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问题”为主体的 “全学习”课堂

来源 :江西教育B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w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学习”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尤其重视优质问题的挖掘与呈现,心仪巧妙且科学的提问方式与技巧。
  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行为,教师处于绝对权威地位,学生失去了主动和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意愿。课堂不是以思维性“问题”为主线,而是跟着教师的讲授学习知识,听不明白的即是课堂“问题”。
  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行为,尝试以学生学习与成果展示為主,甚至让学生走上讲台主持课堂教学,教师走下讲台,做学生的帮助者。
  在大家纷纷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改革中,笔者发现了一种普遍性的现象,为了尽快在全校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行为,学校往往“强迫”全体教师整齐划一地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控制教师的行为,目的是“逼迫”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以此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
  对于这种要求全校所有教师在统一模式的框架下实施的教学,存在抹杀教师教学的鲜活个性,忽略教师应起的引导与影响作用的弊端。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就像驯兽师训练出来的动作程式化的动物。实际上,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都是“专制”下的思想禁区,都不是心灵自由的课堂。
  “全学习”理念下的课堂则发现了一个新大陆——问题主体。其实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该同时专注于这“问题”、这一主体,从而自觉地内生一种新的课堂秩序。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不再依赖教材来维系教学,师生都在追求高品阶智力和精神愉悦感。教师不会通过控制学生思维来管理课堂,而要用专业魅力去牢牢抓住孩子们的好学之心。教师的“教”始终追随着学生的“学”、服务学生的“学”,师生共同沉浸在思维碰撞的极度兴奋中。
  “全学习”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将“学习点”拆成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实行学习赋权,通过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不断暴露新问题。于是“问题”就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师生、生生思维碰撞的导火索。这样,伴随着“问题”这一主体的真实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当学生,学生可以当老师,彼此借助“问题”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当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设计问题时,努力避免大量机械训练的存在,不要把“问题”与“习题”混为一谈(习题不过是解决问题的其中一种证据)。要关照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相互联系,为独立思考和探究新问题创造机会。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会自己去发现问题,生成精彩的观念,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还必须用语言独立地、清晰地表述自己探寻问题的过程与思路。
  因此,在“全学习”课堂上对于设计或提出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弄清楚知道什么”的诊断性问题,主要是检测知识与掌握情况,展示学生当前学习现状。还十分注重关照具有“挑战学习者思维”的开发性问题,这些问题是属于引发好奇和探究兴趣,展现学生精彩观点和思维依据的。如应用型的新情境问题:你能把这个方法运用到你自己的某些经历之中吗?如果……这些事实会发生什么变化?分析型的比较、对比、推测性问题:这个与……有哪些相似之处?如果……哪一件事情不会发生?评价型判断、反馈性问题:对……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吗?请为自己……立场辩护?创造型新产品问题假设性问题:你不同的想法或思路是什么?你能否起草一个建议书……
  以“问题”为主体的课堂,“问题”会把学生引进一个比他们的经验和自我世界更宽广的世界。教师也不会被边缘化,教师的任务主要就是引发课堂主体,把自己的“知识与生活”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巧妙对接。由是,教师和学生就能够直接进入了彼此的思维系统与生命背景中。
  笔者认为,一节课的最关键、最核心、最精彩的地方和价值就是不同的问题能生成、精彩的观念能诞生,是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绽放,就是教师和学生处理这些问题和观念的过程与智慧。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学习方式,提倡培养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无疑是正确的。
  因此,想要实现好“问题主体”的课堂,首先要引导教师始终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创造性、多元性的思维去进行质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探寻假设、找求合理性。教师需要从常规思维转向反思性和批判性,宽容学生的错误,把课堂上的错误当作教学的重要资源,不去控制学生。要求学生学会做自己思维的主人,不畏权威、不受束缚,努力创造自己的理性的、恰当的思维秩序。
  “全学习”理念下的课堂有一些理想化的诉求:需要摈弃匆忙的行走习惯而去返回学生内心,邀请学生检验自己的生活;需要直面生命个性并关照学生的真实兴趣和情感;需要创造机会让学生生成观念、敢于质疑,构建自己的立场;需要尊重和欣赏学生的选择和幼稚,把错误作为教育资源和真正学习的起点;需要把自己的学科得以拓展,跨学科整合课程,为学生提供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学习。
  “问题”为主体实现生命对话的课堂是今后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它便于课堂实现“思维与对话”的内在品质。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课堂上思维可见,学习真正发生。
其他文献
在决策过程中,人类的思维有时无法明确表达准确的决策意图,而客观环境、客观事物也相对复杂。因此,决策者通常使用定序语言短语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定性评价。如何有效和准确的对语
自古以来,中国的,外国的,东方的,西方的,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各家各派,关于审美意识,文艺观方面的争鸣,常是周而复始,争辩不休。但是争来争去,不外是主体与客体,精神与存在的
近年来,绿色购买行为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尤其是在目前雾霾肆意横行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环保和绿色。但是,人们还没有广泛的认识到绿色购买行为的重要性。为了促进这一行
管理心理学和行为科学被划入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领域,这一举措表明了将系统科学、数学和管理科学等工程方法应用到行为科学中已经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行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小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因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企业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保持市场竞争地位的关键性因素。但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使得高新企业的技术创新的难度不断增大,单个企业往往难以具备技术创新所需的全部技术知识。加入技术创新联盟,通过联盟成员间的知识转移来获取外部知识,成为企业寻求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目前已经存在形式多样的技术创新联盟,但联盟的知识转移效果
很多兰花生长在一些其他植物难以生长的特殊生境中。兰花种子能在这些特殊生境中萌发和生长,是因为依靠真菌的帮助。 Many orchids grow in special habitats that are diff
基于模块化设计思想,建立计算机数控系统软、硬件的功能模块研制模式及原型系统。借助于计算机众多的最新成果,探讨以通用模块方式柔性组合为开放型 C N C 系统的实现方法,以 寻求
随着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对化工产品的需求量也相应提高,但危化品一般都是具有危害性的物品,若引发事故将会给社会和人们造成巨大的损失。据统计,危化品事故多发生在物流过程,因
《2004年北京技术市场统计公报》是依据科技部《全国技术市场统计调查方案》、《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和《北京市技术市场统计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由北京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