时以画配诗,重点抓住用得准确传神的几个动词,来具体分析:“天门中断楚江开”一句中,“断”“开”两字势如惊雷,使人魂悸魄动;“碧水东流至此回”一句中,“流”“回”二字表现了江水忽作低回之态,充分显示了山和水的意境美;而“两岸青山相对出”一句中,一个“出”字,通过画来分析,理解其传神妙趣,赋予静态的山动态之美;最后一句“孤帆一片日边来”,画出“孤帆一片”,突现远视所见,暗切题中“望”字,而“日边来”则再现了这首诗的画面背景。通过配画有助于学生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其中的诗情画意,洞悉诗歌形象思维的特点。
  三、以乐带路
  巧用地以音乐入诗境,欢快的乐曲能使人体味到欢乐愉悦,低沉舒缓的歌声能令人感受压抑和沉痛,缠绵悱恻的恋歌能让人情不自已、追忆绵绵。将音乐引入到诗歌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诗境。
  1.巧用音乐解形象。诗歌的形象有自然形象、人物形象,由于诗歌语言精炼、简洁,不像白话文通俗、明白,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容易把握。如果在音乐中再现人物形象,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则容易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巧用音乐造氛围。要领会诗词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就必须把诗句的内容理解透彻。把流行歌曲引入到诗歌教学中,不仅能满足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对那些歌词追本溯源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
  3.巧用音乐背诗歌。如,学习李清照的《一剪梅》、李昱的《虞美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学生都可以通过光碟、磁带学唱这些诗词,在深情优美和愉悦的旋律中,把这些诗词轻松地印在脑海里。
  四、想象联想,幻化入境
  诗歌中的联想十分丰富,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有些诗歌的构思行文完全建立在大胆而多彩的想象之中,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充满了天马行空、神奇瑰丽的想象。阅读这些诗歌,应该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想象,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随着诗人的思绪加上自己的主观情感,体会宇宙的浩淼、人生的苍茫。借景抒情是绝大多数诗歌采用的表现手法,要准确地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就需要从诗歌中具体可感的形象入手,把其中出现的一个个意象组合成整体的画面。
  另外,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正在运用的教学策略,如果感到不协调,要及时调整、补充。
其他文献
今天陈培莉老师给我们展示的是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雷雨》。听完课,如雷雨过后一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们沉醉其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扎实、真实、朴实的课堂。这堂课非常好地体现了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课堂特性,它姓“语”、姓“小”、姓“低”,具体表现在:  一、定位学段目标——准确而又适度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读书、识字是首要任务,陈老师在课堂上对读书和识字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初读课文时,为
期刊
一、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永波等研究现代物流运作,充分展示出电子商务的优势并得以有效的发挥。电商中电子产品的交易会运用到大致四个方面,分别是:获得电子产品的有关信息和运用,转移电子商品的所有权,支付货币以及转移电子商品。因此,电商中最为重要的是物流,物流是电商实现发展的基础性保障。物流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必须与电子商务相匹配,从而体现物流优势。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相统一的电子
期刊
人们把梵高看作精神病。在割掉自己左耳后,他画出了《向日葵》。  他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他的《向日葵》就像火一样燃烧跳跃着。  我曾以为众人欣赏的才最好。于是我极力附和别人,连最亲密的朋友也不放过。但我还是发现自己被边缘化了,因为大家交谈时,我说不出自己的观点。我说的最多的是,“我也这么想”。  后来,我发现和别人不一样会让更多的人注意到自己。于是我把越来越多人留的发帘撩
期刊
最近参加了一个交流课活动,在一所中学借班上了一节课。课后很多孩子过来围住我。他们表示喜欢这样的课堂,喜欢我准备的导学,更喜欢导学里的小组活动。我上的是朱自清的《春》。在导学里我设计的小组活动是:试着把春的意象浓缩成一首词。词牌名《天净沙》,并在导学里简单指导词的写法。我在五个班级按这种方式试过,很多小组表现特别棒!有一个小组的创作记忆犹新!我记得他们是这样写的:《天净沙 春》清风涟漪浅草,繁花杨柳
期刊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学语文教学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古诗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习古诗文就是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的系统工程,也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培育民族自豪感,为学生成长奠基的文化之旅。  一、有效利用教材,常教常新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古诗文的学习离不开这个主
期刊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语言没有文采,流传就不会久远。“有文采”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第三项要求。所谓“有文采”,就是要求作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进而达到词清、句丽、妙语连珠的境界。考生作文如果做到“有文采”,就能够显示文化功底和写作才气,一篇灵气飞动、满篇生辉的文章势必赢得阅卷教师的青睐。然而,孔子也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意思是,质朴胜过文采
期刊
“你在窗外看到,风刚刚冒出嫩芽的声音,于是,我决定了,在猫的眼睛上旅行。”仍记得这首很美的小诗,而我也希望进行一场旅行,去做一只猫,像猫一样悄无声息地体味人生。  在猫的眼睛上旅行,我明白了最初的我需要勇气。看自古之人谁不狂傲不羁,谁人无豪情壮志?记得林清玄不因家境贫寒而胆怯,发出了走过撒哈拉的诺言,当梦想成真,他向父亲发了一张撒哈拉的明信片,证明了当时的勇气。也犹记得毛遂与万人才子中敢于自荐,试
期刊
在和很多学生家长交流的时候,家长都反映,孩子在家不会做家务,不会洗衣服,连自己的袜子都是爸爸妈妈给洗的,就是这样,学生还不知足,认为这是家长应该做的,别说感恩了,甚至动不动就朝家长发脾气,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  一、感恩正离我们越来越远  初一刚开学的时候,总会看到好多孩子手里拿着冷饮津津有味地喝着吃着,他们的父母甚至还有爷爷奶奶跟在后面汗流浃背,拿着行李蹒跚地穿梭于各个报到的窗口!  一位家长前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学生把阅读获得的语言能力转化为有思想的语言文字,不断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对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在实行目标递进的作文教学方法的过程,谈几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校本研究方面的体会。  一、敢于给学生作文满分,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  很久以来,教师和学生中有这样的说法: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
期刊
人生几何?苦乐相参。世事纷扰,是非无尽。生死有命,运不在天。愿志如一,不负初心。  祸福相生,因果报应。幸也不幸,成败相形。总会听到有人这样抱怨自己的人生:为什么他没有生在富贵人家?抑或是为何家里无权无势?总在感叹命运不公,为何偏爱他人,给予了他们所有的荣耀。其实,我一直认为,幸运与否全在自己一念之间。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海伦·凯勒,上帝没有给她健全正常的生命,她的出生就带着不幸,仿佛她是被世界抛弃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