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世界中国新时期女作家研究的主要特征与变异分析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2433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英语世界研究者对中国新时期女作家及其作品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由于文化背景的作用,英语世界中国新时期女作家研究具有诸多不同于中国本土研究的重要特征;由于文化过滤与文学误读等因素的存在,英语世界中国新时期女作家研究具有明显的变异性特征.英语世界中国新时期女作家研究的主要特征与变异性既是跨文明文学交流的必然结果,也对推进中国本土新时期女作家研究具有某些重要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部署,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乡村振兴的重要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乡村振兴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大田东坂畲族村为例,通过对福建畲族特色村寨的深入研究发现,特色村寨建设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弘扬畲族特色文化、乡村治理实践探索、重视乡土人才培育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也面临特色产业优势缺乏、畲族文化底蕴渐失、社会治理传统化、人才严重短缺等困境.基于此,从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坚定畲族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打造共建共治共
西藏拉萨河畔的俊巴渔村在七十余年中经历生计变迁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捕捞为主、皮具制作为辅,生计边界明晰”;第二阶段为“捕捞、皮具制作、农牧混合的多元生计”;第三阶段为“旅游产业、运输业与多种经营共存”.政治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发展是生计变迁的前提和基础;渔村交换网络贯穿生计变迁始终.多元生产方式的链接与主体选择间的互动使变迁呈现不同形态,是生计变迁的内在动因,社会制度与观念反作用于主体选择,各因素共同作用,促进西藏渔村经济社会发展与转型.
国家控制国境是国家主权之体现,然而宪法同样保障外国人之合法权益,而不只是保障本国人,故国家对外国人为驱逐出境之处分时,须注重对受处分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之人权保护.在对外国犯罪人科处驱逐出境之同时保护其人权,其核心是追求国家主权与保护人权的和谐化.检视我国对驱逐出境之立法,并考察国外立法对驱逐出境的规定后,可知我国刑事驱逐出境存在着阻却条款普遍缺位、减刑与复权制度缺失的问题.所以,在人口迁徙彼此交融不断加速的今天,尽快以出台司法解释形式,设置阻却驱除出境的条款,并设立驱除出境减刑与复权制度,既是应对外国人在
历史一方面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及其序列,另一方面也是他人的不断建构和改写.中国历史人物郑成功在日本历代文人的笔下便经历了一个其身份不断被建构和改写的过程:江户时代,日本文人将郑成功界定为“吾大东日本之人”,体现了郑成功身份的日本文化属性;近代日本,郑成功的身份被认定为具有日本人特征的“日本种子发出的芽”,体现了郑成功身份的中日文化交融属性;现代日本,日本文人从郑成功身份的中国文化属性出发,认定郑成功为“东亚大英雄”.与此相参照,中国对郑成功的身份认定也是随时代而变迁:南明时期,郑成功被封为“延平郡王”;清朝时
在环境问责的过程中设立所谓“尽职免责”条款并不能解决“环境问责异化为问责环境”的现实和理论困境.从理论上看,科学的环境问责必须是从义务到责任的归咎程序,从实践角度来看,无论是舆论关注的身份问责抑或纯粹的事实问责都不能科学地解释环境问责的责任基础.为此,由政治义务、管理义务、执行义务构成的环境义务才是科学问责的基础.同时,基于注意义务的比例性而设置的无过错责任原则、特殊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符合当前与行政管理相适应的体制需求和现行问责效果的事实需求.由此,可以相应地建立起针对政治义务的免责清单、针对
民族文化资源有物质和非物质之分,同时具有精神和物质双重属性,文化资源保护的现状可分为国家维度、学界维度和社会维度三方面.文化资源传承的局限性表现在部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处于濒危状态、整体保护缺乏统筹规划、文化资源保护形式单一等方面.民族文化资源移动码书建构设计理念应该以保护和传承为目标原则,根据民族文化资源的特定属性而设定,以读者参与互动为辅线组织开展.移动码书可通过脚本与码课设计、资源整合实现文化资源传承和保护的目的,目前民族文化资源的不足可以通过建设移动码书方式得到弥补.为此,本文在已经尝试着手建设的基
解放区前期文学的价值观是以民族利益为中心,倡导文学要服务于民族解放、抗战救亡之大业.中共领导人、相关主管部门和各解放区军政负责人伸张民族大义、强调文学为抗战服务的使命,为这一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基调.在他们的引导和影响下,解放区文艺工作者着重通过对文学为何与如何为抗战服务等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形成了以民族救亡为中心的价值观;并通过其创作和文艺活动,使之在实践层面得到了落实.解放区前期文学的价值观是解放区文艺工作者顺应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响应时代召唤的结果.虽然其中也有阶级性的因素,但它们并不是一种自足的存在、
《杂字类编》是一部日本江户时代学习汉语的唐话辞书,收录了近30 000条汉语词,其中,主要是近代汉语口语词和方俗词,也有一些文言词和非纯汉语词,具有混合词汇的性质.究其原因,当与时代特征、编者的汉语程度和母语的干扰、辞书的实用性、语料来源有关.《杂字类编》所收汉语词,不仅词汇量大,而且涉及范围广,既反映了日本学者对当时汉语面貌的基本认识,也体现了近代汉语词汇体系的基本特征,具有重要的汉语史研究价值.收录的口语词和俗语词,不仅可以为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提供新的语料,也可以与同时期的白话作品中的词语进行比较研究,
专事科技翻译28年的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却于1895年发起了一场旨在革除“三弊”的“时新小说”征文活动,并在《万国公报》和《教务杂志》上分别发布了中、英文版征文启事与出案.该征文活动拉开了中国近代小说变革的序幕,也使傅兰雅扮演了小说启蒙者的角色.征文活动后,傅兰雅离华赴美担任加州大学东方语教授,致力于中西教育的沟通.以“时新小说”征文活动为切入点,探究傅兰雅身份几经转变的缘由,将丰富对傅兰雅启蒙思想的认识.
民国时期的大学外语系、科所设立的“欧洲文学”“英国文学”“西方戏剧”“莎士比亚”“翻译”等系列课程,在教学与研究中占有绝对强势的突出地位,而“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则几乎为空白.上述文学、戏剧、翻译等课程的开设在培养外语,尤其是在培养英语人才、研究专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开启了中国外国文学、西方戏剧教学、翻译与研究最初的基本路径.同时,也体现出与当今高校外语院系在外国文学与外国语言学课程设置上既各自相对独立、各有特色而又相互倚重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