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患者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体系的构建

来源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u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体系。

方法

以奥马哈问题分类系统及护理结局分类为理论依据,采用Delphi法对27名炎症性肠病护理领域的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构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体系,并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3.33%、96.43%,意见的提出率分别为42.86%、18.52%;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64、0.899,第2轮函询一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175~0.308。最终形成15个一级指标、33个二级指标、97个三级指标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体系。

结论

基于奥马哈系统及护理结局分类构建的炎症性肠病患者护理敏感性结局指标体系科学、合理,能够为炎症性肠病患者护理服务的开展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目的将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应用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建立其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行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108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情况和预后,构建独立影响因素下的临床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预测模型诊断敏感性和特异度,DCA决策曲线评估实用性。结果肝性脑病组、无肝性脑病组患者年龄、Child-Pugh分级、术中栓塞曲张静脉、术后门静脉压力、Scr、血钠、TB
目的 探讨扶正养胃方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患者.对照组
目的探讨急诊预检分诊候诊患者病情变化的危险因素,以期为医务人员更有效地评估急诊患者病情变化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0—12月北京某三甲医院急诊科预检分诊候诊的2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就诊期间发生病情变化患者为观察组(n=120),未发生病情变化患者作为对照组(n=124)。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明确急诊候诊患者病情变化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急诊预检分诊候诊患
目的研究探讨全麻下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应用价值,为后续治疗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河北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60例采用全麻下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60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免疫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比对照组营养情况,治疗后观察组ALB、PA、TRF、Hb各项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5);对比对照组电解质情况,治疗后观察组M
目的探讨胸外科护士对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护理的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胸外科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8月13日—11月13日河南省319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护理知信行调查表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19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为94.04%。结果300名胸外科护士对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护理知信行总分、知识维度、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出院准备度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8—12月选择浙江省结核病诊疗中心符合条件的200例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和患者出院指导质量量表(QDTS)在出院当日对患者进行调查。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200例肺结核患者RHDS
目的探讨慢性疾病轨迹模式护理在院外COPD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26例出院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1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外健康管理,研究组实施院外慢性疾病轨迹模式下护理,均干预3个月。采用自我管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估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以DOSE指数评估两组的病情控制效果。结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