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最大熵模型预测黄连木在中国的潜在分布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pere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合理规划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的引种栽培区、黄连木的引种栽植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和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297个黄连木样本分布记录和WorldClim数据库中下载末次盛冰期、当代(1960—1990年)和2070年的气候数据为数据源,利用MaxEnt和Arcgis模拟黄连木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当代黄连木的适分布区在河南、山东、安徽、浙江、贵州、江西、广西、湖南等省份,面积为74.5万km2;末次盛冰期时的最适分布区面积为74.4万km2;2070年的分布范围明显减缩,主要分布在安徽、山东、贵州、广西等省份,最适生分布区面积为61万km2,较当代减少17.6%.年均降水量、最冷月份最高气温和12月份最低气温是影响黄连木分布最重要的环境变量.MaxEnt预测结果与黄连木实际分布相符合,能够反映黄连木在中国的分布情况.未来气温升高,降水减少,黄连木最适生区会逐渐缩减,降水较少区域黄连木的分布更容易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
其他文献
以葡萄柚果实为试材,分别采用三氯乙酸/乙醚、三氯乙酸/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环己烷提取果皮水杨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筛选得出简单易行的提取及测定葡萄柚果皮水杨酸含量的方法。利用此方法对15 g/L羧甲基壳聚糖(CMC)、200 mg/L水杨酸(SA)单独及复合处理的葡萄柚果皮内源水杨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可采用三氯乙酸/乙醚从葡萄柚果皮提取的水杨酸分离效果较好,测定最佳色谱条件为:Eclipse XDB-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0.2 mol/L pH 5.
为筛选适合连云港市赣榆地区栽培的网纹甜瓜品种,调查比较了7个网纹甜瓜品种的田间性状、抗性、生育期、果实性状、产量、品质等。试验结果表明,海蜜9号生长势、果形较好,口感好、抗病性强、商品性好且高产,适合在当地进行推广。
对5个菱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六月菱始花期为6月中旬,熟性最早,嫩菱果皮粉红泛绿色,果实形状近三角形,单果质量24.5 g,果肉率48.2%,每667 m2产量1105.00 kg,粉质程度中等,是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的早熟菱品种。
为探索薄皮甜瓜高产高效栽培方式,以温州地方特色薄皮甜瓜品种白啄瓜为材料,以爬地栽培(A)为对照,设置立架栽培(B)和拱架栽培(C)2个处理,其667 m2种植密度分别为280、635、635株,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薄皮甜瓜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薄皮甜瓜品质无显著影响,但对甜瓜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显著;对照A的单瓜质量显著高于B、C处理,单株产量最高,但因其种植密度低,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低于B、C处理,B、C处理的667 m2产量分
主要介绍了南漳地区高山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和区域优势,分析了高山蔬菜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制订和策划南漳地区高山蔬菜产业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传统纯培养分离鉴定方法,对4℃下冷藏的溱潼鱼丸中微生物种类进行了分析,并研究其在低温储藏期内的菌群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溱潼鱼丸储藏初期群落组成分析中发现了21个门类群,39个纲类群,49个目类群,49个科类群,52个属类群;在属水平的群落组成上,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绝对优势菌属,占15%;在储藏后期假单胞菌属和嗜冷杆菌属(Psychrobacter)均为比例(丰度)较大的菌属;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与传统纯培养方法结果均显示,假单胞菌属为鱼丸腐败的绝对优势菌,但比例有
小香葱(Allium ascalonicum)又称细香葱、北葱、火葱,为葱科植物,鳞茎聚生,矩圆状卵形、狭卵形或卵状圆柱形;鳞茎外皮红褐色、紫红色至黄白色、白色,膜质或薄革质,不破裂.叶
期刊
对海南西瓜蔓枯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室内杀菌剂筛选,为西瓜蔓枯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采用PDA培养基,对西瓜病株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经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分析及rDNA-ITS测序,鉴定其致病菌为Stagonosporopsis cucurbitacearum。选用8种不同类型杀菌剂对西瓜蔓枯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均对西瓜蔓枯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24%双胍·吡唑酯可湿性粉剂(WP)和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FSC)的毒力较强,EC50值分别为0.1017、0.3911
全产业链发展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环节,以链式发展的思维,建设和优化全产业链能够优化农业产业运作效率,并促进相关产业融合,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2018年,江苏省委省政府
期刊
热应激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因此应对热应激的最好方法是寻求一系列的解决方案,而不是单一方案。这就是要采用围绕着猪只和环境管理的一系列方法,并辅以营养战略来应对热应激的原因。猪只是恒温动物,几乎没有汗腺,因此猪只对温度变化很敏感,易发生热应激。此外,多年来遗传学选育的重点一直是提高动物的性能,而不是提高动物对不同应激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为了适应热应激,猪只首先增加散热,然后减少产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