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凡诺尔联合米非司酮在中孕引产中的应用

来源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gean12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对利凡诺尔联合米非司酮在中孕引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有效性研究。方法:从该院收治的病例中选取100例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年龄16~40岁,孕周l4~28周。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我们在患者羊膜腔内注射100 mg利凡诺尔后观察自然出现宫缩。对于观察组患者,则在患者羊膜腔注射100 mg利凡诺尔后于当晚8时口服20mg的米非司酮,后米非司酮10mg口服q12h,若第三日8时尚未分娩,则再次口服米非司酮10mg。然后观察宫缩情况。利用统计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两组患者在胎儿娩出时间,出血量、胎盘胎膜残留、以及引产后阴道出血时间等进行对比性观察与研究。(P<0.05)。结果:观察组的产程较短、出血少、胎盘胎膜残留率低、引产后的出血时间较短、患者的清官率较低。对照组患者的产程较长、出血较多、胎盘胎膜残留率高、引产后的出血时间较长、患者的清宫率较高。观察组患者的引产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利凡诺尔联合米非司酮在中孕引产中的应用,具有安全、成功率高、产程短(可使住院时间缩短1~2 d),出血量少、胎盘胎膜残留率低,阴道手术操作少,患者受感染的几率较低等优势,具有极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孕引产;利凡诺尔;米非司酮;应用研究
  米非司酮是临床常用终止妊娠药品之一,其单独运用终止早孕的成功率达90%以上。利凡诺尔作为中期妊娠引产的主要药物之一,已成为当前公认安全、高效、简便、经济的引产药物。我院采用口服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尔羊膜腔注射用于中孕引产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00例患者,年龄16~40岁。平时月经周期正常。其中死胎23例,胎儿畸形31例,未婚妊娠46例。孕妇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均无异常。所有患者按收治的前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O例和对照组50例,均无利凡诺尔和米非司酮用药禁忌证。两组患者年龄、产次、既往阴道分娩的次数、孕龄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观察组50例,行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尔100mg,于当天晚上8时口服米非司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mg,服药前后2小时均未进食。次日上午8时服用10mg,晚上8时10mg,若第三日晨8时尚未分娩,再服10mg,共口服2~3d。口服药物当天注药后36h内胎儿胎盘均娩出34例,54h内胎儿胎盘均娩出16例。对照组50例,不服米非司酮,利凡诺尔用法用量同观察组。对照组注药后36h内无胎儿胎盘娩出,54h内胎儿胎盘娩出32例,18例配合静脉滴注缩宫素或卡孕栓置于阴道后穹隆引产72h内胎儿胎盘娩出。两组均自应用利凡诺尔后计算引产开始时间。
  2 结果
  2.1 两组晚期妊娠孕妇引产情况比较:见表1。


  2.2 两组晚期妊娠孕妇引产后阴道出血量比较:见表2。




  3 讨论
  利凡诺尔引产原理主要为:其注入羊膜腔后产生内源性的前列腺素(PG),使羊水内的前列腺素含量明显增加,造成底蜕膜组织坏死,直接诱发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起到加强子宫收缩力的作用[1] ,宫颈软化作用是被动的。
  米非司酮(RU486)是一种合成类固醇,其结构类似炔诺酮,亦是一种受体水平抗孕激素的药物,具有抗孕酮、糖皮质激素和轻度抗雄激素特性,对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比孕酮高5倍,故能和孕酮竞争结合孕激素受体,从而阻断孕酮活性而终止妊娠[2],起到终止早孕、抗着床、促进宫颈成熟的作用,能明显增加妊娠子宫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为宫缩的发动奠定了基础。同时由于妊娠蜕膜坏死,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PG),促进子宫收缩及宫颈软化[3]。在米非司酮作用的基础上,利凡诺尔的宫缩作用发挥充分,其抗孕酮作用使胎盘胎膜多剥离完全,避免了因蜕膜残留而必须进行的清宫术,为患者解除了痛苦,同时也降低了医疗风险,对医患双方均有利。利凡诺尔和米非司酮联合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能有效促宫缩成熟,产程发动早,胎儿娩出时间短[4],有效减少胎盘胎膜残留,减少清宫机会和阴道流血量,减轻引产者的痛苦,缩短住院天数,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中期引产方法。
  参考文献
  [1] 薛淑萍.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尔用于中期引产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08,17(9):793G94.
  [2] 王晨虹.米非司酮在引产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18(5):267.
  [3] 乐杰.药物流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4.
  [4] 经小萍,翁梨驹.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终止早孕剂量探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8,30(1):40.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本研究将对妇科术后静脉血栓(LEDVT)形成的原因以及处理对策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妇科2002年4月至2013年4月所收治的15例妇科术后出现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在术后出现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有2例(13.3%)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子宫全切术后发生LEDVT,2例(13.3%)良性肿瘤患者实施子宫全切后发生
【摘 要】目的:探讨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在地中海贫血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地贫调查中的1354例小学生进行血液常规检测、血红蛋白电泳和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统计分析三种筛查诊断方法的关系。 结果:以MCV≤80fl为标准筛查地贫,α地贫的漏诊率为35.87%,β地贫漏诊率为6.74%;以MCH≤25pg为筛查标准,α地贫漏诊率为38.48%,β地贫漏诊率为15.28%;以MCV≤80fl、M
【摘 要】目的:分析与探讨剖腹产术后护理中感染问题的原因,并寻求相应的护理措施与预防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06月的10例剖宫产术后感染病例。 结果:孕妇肥胖、贫血、生殖道炎症、破膜时间长、急诊手术、手术时间长、妊娠合并症等因素会增加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比例,其中肥胖、破膜时间长、手术时间长、妊娠合并症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孕期及术后保健,适当运动、均衡营养并控制
【摘 要】在对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研究上,其是导致儿童智力发育迟缓的一个人主要原因,但是及早地发现治疗和预防是可以改善这一现状的。在对新生儿是否患有先天性甲状腺的研究中,筛查是对这种病症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同时对新生儿进行足量的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给予剂量合理的调整,都能有效的促使患儿的发育达到同龄人的健康发育水平。  【关键词】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新生儿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减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