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_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153例DLBC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包括人口学特点和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53例DLBCL患者男女比为1.25:1,中位年龄54岁,发病时伴B症状者48例,存在脾肿大者14例,骨髓活检显示骨髓受侵者20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245U/L者96例,国际预后指数(IPI)>2分者85例,Ann Arbor分期为Ⅰ、Ⅱ、Ⅲ、Ⅳ期者分别是10例、18例、73例、52例,病理类型为生发中心B细胞来源(GCB)者46例.截至2019年6月,全组中位生存期为42.25个月,3年生存率为66.01%.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组年龄、病理类型、骨髓受侵、B症状、IPI评分、血清LDH水平、Ki-67指数、使用利妥昔单抗与死亡组存在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年龄>60岁、IPI评分>2分、血清LDH水平>245U/L、Ki-67指数>90%、未使用利妥昔单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DLBCL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0岁、IPI评分>2分、血清LDH水平>245U/L、Ki-67指数>90%、未使用利妥昔单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采取偏瘫综合训练和针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躯体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及偏瘫综合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血清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水平及其比值(T/P)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00%和70.00%,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
目的:观察超声下腰方肌阻滞(QLB)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QLB组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组,每组各45例.两组分别行双侧超声引导下QLB和TAPB,予舒芬太尼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对比两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静脉镇痛泵使用及术后康复情况.结果:TAPB组术中、术后2 h、术后12h、术后24 h和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均高于QLB组同时期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LB组术后2 h、
目的:探讨白芥子穴位贴敷联合体表定位高频振动循经叩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COP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试验组采用体表定位高频振动循经叩背排痰联合白芥子穴位贴敷.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拍方式进行拍背排痰.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临床指标(机械通气时间、总排痰量、住ICU日数)以及炎性指标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BALF)的二代测序技术(NGS)在肺孢子菌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华附属长沙中心医院2017年11月~2020年11月采用肺泡灌洗液NGS技术诊断的10例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并与常规检查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NGS技术在肺孢子菌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8±7)岁.3例合并AIDS,2例合并恶性肿瘤,2例合并风湿结缔组织疾病,1例合并肾病综合征,1例肾移植术后,1例合并慢阻肺,反复不规律使用激素.所有患者均有不同
目的:探讨加减归脾汤联合环孢菌素A+泼尼松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水平、中医症候积分及出血停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20年1月期间本院住院的ITP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9例和研究组21例,对照组予以环孢菌素A+泼尼松,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减归脾汤,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12周后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血小板水平、血小板相关IgG抗体(PAIgG)水平、出血停止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6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