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基本特点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从预算会计的适用范围看,相当于国外的政府会计。 实施预算会计制度以来,对提高我国预算会计的整体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我国政府的会计核算进一步向国际惯例靠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1998年以来,我国的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以加强和规范财政管理为中心,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预算会计制度在核算内容上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迫切需要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另外,从政府会计改革的趋势看,我国预算会计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与国际通行做法存在较大差异,在执行中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一)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能真实、完整地核算和反映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后出现的新业务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使财政资金的流向发生了重大变化,财政资金不再由财政通过主管部门拔入用款单位,而是由财政部门从单一账户或采购专户按规定程序直接拨入职工工资账户或直接拨付给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商,和政、事为单位收到的财政资金乐再表现为货币资金,而是一方面表现为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费用的增加(如工资支出等)或非货币性资产的增加(如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这就需要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同样,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中,也要核算和反映这一资金流向的变化。
(二)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能为编制部门预算、实行“零基预算”办法,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
我国的预算编制正在以“零基法”取代“基数法”;在传统的“基数法”下,按照基期年的支出基数简单地加上一个增长比例确定各部门的支出指标,因而,不需要过多的会计信息,传统的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的弊端也没有显现出来。但在“零基法”下,一切从“零”开始,主要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占用的经济资源、人员配备等客观因素来确定资金铪钐额度,因此,编制“零基预算”。
(三)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的债务
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了大量的国债,还借入了相当数量的外债,这些债务均为政府的现实负债,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但是,现行预算会计 能提供这方面的完整信息。地方政府欠发工资问题、地方政府为企业提供但保等事项形成的或有负债不能真实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造成虚假平衡现象,不利于政府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对财政经济的持续、健康运行带来隐患。
(四)政府公计信息不完整、透明度不够,缺乏完整的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财务会计报告
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预算会计为预算管理服务,造成预算会地仅侧重预算资金的收入、支出及结存的核算,财政每年向人大提交的财政预决算报告了望查针对财政收支及预算执行情况,对于使用财政资金忽形成的庞大的固定资产及其使用情况、政府举债以及还本付息情况、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等缺乏有关的信息披露,不仅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难以进行监督,财政部门自己也缺少了宏观决策所需的重要信息。
三、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设想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应当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努力向国际惯例靠近,同时又必须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管理水平、人员技术条件等相适应。在具体改革步骤上,我们认为可以分两步走,首先,在近期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管理改革的需要,针对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然后,在经济体制和财政管理制度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努力创造条件,推进预算会计制度向比较规范的政府会计制度转换,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与国际惯例相一致的中国政府会计制度。
(一)近期的改革措施。
从近期来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主要是调整那些与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和国家经济政策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1.适应当前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要求,调整现有会计制度。
根据当前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需要,相应地调整会计核算流程,会地账务处理方法,以及有关规定,以保证当前预算伎地工作和预算管理改革协调一致,顺畅进行。
2.在部分事项中采用权责发生制,以正确反映预算年工结余。
为了解决年终结账时部分预算已经安排项目,但未能支出款项的正常结转问题,对总预算会计的有关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方法进行处理,以正确反映预算年度绫的真实情况。
3.将部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会计核算的范围。
为了及时反映政府负债,防范财政风险,可考虑将那些比较明确,近、中期内对预算安排影响较大的政府债务,按权责发生制基础纳入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有利于加强预算政策的前瞻性,合理地安排预算支出。
(二)中长期改革目标。
1.建立政府会计体系 科学界定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政府会计应以政府活动为核算范围,凡是政府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就应该纳入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现行的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内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包括那些并不反映为预算收支的政府资金运动。可以考虑将我国的会计体系改为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由政府会计、非营利机构会计、企业会计三部分构成,各司其职。
2.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和审计制度 从国际经验看,政府财务报告是一种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核算方式,也是披露政府会计综合信息的一种规范化途径。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需要设计规范的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准则,并正确设定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比较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应当包括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等方面的信息,就其内容来盾,不仅应包括预决算情况的信息,还应包括国有资产方面的信息、社会保障基金方面信息等。以保证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可比性。
为保证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审计制度。
3.逐步实行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中,有许多都与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有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借鉴国际经验,逐步实现政府会计基础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
4.为实行权责发生制预算创造条件 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是为政府财政管理改革服务的,其终级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政府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预算是政府对公共资源进行管理的一个核心手段,实行权责发生制预算是提高政府部门绩放、防范财政风险和加强政府受托责任的重要方法。我国目前尚未具备这改革的条件,但是,今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对财政管理水平要求的提高,也将向着这一改革方向前进。我们要在建立政府会计和向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转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提供完善的政府会计核算基础,以推进权责发生制预算的实行。
我国现行的预算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从预算会计的适用范围看,相当于国外的政府会计。 实施预算会计制度以来,对提高我国预算会计的整体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我国政府的会计核算进一步向国际惯例靠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1998年以来,我国的预算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以加强和规范财政管理为中心,在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预算会计制度在核算内容上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迫切需要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另外,从政府会计改革的趋势看,我国预算会计仍采用收付实现制,与国际通行做法存在较大差异,在执行中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一)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能真实、完整地核算和反映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后出现的新业务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使财政资金的流向发生了重大变化,财政资金不再由财政通过主管部门拔入用款单位,而是由财政部门从单一账户或采购专户按规定程序直接拨入职工工资账户或直接拨付给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供应商,和政、事为单位收到的财政资金乐再表现为货币资金,而是一方面表现为收入的增加,另一方面表现为费用的增加(如工资支出等)或非货币性资产的增加(如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这就需要对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同样,在财政总预算会计中,也要核算和反映这一资金流向的变化。
(二)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不能为编制部门预算、实行“零基预算”办法,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
我国的预算编制正在以“零基法”取代“基数法”;在传统的“基数法”下,按照基期年的支出基数简单地加上一个增长比例确定各部门的支出指标,因而,不需要过多的会计信息,传统的会计核算基础存在的弊端也没有显现出来。但在“零基法”下,一切从“零”开始,主要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占用的经济资源、人员配备等客观因素来确定资金铪钐额度,因此,编制“零基预算”。
(三)不能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的债务
近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了大量的国债,还借入了相当数量的外债,这些债务均为政府的现实负债,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但是,现行预算会计 能提供这方面的完整信息。地方政府欠发工资问题、地方政府为企业提供但保等事项形成的或有负债不能真实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夸大了政府可支配的财政资源,造成虚假平衡现象,不利于政府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对财政经济的持续、健康运行带来隐患。
(四)政府公计信息不完整、透明度不够,缺乏完整的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财务会计报告
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预算会计为预算管理服务,造成预算会地仅侧重预算资金的收入、支出及结存的核算,财政每年向人大提交的财政预决算报告了望查针对财政收支及预算执行情况,对于使用财政资金忽形成的庞大的固定资产及其使用情况、政府举债以及还本付息情况、预算资金的使用效果等缺乏有关的信息披露,不仅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难以进行监督,财政部门自己也缺少了宏观决策所需的重要信息。
三、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设想
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应当充分借鉴国际经验,努力向国际惯例靠近,同时又必须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管理水平、人员技术条件等相适应。在具体改革步骤上,我们认为可以分两步走,首先,在近期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管理改革的需要,针对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然后,在经济体制和财政管理制度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努力创造条件,推进预算会计制度向比较规范的政府会计制度转换,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与国际惯例相一致的中国政府会计制度。
(一)近期的改革措施。
从近期来看,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主要是调整那些与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和国家经济政策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1.适应当前财政管理制度改革要求,调整现有会计制度。
根据当前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需要,相应地调整会计核算流程,会地账务处理方法,以及有关规定,以保证当前预算伎地工作和预算管理改革协调一致,顺畅进行。
2.在部分事项中采用权责发生制,以正确反映预算年工结余。
为了解决年终结账时部分预算已经安排项目,但未能支出款项的正常结转问题,对总预算会计的有关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方法进行处理,以正确反映预算年度绫的真实情况。
3.将部分政府债务纳入预算会计核算的范围。
为了及时反映政府负债,防范财政风险,可考虑将那些比较明确,近、中期内对预算安排影响较大的政府债务,按权责发生制基础纳入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有利于加强预算政策的前瞻性,合理地安排预算支出。
(二)中长期改革目标。
1.建立政府会计体系 科学界定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政府会计应以政府活动为核算范围,凡是政府活动引起的资金运动,就应该纳入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现行的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内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包括那些并不反映为预算收支的政府资金运动。可以考虑将我国的会计体系改为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由政府会计、非营利机构会计、企业会计三部分构成,各司其职。
2.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和审计制度 从国际经验看,政府财务报告是一种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核算方式,也是披露政府会计综合信息的一种规范化途径。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政府财务报告制度,需要设计规范的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准则,并正确设定政府会计的核算范围,比较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应当包括现金流量、资产负债等方面的信息,就其内容来盾,不仅应包括预决算情况的信息,还应包括国有资产方面的信息、社会保障基金方面信息等。以保证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可比性。
为保证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审计制度。
3.逐步实行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中,有许多都与收付实现制会计基础有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借鉴国际经验,逐步实现政府会计基础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变。
4.为实行权责发生制预算创造条件 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是为政府财政管理改革服务的,其终级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政府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预算是政府对公共资源进行管理的一个核心手段,实行权责发生制预算是提高政府部门绩放、防范财政风险和加强政府受托责任的重要方法。我国目前尚未具备这改革的条件,但是,今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对财政管理水平要求的提高,也将向着这一改革方向前进。我们要在建立政府会计和向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转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提供完善的政府会计核算基础,以推进权责发生制预算的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