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血站术语规范化

来源 :中国科技术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uzo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血站工作的发展,做好血站术语规范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术语规范关系到提高血站工作的标准统一性、严谨有效性、社会认可性和法律严肃性。
  关键词:血站,术语定名,规范
  中图分类号:N04,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78(2010)03-0056-02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以来,中国血站建设有了飞快的发展,管理工作日趋完善,操作程序日趋规范,产品质量日趋提高,血液采供日趋安全。为确保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证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随着血站工作的发展,社会要求血站工作更加科学、严谨、规范。特别是血站术语的规范,关系到提高血站工作的标准统一性、严谨有效性、社会认可性、法律严肃性。
  
  一 术语规范化
  
  (一)术语单义性
  《输血医学常用术语》(WS/T203--2001)中,血液的定义为:用于临床的全血、成分血。笔者认为该定义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从概念特征上看,《输血医学常用术语》中血液的定义在全血与成分血之间使用了顿号,顿号是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笔者认为定义应反映概念的基本特征,要有概念的内涵表述。全血与成分血作为“血液”客观事物的范围,表现为概念的外延,并列使用是不当的。因为全血与成分血在术语学中是属整体与部分关系,不是并列关系。二是从定义上看。医学科学中对“血液”术语有多种解释。《临床输血学》中解释:血液是由液态血浆和自由悬浮于血浆中的血细胞组成。是在心脏和血管里流动着的一种红色的、不透明的黏稠液体。它具有运输、调节、免疫、防御及止血功能。《生理学》中的“血液”定义与《临床输血学》基本相同。而《输血医学常用术语》中的“血液”定义与上述书中的“血液”定义完全不同,造成“血液”术语多义化。三是从术语与概念关系上看,《输血医学常用术语》中没有给“血液”一个正确的定义。以“全血、成分血”两个不同的概念(外延)为定义来表述一个术语“血液”。“全血”表述的是含有血液中“全部”成分的概念;“成分血”表述的是含有血液中“某些”成分的概念。不符合术语和概念之间应一一对应,即单义性的要求。
  
  (二)定义的适度性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血液制品,是特指各种人血蛋白制品。与《血液制品学》中的定义相似。笔者认为“血液制品”的定义过窄,应给其准确的内涵和外延的概念。首先从“制品”的定义理解,制品是指制造成的物品。其次从“血液制品”的概念来确定定义,血液制品的定义应为:用血液制造成的物品(概念的内涵),其包括全血、红细胞、血浆、人血蛋白等制品(概念的外延)。血站在采集血液时,将血液采入血袋,血液即成为“血液制品”。因为人体的血液采入血袋,血液就与血袋中的保存液混合了,由于保存液是外来的、人工的物质,改变了原来血液的浓度等,存在人为的行为,所以此时开始就成为了“血液制品”,即全血制品。至于红细胞、血浆、人血蛋白等制品不过是制造的方法和深度不同,都是“血液制品”中的一种。因此,“血液制品”定义要适度宽泛一些。
  
  (三)定义中的词语不能与术语相同
  《输血医学常用术语》中献血点的定义为:因采供血需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由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在本辖区内设置的献血点(室)。在定义中出现与术语相同的词语“献血点”,用“献血点”表述“献血点”,并没有对术语的概念进行正确的描述。要精确描述“献血点”概念的内涵,其定义应为:供献血者献血的地方。
  
  二 术语的正确使用
  
  在一些血站的有关文书、信息和报表中时常会出现“成分输血率”这一专业术语,笔者认为是在误用这个专业术语。《献血法》第八条规定: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也就是说法律规定血站具有从事采供血行为,不具有从事输血行为。那血站的“成分输血率”的数据是从何处来呢?实际上该数据是来自血站将采集的血液制造成各种成分的血液制品,提供给医疗临床的数据。既然是血站的成分供血的数据,就应正名为“成分供血率”。血站的“成分供血率”,并非等于临床的“成分输血率”。“成分供血率”是体现血站科学、合理和安全制造各种血液制品水平的标志。因此,在工作中应该正确地理解术语的概念,根据工作范围正确、严谨和规范地使用术语。
  总之,术语规范方面,要按照《术语工作原则与方法》(GB/T10112—1999)的要求,做到:(1)“概念”要清晰,注意概念内涵的反映和概念外延的范围,及概念体系中的相互关系和位置。(2)“定义”要准确、适度、简明、易懂等。(3)术语和概念之间应一一对应,即一个术语只表示一个概念(单义性)。使用术语方面,要做到:深刻理解“术语”的概念;了解自身的工作性质和范围;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作范围的变化。
  做好血站术语规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有利于促进血站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准化、统一化、规范化;有利于强化血站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有效性;有利于提高血站在社会上的声誉度、认可度、权威度。
其他文献
两会召开的时候,几年前曾高度关注股市泡沫和内幕交易的吴敬琏教授再度成为新闻焦点。吴老这次没有界定泡沫与否的具体标准,但依旧表达了对全民“炒”股的忧虑。:“尽管美国人的持股率大大高于中国,但我们看到哪个美国人天天自己去买股票?……我们总说‘炒股’、‘炒股’,六个月以内的频繁交易,叫炒股。可是在美國,很多股票的换手率在两年以上,就是说是长线的操作。”  可以想见,他的评论未必能被天天搏杀于牛熊之间的基
摘 要: “兵” 是军语中的基本语词之一,其使用频率高,构词力强。依据认知语义学中的隐喻和转喻理论对“兵”的语义扩展认知机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兵”的语义扩展的过程中,语义的辐射型变化交织着连锁型变化,隐喻和转喻从中共同发挥作用,它们是其语义发展的两条主要认知途径。考察“兵”的语义扩展可以为认识军语语义扩展的普遍规律提供启示。  关键词:兵,军语,认知语义学,隐喻,转喻  Abstract:
2009年4月13日,墨西哥出现首例疑似感染“猪流感”死亡病例。随后疫情迅速扩散,至5月底,已有美国、加拿大、新西兰、英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出现确诊病例,全球高度戒备。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