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为什么盛行物质主义

来源 :民主与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末,美女作家卫慧在《我的生活美学》中写道:“我也许无法回答时代深处那些重大的问题,但我愿意成为这种情绪化的年轻孩子的代言人,让小说与摇滚、黑唇膏、烈酒、飙车、信用卡等共同描绘欲望一代形而上的表情。”卫慧所谓“欲望一代”大约是指比她小的那些“八零后”、“九零后”们,他们“没有上一辈的重负,没有历史的阴影”。“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他们都不愿意负太大的责任”。这种不要责任和沉重,重视享乐和轻松的“欲望一代”的“生活美学”,可以恰当地称之为物质主义。最近热播的郭敬明的《小时代》,通过奢侈品和美色对这种物质主义生活美学做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这种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物质主义热潮并不仅仅表现为对奢侈品的极度钟爱,对物质欲望、身体快感的无度追求,对个人内心隐秘经验的变态迷恋,它实际上还伴随公共性的衰落:对公共事物的冷漠,政治参与热情的衰退,公共人际交往的萎缩。凡此种种,共同构成了1990年以来大众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语境。对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两种世俗化的角度加以分析。
  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0年代末,中国社会经历了一场类似西方的“祛魅”或曰世俗化运动,我们称之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平等、理性交往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开始兴起,关于真理标准、人道主义、主体性的讨论是其标志性事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世俗化否定了“文革”时期的贫困崇拜,肯定了物质生活的合理性。虽然这个世俗化浪潮同样伴随个性觉醒、个人主义以及物质生活的合法化,但它们并不意味着公共生活的衰退,恰恰相反,建立在祛魅(“思想解放”)基础上的新公共性的生成,是以觉醒了的个人为诞生标志的。
  我们必须在这个积极世俗化的框架中思考和肯定上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中国大众文化的进步意义。新时期出现的最早的大众文化,大概是从港台传入的邓丽君的流行歌曲开始的。对于从单一“革命文化”中长大的那个时代的青年人,听到这些歌曲真是如沐春风,其震撼力、亲切感难以言表,这种感受具有深刻的公共性。这些所谓“靡靡之音”是对极权式禁欲文化的反动,它不但极大地繁荣了当时中国老百姓单调贫乏的文化生活,而且唤醒了人性。在这个意义上,它与新启蒙和人道主义思潮在精神上无疑是极为一致的,可以说,它通过自己的方式呼应和推动了思想界、理论界的新启蒙和人道主义思潮。成千上万喜欢邓丽君的民众并没有因为喜欢她的“靡靡之音”而疏离公共世界,恰恰相反,这种“靡靡之音”和别的文化思潮一起培养了既具有自主性、独立人格,又积极关注公共事务的新颖个体。可以說,上世纪80年代的大众文化对于公共领域的建构功不可没。
  但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的世俗化开始发生畸变,开始向去公共化方向倾斜。中国社会虽然依然是一个世俗社会,然此世俗已非彼世俗。1990年以来的世俗是一个物质主义的世俗,是盛行身体美学与自恋文化的世俗。个人主义依然流行,但“个人”的内涵已经发生变化:关注身体超过关注精神,热心隐私超过热心公务。一种变态的物质主义与自恋人格开始弥漫开来。可以说,1990年以来的大众文化是以通过躲进“铁门”重重的个人“密室”或灯红酒绿的KTV包房的方式背叛了80年代。换言之,一种世俗背叛了另一种世俗。因此,这种畸变的世俗化恰恰意味着公共世界的死亡。人们不仅失去了对于彼岸、来世的信仰,同时也失去了对公共世界的信仰,回到了身体化的个人自我,以封闭的自己与自己的私密关系代替了自我与他人积极交往。
  我以为90年代的物质主义与80年代世俗大众文化的最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建立在去公共化的基础上,它是一种畸形世俗化时代出现的畸形世俗文化,其突出特点就是大众的政治冷漠、犬儒主义与消费主义、物质主义的深度结合。畸形的世俗化在坚持原有政体和意识形态的同时吸纳了消费主义,鼓励国民把精力投入到日常消费:理财治家、崇拜明星、追逐时尚、健美塑身、迷恋名牌等等,对公共世界的腐败和愚蠢视而不见。当大众也包括数量众多的知识分子,沉迷在传媒打造的日常生活审美图景、沉迷在去政治化的自我想象和个性想象时,真正值得关怀的重大公共问题由于进入不了传媒,而被逐出了现实。这样的世俗化可能导致一个最糟糕的结果:实际上我们目前生活在一个急需争取与扩大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推进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社会环境里,而大家都在那里津津乐道地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热衷于美容化妆,打造自己合乎时尚的身体,这有点滑稽与悲哀。有理由认为:在今天,我们最应该警惕和担心的,就是出现一种没有政治自由而有所谓消费“自由”的畸形社会。这才是当今中国消费文化、大众文化背后隐藏的最严重误区。
  如果这个分析大体成立,那么,如欲克服中国90年代以来的物质主义,既不能靠进口西方的上帝,更不能回到“文革”,而只能是着眼于重新激活公共精神,建设公民社会。中国和西方的现实都告诉我们,在一个健康的世俗化环境中,告别了禁欲主义的广大民众会以巨大的热情建设一个崭新的公共世界、开始健康的公共生活;但如果公共世界的参与渠道被堵死,如果人与人之间的公共交往因为制度性原因被阻断,那么,唯一的出路或无奈的选择,只能是被迫拥抱物质主义。
其他文献
五岁到十一岁,我的追求是当一名好学生。十一岁开始,我的追求是当一个革命者,而且是职业革命家。不到十四岁,我已经离开学校,成为青年工作干部了。十九岁我开始了我对于文学的义无反顾的追求。二十三岁,我却又在反右斗争中落马……   如此这般,我与政治难分难解。是我的幸运还是不那么幸运呢?   我是中国革命、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与发展的追求者、在场者、参与者、体验者、获益者、吃苦者、书写者与求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很高兴同新老朋友再次相聚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对本次年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远道而来的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就在两天前,比利时
<正> 一、我国农业管理体制的现状 (一)中央农业管理体制及其运作方式。 1.中央政府涉农部门的职能分配结构。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对中央政府各个涉农部门的职能权限作出了明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本刊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
内尔是女作家考琳&#183;麦卡洛<呼唤>中的女主人公,虽然在小说中的分量并不多,但其"女性抗争史"成为一个值得玩味的维面.本文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来剖析内尔的"恋父"情结及
目的 观察常用的四种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12月于我院自愿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而无禁忌症的育龄妇女606例随机分成四组,分别放置四种不同IUD,吉妮环146
本文针对日益诟病的现行定价机制,提出更为合理的定价机制,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合理性指数评价模型和基于回归分析的成品油定价模型。
在有关领导、广大读者、作者以及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林业实用技术》又与大家见面了。新年新气象,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适应新的形势,本刊2005年再次推出一些新
期刊
几千年来,每个人只能在三种结构中生存:等级结构、民主结构、自由结构。通过对人的这一存在样式的分析,可以形成一种人生观,还可以推演出合理政治与社会秩序的原理,发现对中国发展
Microchip宣布在中国推出一系列技术培训研讨会,向设计人员介绍如何将实际应用从8位迁移至16位或32位PIC。单片机(M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