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火爆高校

来源 :中国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g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冬的北京,已是冷风瑟瑟,落叶凋零。而清华科技园国际会议中心礼堂里,气氛却一片火热,“创业下一个风口在哪里”的演讲让每一个有着创业梦的年轻学子热血澎湃。
  创新创业,已成为近年来高校校园中最火爆的关键词之一。对从不缺乏激情与梦想,但经验与实践却明显不足的年轻人,创新创业教育应当如何给予科学理性的指引,才能让创业的梦想照亮现实?记者在北京、广东等地进行了调查。
  创业不独行
  就读于北京某高校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二学生王林,刚刚经历他创业之路上的第一次失败。
  王林和他的小伙伴们花大半年时间设计制作出一个二手商品交易APP,信心满满地带着自己的作品四处寻找风投。遗憾的是,他们并未获得传说中“慷慨大方、四处砸钱”风投的青睐。
  “说实话,我们真没想到有那么多的创业项目一起竞争投资,也没有想到还要对市场空间、财务管理、退出策略等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预先的设计和研究。这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才配合,更需要有人能为我们‘指路’。”王林说。


  据《2016中国创新创业报告》统计,自2010年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呈现“一高两低”特点。“一高”是指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人数逐年提高,2015届大学生中约有20.4万人选择了创业;“两低”则分别为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低。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3年后有超过半数的人退出创业大军。即使在创业环境较好的省份如浙江,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
  广东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劳汉生认为,目前的大学生创业主要是一些低水平的重复,创业水平比较初级,很难找到一些新点子和填补市场空白的项目,加上市场竞争压力大、家庭社会的不认同和资金问题,大学生创业失败率很高。大学生“双创”难度大,与培养机制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我们大多仍是应试机制,缺乏创新教育,而创新是创业的基础,我们的学生普遍不具备这个基础。
  创业教育也需创新思维
  创业教育在我国方兴未艾。
  据教育部统计,2015年以来,全国已有82%的高校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课,课程门数比去年增加了14%,设立创新创业资金达到12.2亿元,高校设立的创业基地数量也增加了18%,场地面积增加了近20%,参与创业创新活动的大学生达到300余万人次。
  “创新创业的同学多了,学校也为大家提供帮助和支持,包括硬件支持和创业教育。”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三年级学生宗志远介绍,学校会对大家的创业项目进行评估,根据不同等级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他自己就曾参与过一个微型项目,借助学校平台孵化。
  宗志远表示,希望校方在目前的创业教育基础上,引入更多成熟的企业组织经验上和人员上的支持,因为创业实践性强,社会企业和组织可以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实际经验。
  华南理工大学休学创业的研一学生杨弘浩是一家以众筹模式建立的青年共享社区的创始人之一。在他看来,目前学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更多的还是表现在举办创业比赛上,“大家好像认为创业大赛就是创业的全部。”
  不少创业者认为,教师创业经验不足、学科单一、缺乏成熟理论等问题,是目前我国创业教育面临的最大困境。
  “如果能够汇聚各界精英的智慧,共同关注青年成长,就能为他们传递创新理念,启迪创业思考,为年轻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奠定基础和搭建平台。”中国高校青年领袖峰会王昭赢说。
  据了解,为提供给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更多与现实对接的实践经验,青领会自2015年初创立至今,已举办三届峰会和近50场创新创业公开课,邀请了徐井宏、俞敏洪、李国庆、夏华、阎焱、邓锋等前辈与青年学生交流。每一次公开课和峰会,连过道里都挤满了渴望成功的青年学子。
  目的不仅仅是创业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劳动经济学教授杨伟国认为,大学的创业教育,要进行通识性创业教育,既教给他们注册、税务、营销、成本控制等基本创业知识,还要告诉学生,不是创建公司才是创业成功,所有的工作和学习过程都应体现创业概念,贯穿创业精神。


  “创业不是为了耍酷,不是为了赶时髦。”在第四届中国高校青年领袖峰会上,淘氪科技联合创始人秦毅建议年轻的创业者们,“创业之前,需要提升自我,需要打造一个强大的团队,更需要弄明白创业的本质和核心。”
  “创新创业不仅是行为,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清华控股董事长徐井宏说,记得自己小时候看一部以铁人王进喜为原型的关于大庆油田开发的电影,名字就叫《创业》。而今天,很多人把创业理解得狭义了,认为成立一个公司才叫创业。事实上,每个人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在创业。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提倡推动“双创”,加强“双创”教育,就是要让这种精神和文化融入国民尤其是年轻人的血液中和骨子里。
  “大学生创业,我觉得就像长征一样。创业的未来一定是明亮的,但是过程当中一定会经历黑暗,所以坚守和坚持才是当代大学生创业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只要有梦想,就要坚持不放弃。”王昭嬴说。
其他文献
创始于1911年的盛锡福,曾有着“祖国之光”的美誉。从曾为国家领导人、外国政府首脑定制帽子,受到社会名流的青睐,再到成为家家户户购买的必备帽款,盛锡福品牌拥有着驰名中外的辉煌历史。  在这个传承与创新融合的时代,盛锡福为传承历史悠久的中国帽文化,建立了中国的首家帽文化博物馆,推动老字号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富有创新思维的盛锡福新一代企业人,开始尝试与中国高校联合设计帽饰产品,贴近现代大众生活,走出一
期刊
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全世界的产品、却遗憾难有在实体店购物的乐趣,便利的网络购物一直被诟病存在体验上的小遗憾。现在,借助于新科技,未来范的购物体验已经走近了我们的生活:“身临其境”不是事,连购物中的小情绪都可以被无微不至地照顾到。  在商场试用美妆产品,一个一个色号体验实际上脸效果,再从中“优中选优”,如果实体店无法试色,就得去网上寻找大量的试色照片和视频,透过层层滤镜和强大的想象力,复原在自己脸上的样
期刊
澳大利亚有橄榄油,中国有茶油;法国有红酒,中国有米酒;马来西亚有燕窝,中国有蜂巢蜜……在此间进行的中国中部农产品博览会上,来自五大洲的“洋土产”琳琅满目,爆棚的人气似乎在跟中国本土农产品“竞技”。  作为中国农业发展成果交流的重要平台,中部农博会今年的展区面积达5.2万平方米,2500多家企业参展,数量同比增长40%。来自全国各地的精品土特农产品,走出深山,走向国际化的展销平台。  湖南的脐橙、茶
期刊
在里约奥运会上,一组场地自行车比赛的照片流传甚广,参加女子自行车团体竞速赛的中国选手宫金杰和钟天使的头盔上分别画上了“花木兰”和“穆桂英”的京剧脸谱,最终她们连续打破奥运会纪录和世界纪录并最终夺冠。奥运、金牌、自行车、文化、艺术……这些关键词,就这样被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力。  这是中国自行车运动的一次突破。说到自行车,中国人再熟悉不过,自行车代表着一种文化,随着时代的不同,这种文化的内
期刊
老字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振兴具有经济文化双重意义。目前,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有1000多家,其中70多家为上市公司。他们中的一些发展得较好,但也客观存在经营欠佳的老字号企业,甚至还出现了空有品牌却无产品的尴尬……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老字号企业是几十年、数百年商业竞争留下的赢家,已演变为代表某一品类甚至某一城市的名片,凝聚了数代中华儿女的智慧与心血。在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时代契机下
期刊
绿工厂、绿园区、绿监管、绿产业,近年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成都市摒弃“三高”发展模式,努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加快产业绿色改造升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速,助推产业转型。  绿色工艺  2016年9月7日,东风标致4008在神龙汽车成都工厂正式下线。除了高度自动化,还有让人惊叹的绿,一期2484亩厂区,漫步其间,蓝天白云,绿草如茵。  “它不光外面是绿的,里面的工艺也是绿
期刊
在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严峻形势下,国家“一五”时期重点项目、我国大型电站设备制造生产基地——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2015年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36.2%,2016年预计增长超80%,频频在国际高端电力设备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企业凭借多年来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科技创新,不断拓展新市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老牌国企的新优势  作为老牌国有企业,靠什么拓展新的市场领域,靠什么培育新产业?成为哈电集
期刊
世界经济下行分化,全球贸易进一步萎缩,给中国企业出口带来严峻挑战。长三角作为我国外贸的风向标,在2016年出现了哪些冷与热的新变化?  从上海、江苏、浙江的港口和海外数据看,尽管长三角外贸进出口形势整体低迷,但表现出“优进优出”的积极变化,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两旺、一般贸易表现好于加工贸易,呈现震荡向好的态势。  在全球第一大港上海港,进入第四季度以来,集装箱和干散货吞吐量都呈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迎来
期刊
近年来,澳大利亚的奶粉、保健品、羊毛制品等商品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中国消费者的巨大需求催生澳大利亚华人圈出现了代购这个新行当,也促使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进军澳大利亚,开设澳洲专区。  一些澳大利亚商家告诉记者,中国的电商网购平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澳大利亚一些行业的生态。  澳大利亚柯蓝集团是一家生产化妆品、保健品、奶粉的企业。据集团董事长李涛介绍,该公司6年前在天猫上开设明星品牌香娜露儿的官方
期刊
谈及非洲,一些人的印象或许是原始、落后和贫穷。然而,很少有人想到,在这片看似充满“荒蛮”气息的大陆,互联网产业正在悄然兴起,网购、叫车、外卖等这些中国百姓早已司空见惯的互联网便捷服务在非洲也可以实现。  便利出乎意料  当中国消费者尽享“双11”网上购物节狂欢时,远在地球另一边的非洲肯尼亚,23岁的迪娜·卡纳纳对2016年11月下旬即将迎来的“黑色星期五”打折季充满期待。和许多网购达人一样,卡纳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