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研究复杂性疾病患者在血栓前状态的共性并探讨其意义,采用流式细胞仪、ELASA法、放射免疫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等技术方法,检测复杂性疾病患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复杂性疾病患者在血栓前状态的共性并探讨其意义,采用流式细胞仪、ELASA法、放射免疫法、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等技术方法,检测复杂性疾病患者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CD62p)的表达,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1)、血清内皮素(ET-1)及凝血4项即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复杂性疾病组血小板表面CD62p的表达及血浆PAI-1水平明显升高(P<0.05);复杂性疾病组血浆t-P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组血清ET-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上述指标与疾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疾病组APTT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疾病组血浆FIB浓度明显升高(P<0.05).其中肿瘤组血浆FIB浓度的变化比其他3个疾病组更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肿瘤组、糖尿病组及高血压组PT时间明显缩短(P<0.05);APTT,PT,TT进行疾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由此得出结论:复杂性疾病患者血小板活化、凝血功能增强、纤溶功能减退,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血栓前状态可能是贯穿于复杂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观察6例深低温冻贮活性同种主动脉(CVAH)移植治疗布加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包括CVAH肝前径路腔房转流术1例,部分体外循环下施行根治术并以CVAH补片重建狭窄段下腔静脉(IVC)5例.
论述查新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评价原则的确定,提出以矩阵体系和程序的评判分析方法对查新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Discusses Cha Zhaoxin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choice, the a
目的研究静脉插管感染病原菌分离及耐药状况.方法静脉管端标本培养及血培养使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微生物鉴定及药敏主要使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分析患者各种微生物分离率与
对1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连续6d多剂量交叉poIS5MN缓释片和普通片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和相对生物利用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S5MN缓释片和普通片的Tmax分别为50h和14h(P<005),前者的缓释效果十分明显;AUC经
对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尿激酶和链激酶静脉溶栓后进行早期和晚期的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AG),结果发现:100例AMI溶栓再通成功60例,失败40例,再通率60.0%.CAG示有残
研究表明,内毒素休克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明显增高。TNF不仅对组织有直接损伤作用,而且可诱导或协同内毒素(LPS)诱导其它炎症因子分泌,放大炎症效应,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最重要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协同作用对急性下肢缺血兔模型血管再生的作用.方法 日本大耳兔53只,结扎离断股动脉,建立兔急性下肢缺血
研究天门冬氨酸或(和)谷氨酸强化血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效果。将24只出生3~4周新西兰幼兔随机均分成4组:I组为冷血停搏液组,I组天门冬氨酸(20mmol/L)强化组,II组谷氨酸(20mmol/L)强化组,IV组谷氨酸加天门冬氨酸
目的 探讨纯化的结核杆菌Ag85A重组蛋白激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免疫应答的能力,为新型结核疫苗的设计打下基础.方法 通过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实验
2,4-二氧代-3-哌啶甲酸甲酯钠盐脱羧后与N-甲基苯肼缩合、环合、与4-羟甲基-5-甲基咪唑缩合,最后成盐制得盐酸阿洛司琼,总收率约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