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变形分析的路堑边坡稳定性研究

来源 :路基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ice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托某路堑边坡工程,采用有限元变形分析方法分析现状边坡变形破坏特征,提出合理可行的加固措施,并分析了加固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边坡主要破坏模式是由坡脚开挖、降雨入渗导致潜在滑体强度下降,从而引发表层滑动,原设计边坡的3个工况均不满足工程稳定性要求;边坡采用减缓坡比及坡面系统锚杆加固措施,并在边界外设置截排水沟后,减小了降雨及地下水对边坡岩土体强度的软化作用。
其他文献
为深入剖析安徽省煤矿事故的规律特点,以安徽省2010—2019年煤矿事故数据为统计分析样本,从煤矿演变情况、事故规模等级、事故类型、事故时空分布等方面研究分析了安徽省煤矿事故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安徽省煤矿一般事故起数占事故总起数的93.5%,有效防控一般事故的发生是降低事故总量的关键;淮北、淮南2个国有重点矿业集团是安徽省煤矿事故防控的重点单位;顶板、运输、机电三类事故对事故总量的贡献度最大,瓦斯、水害两类事故则是防控较大及以上事故的关键;每年的4—6月、8—9月、12月份至次年1月份是安徽省煤矿事故的高
山区高速公路设计中,立交方案的选择是制约路线方案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存在不良地质、改扩建、与铁路交叉等复杂条件下,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避免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出现地质灾害。为了确保路线及互通方案的合理性,减少后期施工风险,通过对旬凤高速公路下河枢纽互通三个方案进行综合比选,选择出最优实施方案。
以某城际铁路路基CRTSΙ型板式无砟轨道翻浆整治为例,对无砟轨道基床表层翻浆病害整治过程中底座下注浆工艺进行细化研究,并通过现场试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优化了注浆施工工艺流程。
为了解云南勐捧隧道洞身部位的地应力状况,采用水压致裂应力测量方法在2个钻孔中进行原地应力测量和应力方向印模测定,分析测点附近主应力方向和应力场状态。依据隧道工程区周边区域的应力数据,基于Hoek-Brown准则和RocLab对工程区的岩体强度以及变形模量进行了估算,结合工程附近地应力随深度变化,运用Sheorey模型对工程区地应力状态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该区域周边的应力值整体较一致。
为了准确掌握降雨量与路基边坡滑坡变形之间的关系,在对金温货线铁路K135+900~K136+400滑坡区域降雨量及路基边坡滑坡变形进行长达3年监测的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以前期累计降雨量和累计变形进行样本训练,建立网络关系,并以实测数据加以验证,模型能够对降雨条件下的变形演化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研究成果已作为重要的基础性数据被当地政府管理部门、铁路运营管理单位和滑坡治理设计单位所采用,用于分析预测滑坡变形趋势,指导滑坡应急管理和永久治理,以确保滑坡影响区内铁路运营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对宁夏地区产量丰富的煤矸石与黄土以不同的比例配制土石混合料,研究其作为高速公路路床土的基本性能,利用煤矸石的膨胀性和黄土的湿陷性的耦合作用,解决道路工程中存在的黄土湿陷性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当煤矸石与黄土掺量相同时,土石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分别达到最大值1.78g/cm3和最小值14.2%;随着煤矸石掺量的增加,土石混合料的承载能力呈上升趋势,当煤矸石掺量为50%时,CBR值达到9.6%;随着黄土掺量的不断减少,土石混合料的膨胀量呈减小趋势;综合考虑,建议采用30%以上
选择一组密级配和一组开级配同时进行不同掺量的室内试验,探究自调温材料对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水稳定性能、高温稳定性以及析漏和飞散的影响规律;同时,对不同级配自调温材料沥青混合料路面进行温度观测,探究其调温幅度和边界。结果表明:随着自调温材料掺量的逐渐增多,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不断减小且减小速率逐渐增大,稳定度先减小后增大,动稳定度逐渐减小,析漏损失基本维持在0.5%~0.6%之间;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动稳定度均逐渐减小,对稳定度影响较小;夏季温度高时,自调温路面自动储能吸热,降低密级配路面温度4.0
结合西藏林拉高等级公路勘察设计及施工实施过程中沿线河流侵蚀及路基水毁、隧道涌水及软岩大变形、泥石流、滑坡等主要不良地质特征进行阐述,对青藏高原川藏走廊沿线主要不良地质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以此提出川藏走廊沿线类似不良地质的防治对策。
以某学校场地冰碛土滑坡为依托,基于岩石矿物的化学风化原理,在已有小流域地质环境的调查和场地土工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古冰川冰碛物形成膨胀土的条件和过程、玄武岩区冰碛物膨胀土的形成机制、滑坡异常发育的原因,总结了该类膨胀土的滑坡特征。研究表明:冰碛物膨胀土的形成主要是冰碛物在冰川消融之后,气候转暧,生物恢复,使化学风化作用增强,母岩玄武岩中的辉石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转化为亲水性最强矿物蒙脱石,且由于膨胀土遇水变软,极易形成浅层小型滑坡。
针对《铁路路基设计规范(极限状态法)》(Q/CR 9127—2018)对铁路路堤边坡、路堑边坡、路堤及地基的整体稳定性检算给出3种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及分项系数,给设计者使用带来了较大困惑,对比分析国内外岩土标准,研究关于边坡及堤坝稳定性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及分项系数的差异;结合前期的研究成果,确定极限状态方程及分项系数的通用表达形式;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稳定性极限状态方程及分项系数。结果表明:铁路路堤边坡、路堑边坡、路堤及地基的整体稳定性的极限状态方程及分项系数存在统一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