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磨灭之后——超越了牌坊、祠堂、石碑的纸上建筑

来源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tk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头是一种承载了古人不朽愿望的材料,在西方被普遍运用于伟大的建筑物与纪念物,而有些中国文人却对其永恒性持有怀疑态度。沿着羊祜、杜预、欧阳修、文徵明的线索,我们可以管窥到一种变化:同样为了实现不朽,文人如何摆脱陈规,既依靠石头,又超越石头,甚至还建造起图书上的虚构楼阁。他们在石头磨灭、祠堂坍塌、亭阁废弃之前就做好了准备。 Stone is a kind of material that bears the immortal desire of the ancients. 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West for great buildings and monuments. Some Chinese scholars are skeptical about their eternal nature. Following the clues of Lambs, Du Fu, Ouyang Xiu, and Wen Zhengming, we can observe a change: In order to achieve immortality, how the literati can get rid of stereotypes, not only rely on stone, but also beyond the stone, and even build fiction on books. pavilion. They were prepared before the stone was destroyed, the temple collapsed, and the pavilion was abandoned.
其他文献
为实现出口导向型经济向创新经济转型,韩国政府加大对经济增长、就业和创新具有重大作用的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积极推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本文对韩国中小企业融
自然技术的“致污机理”及其所导致的环境问题的“衍生机理”是自然技术以“问题推进”方式作用于环境社会技术的主要机理;环境社会技术则通过对规制对象的“制度规导”实现
五年制小教大专农村定向生是湖南省教育厅为提升农村小学师资水平而制定的一种全新师范类学制。文章通过对比分析高师农村定向生学习前后音乐素质的改变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