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研究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ovicovicovic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是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学生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学习历史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獻标识码:A
  引言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家国情怀予以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建立,民族自豪感的增强和民族自信心的建立,肩负起复兴中国的历史重任。
  一、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家国情怀历史悠久且根基深厚,它深植于我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之中。如今,家国情怀有利于高中生在这人生重要的成长阶段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家庭观念,帮助他们提高整体水平,在个人品德和家庭道德方面指明方向,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将历史教学与培养家国情怀结合在一起,是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丰富。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加入家国情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学生正确地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充分了解和正确认识国情,提高文化修养,使学生建立起良好价值观及世界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一)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
  为落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解析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事迹,让学生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出众多的英雄人物,他们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家国情怀。因此,教师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解析他们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第一,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重视和关注各个历史时期英雄人物的思想道德品质,鼓励学生学习这些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第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关注发生在各个历史时期英雄人物身上的事件,了解该英雄人物是以怎样的民族气节、民族气概承担历史使命的。例如,“辛亥革命”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大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辛亥革命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就是家国情怀极好的教学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为学生讲述孙中山为宣传国民革命而做出的不懈努力,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学习其优秀品质,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在时代鲜活素材中渗透家国情怀
  新时代中国伟大的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楷模。历史教师必须主动拥抱这个伟大奋进的时代,将历史的成就和现实的辉煌交织在一起,讲好中国故事,用时代的光芒点燃孩子的家国情怀。比如,在讲述社会经济发展时,教师要将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历史性成就讲给学生,让学生体会今天中国的发展不同于西方也不同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中国走的是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从而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三)创设历史教学情境
  历史课程是指通过对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详细描述与说明,而对当今社会与个人发展产生哲学性的思辨的教学过程。对于当今高速发展时代潮流下的高中生来说,相关历史事件的年代距今较为久远,古今时代差距巨大,高中生对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行为和想法难以理解。这样的历史学科教学现状,使家国情怀的培养与教育难以深化与开展。因此,要想在历史学科中有效渗透家国情怀,教师就要注意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中为高中生创设历史教学情境,使高中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深层次地体会到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具体景象,为家国情怀的渗透提供情境上的帮助。例如,“五四运动”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爆发的必然性,知道“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掌握“五四运动”的性质及“五四精神”,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巴黎和会、火烧赵家楼等影视剧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了解这段历史,之后,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到讲台前朗读顾维钧的演讲稿,从而让学生真切感受当时的历史情境,产生心灵上的碰撞和交流,深刻体会到青年是国家的希望,青年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四)加强实践教学,不断升华家国情怀
  通过组织学生走入历史博物馆对中国历史进行最直观的感受,对于学生家国理念的增强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将参观历史博物馆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例如讲解《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课程时,安排学生去相关博物馆去参观。除了与课程相关的博物馆外,也可以参观其他类型的博物馆或历史遗迹,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大,学习兴趣得到提升。
  结束语
  历史学科蕴含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历史教师理应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将家国情怀渗透于学科教学中,努力培养爱国、担当、奉献的优秀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才智。
  参考文献
  [1]吴海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策略[J].天津教育,2021(15):165-166.
  [2]王超.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19(05):67-70.
  [3]薛凤玉.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2020(09):54+61.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数学作为学生们主要的学习科目之一,具有能够提升学生们数学素养以及学习能力的价值,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们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也要在此基础之上培养学生们的自主能力,因此,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研究角度,在文章内容中简要分析了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主能力的因素,并根据相关问题提出了培育学生自主能力的策略和方法,以其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更
期刊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复习教学的开展需要让学生回顾知识,再一次进行知识的探究性思考,将知识点做总结,建立道德与法治知识体系。在实际的教学开展中,能力差异让知识认识不同,在知识的理解认识和结构上存在差异,针对生本思想就需要在复习中应用思维导图,引导自主复习和个性复习,帮助学生做有序的复习,提升知识理解的深度,提高复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思维导图;复习;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我从小学到现在数学就没有及格过,我还能怎样?”“我从小就不喜欢数学。”“我什么都不想学,反正又不上大学”......我通过和就业班学生谈话,发现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动力,也缺乏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基础。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对分数很不看重,但我们知道,绝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都有敏感性,有好奇心,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好胜心理。那我们就不能一味地为了考试分数而教学
期刊
摘要:在我国民族音乐中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民族音乐教学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同时也是传承我国悠久历民族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根据我国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民族英语教育进行研究,为更好在小学音乐中加强民族音乐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民族音乐教育;加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人文和审美综合素养,需要借助音
期刊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学知识和学习的欲望并不强,导致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通过教学来使学生提升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导致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入门教育得不到更好的提升。而且对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来说,存在着对学生的启蒙意义,如果低年级学生教学不不明确,进行一些无效性的教训,就会使学生的未来各科学习意识得不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化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语文学科教学时,需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探讨高效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有重要影响。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开创了另一种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用微信,支付宝的无钱币的线上交易,动动手指就可以知道万里之外发生的新闻趣事,交水电费用也不用专程出门去店里缴费等。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让高中语文课堂发生了鲜明的变化,本文就此论述高中语文在信息技术的整和下教学方式发生哪些变化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语文;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党史教育和思政课教育目标相同、教学内容相通。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有助于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践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使命。通过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夯实理论基础,丰富活化教学实践形式,加强教学改革保障机制促进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效,促进大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情感认同。  关键词:党史教育;思政课;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
期刊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综合性、均衡性,不管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设置、课程内容的安排,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应该注意每个学段间的衔接和过渡。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中小学大多数都是分开的,中小学教师间的交流较少,他们虽然都能够很好地完成本阶段的教学任务,但如果中小学教师对对方教材内容的研究不足,就会导致小学生知识的前瞻性不够;中学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充分地利用小学知识做好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学生的教育问题甚至是其自身的品德建设问题都给予了高度注重,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环节中思政课程始终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所以思政课老师就需要和学校内的辅导员做好相应的交流,引导学生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在特殊的情况下,还应该构建出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以此来对学校的人才资源进行充分的应用。基于此,文章主要对高职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实践开展研究,希望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