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千万美元融资的奥秘

来源 :现代工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b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冬天,上海多利农庄一举获得青云风险投资首期1000万美元融资。《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纷纷发表消息和报道。这也引起了我们的强烈兴趣:民营企业融资难,“多利”是怎样成功获得风险投资的?冲着这个问题,我们在岁尾年首时节直奔多利农庄。
  “多利农庄”—— 在中国很少听到以“农庄”命名的企业,它究竟是干什么的?我们的汽车沿着浦东新区川南奉公路疾驶,在靠近浦东国际机场和迪斯尼乐园选址处,便看见多利农庄了。在这块占地1750亩的土地上,放眼望去:清澈的河流,宁静的小桥,围护着密密莽莽的有机蔬菜大棚,好一派现代农业种植的美景。农庄会所宽阔的大道旁,一排排古树名木雄伟地站立着;农庄产品展示中心内,更有神奇高大的立体绿屏,种植着无土栽培植物,可以一茬一茬地收割;还有那比盆还大的南瓜、麻油香味扑鼻的芝麻菜、羽衣甘蓝、香蕉砍瓜、宝塔花菜、观音菜……
  我们在宽敞雅致的农庄多利会所见到了庄主、董事长张同贵先生。张同贵笑眯眯地告诉我们说,这个现代农庄企业已投资了2.5亿元人民币,2010年各色蔬菜销售达到5000多万元。
  
  项目必须要有广阔市场前景
  记者:融资是民营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多利获得国际创投青云首期1000万美元融资,你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有哪些?
  张同贵: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必须明确,所选择的项目有足够的市场。我原来是做物流、国际贸易和矿山投资的,之前也做过川味连锁餐饮。读完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后,我选择了有机农业。为什么?由于三聚氰胺、苏丹红以及毒豇豆等事件,我注意到人们在消费农产品中存在着很多忧虑。我看到很多城里人找乡村的朋友和亲戚,说是帮我养一头猪,不要吃饲料。农民自己也往往是种两块地,一块地种的蔬菜瓜果自己吃,另一块地种的拿出去卖。还有,我们现在吃的肯德基是45天长大的鸡,猪肉是6个月长大的猪,菜和粮食里使用了大量的农药和化肥。为了做这个项目,我研究了上海的农业年鉴,那里有这样的数据:上海市每一亩地农药和化肥的平均使用量,是全国平均水准的四倍!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考虑的已不仅仅是吃饱和好吃的问题,而是更加关注如何吃得好、如何吃得更健康的问题了。
  有机食品市场非常大。据我们了解,在比较发达的国家,如亚洲的日本、韩国,以及中国的台湾和港澳地区,有机食品基本上占到食品消耗量的8%—12%。而在中国,这个数字目前还不到1%。即使在我国上海和北京这样的主要城市,其有机食品的供应量和消耗量也是未到1%。所以,这个市场具有巨大的开辟潜力。我们统计了一个数据, 2010年10月整个上证指数在下降,下降的幅度达到11%,而上海整个城市的蔬菜价格却在上涨,上涨了62%。这种下降与上涨的鲜明对比,可能还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吧。2010年的菜篮子问题,被拿到了国务院常委会上讨论了,这就引起人们强烈的关注。因此,现在大中城市的菜篮子,已经成为市长关注的重要项目。由此,我们想到有机蔬菜的市场份额问题。如果这个市场的份额每年按1%幅度增加,未来5年内,有机蔬菜的市场份额就可达到5%。这样的话,仅上海和北京,就可以达到几十亿的市场需求量。所以,如果我们把上海和北京两个市场做好了,再把全国市场拿下来,你可以想象,这个有机蔬菜的市场前景该有多么广阔!
  
  项目必须要有清晰商业模式
  记者:选准了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项目,是否就能赢得风投青睐?
  张同贵: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光有市场潜力还是不够的,因为投资者要追求获利结果,就非得关注是否有一个清晰可行的商业模式。市场本身并不会提供你现成的商业模式。投资者要看,你的商业模式是否经得起推敲、是否完全可行。我们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有市场就是有赚钱的机会,而模式就是具体的赚钱方法。
  我们要做的事就是种好菜,然后才是卖好菜。现在做有机蔬菜的企业很多,但他们的商业模式都是比较急于求成。比如往往先开一个有机店,然后就想尽办法地做销售,将产品卖出去。因为有机蔬菜的价格是普通蔬菜的3-5倍,他们只看到“有利可图”,而不去关注基地的建设,认为只要把有机产品采购回来卖到市场上去,利润就产生出来了。由于利益驱动,甚至还有人将普通蔬菜冒充有机蔬菜卖出去,坑害消费者,使消费者花了钱却吃不到真正的有机产品。其中还有根本的隐患是,消费者根本不知道他买来的菜到底是不是有机的。
  我们的商业模式,不是先去建超市、先去做销售,而是老老实实地先做好水土的功课,然后才是去卖菜。四年来,我们在1750亩基地上的投资已经达到了2.5个亿。其中,土壤无害化有机转换以及河道及灌溉用水改良就投了将近1个亿。因为,水和土壤是影响产品质量最关键的因素,这样可以从源头上保证有机蔬菜的卓越品质。这是我们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地方。我想,青云资本看重我们的,就是这一点吧。只有这样做,企业才有发展后劲,才能让消费者真正忠实地喜欢我们的品牌。
  今天,多利农庄已获得国内最权威的OFDC中国有机产品认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及欧盟GAP友好农业规范管理体系认证。同时,在运用ERP管理体系、OA管理软件以及CRM客户管理系统,来进行专业化、科学化、透明化管理的极少数有机蔬菜农庄中,多利农庄是其中之一。
  刚才说了如何种好菜,现在再说怎样卖好菜。我们多利农庄的领导人有一个重要的理念:不熟悉的行业交给熟悉的人来进行专业化运作。这个理念对帮助整个企业成长发展,是非常有益和非常有效的。我们的卖菜系统,是来自日本的专业冷链配送以及来自美国的电话客户服务中心,从田间到餐桌,直供会员配送。这一销售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目前在上海,每天有数千户家庭会定时收到多利农庄配送上门的新鲜有机蔬菜,其安全健康的蔬菜品质和便捷周到的服务,不仅得到了众多家庭会员的肯定和支持,也得到了上海锦江集团、上海宝钢集团、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国家会计学院等大批企业客户的充分认可和信赖。
  还是说商业模式问题。蔬菜上市销售,农民辛辛苦苦种菜但不赚钱,而买菜的市民又感觉菜价好高,这个尴尬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主要是中间环节把钱赚去了!这里的中间环节是:一般农民菜种好了以后,由小经纪人到农民家里去收菜,小经纪人将菜转销到大的批发市场,批发市场再批给小经销人,小经销人再拉到城市社区的菜场里去卖。这样一路转过去,消费者买到手的菜,中间至少增加了四个环节。而整个产品利润的70%—80%,都转到中间环节的腰包里去了。所以,农民种的菜被收购时只有几毛钱一斤,而上市时可能已经卖到几元钱一斤了,种植者和消费者都没有得益。其二,农民没有赚到钱,还可能是因为整个物流过程中损耗比较大。中国目前所做的物流尤其是蔬菜方面的,很少有冷链物流。尤其是夏天蔬菜装火车,菜上面搭一个破棉絮,讲究一点的用自来水把破棉絮打湿一下,不讲究的用地沟水湿一下破棉絮,结果菜捂烂了,损耗很大。由此,菜的价格也上涨了。
  而我们多利卖菜,中间没有中转环节,也不进超市,都是自销直销,销售过程中也没有损耗。这样有两个好处,其一是消费者知道自己吃的菜是多利生产的有机蔬菜,吃得放心;其二是消费者无形中也给了我们约束,就是我们的品牌不能砸,这就是告诫我们种植者要加强自律。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产品质量做好。如果我们质量做不好,消费者不满意,他们就会直接找上门,那就影响了多利的品牌。我们这样的商业模式建立后,中间的商业利润全部由我们企业统一加以运用,用于从种植到销售一条龙,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
  
  团队是实现企业成功的保障
  记者:有了潜在市场,还要有开发潜力的商业模式。有了好的模式,如何来执行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多利有没有专业的团队,你认为优秀的团队在企业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张同贵:我们非常注重团队,什么样的团队做什么样的事,团队是实现企业成功的保障。一般来说,做农业的团队绝大部分都是学农业专业的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与商业接触比较少,其惯性运作思维会阻碍农业尤其是现代农业的发展。在管理者中,学工商管理的人又比较少,具有综合素质的人就更少了。因此我认为,农业也应该是商业化的过程,应该按照商业体系来做,应该将商业以及系统管理的理念融入其中,这就需要一支具有共同创业理念的团队。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一支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MBA、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研究生和台湾专家种植团队为核心的管理团队。
  我们团队所做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为企业定位,就是建立多利农庄的盈利模式,并研究它未来的发展方向。当时,以我读EMBA的5个同学为主,再聘请中国人民大学的几位三农专家,大家一起策划。我们将多利项目的发展,定位为“都市性有机农业”,力求打造中国都市有机农业类第一品牌。所谓都市性有机农业,就是除了为都市人提供健康的农产品外,还要为都市人提供一个体验农业、感知农业的场所。
  我们的团队将公司发展分成三个重要的战略部分。首先是建立一个系统和标准化,形成整个SOP的操作流程,这样才能快速地复制和扩张。其次是要形成品牌,没有品牌很难把附加值做出来。目前我们的定位主要是做上海市场,供给上海证交所、酒店和一些比较好的餐饮,以及高端的团体和个人会员。如果我们能在本地市场做成一个第一品牌,或者销售额领先的第一第二位时,企业至少可以存活5到10年。第三,有了品牌以后,就是要建立更大的规模来做供应。我们在规模控制上先锁定上海和北京,再向外省市拓展。现在也有一些海外客商包括麦当劳、肯德基等都大量需要我们的菜。因为,客户需要安全的品牌,这就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商机和广阔的市场。
  更重要的是,去年农业部部长考察多利时给了我们一个新的任务,希望通过我们企业来建立有机蔬菜定量的标准,这个标准将来再演化成国家的标准。因为目前在有机蔬菜方面,国家只有一个定性的标准,而没有一个定量的标准。由此,我们多利的发展方向更明确了:在以发展都市有机农业为核心的前提下,积极建设“物联网农业应用示范基地”,“低碳农业示范基地”以及“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多利农庄还将努力建设成为上海都市有机农业综合示范基地,推动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引领国内有机生态农业走向更加灿烂的辉煌。
  与投资人有相同的价值观
  记者:刚才你讲的关于项目的市场、盈利模式以及团队等三个方面问题,是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比较看重的。就需要融资的企业来说,是否对投资者也有一个选择的问题呢?比如,投资者愿意投钱,而企业并不愿意与其合作?
  张同贵:在融资过程中,最多的时候有3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来找我们合作,我们一个一个地来沟通。可以说,投资者之所以选择我们,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认可我们多利项目的市场前景、盈利模式和优秀的管理团队。而最终,好的风投还非常关注社会责任感。这是青云选择我们,或者是我们牵手青云的重要一点,就是他们与我们有很多共同的理念。选择一个项目,做对社会对人类有意义的事情,自然就会受到社会的认可,朋友的尊重。我们是在做健康的产品,做的是有良心的事,是积社会功德的事。因为吃的东西不是开玩笑的,我为你的健康作出贡献,我赚这个钱是赚得心安理得。于是,我们去年10月成功融资,青云给我们融资首轮1000万美元。同时,我们也和中欧工商管理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农业物联网和低碳农业的示范基地。
  目前,除了这个1750亩都市有机农业的体验中心外,我们在崇明还有一个1600亩的低碳农业基地。未来的计划中,我们将在四川、云南、福建、北京乃至三亚,建设不同的生产基地来满足上海和北京市场的需求。这有两个好处,第一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使之能吃到更好的农产品;第二能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提升他们的劳动价值。
  可以这样说,多利是目前上海规模最大的一家专业从事有机蔬菜种植和销售的有机农庄,我们农庄致力于都市有机生态农业的建设,为消费者提供最安全、最天然、最健康的有机蔬菜,倡导低碳、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们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我们的行列。
  (本文作者陈秀爱系解放日报高级编辑,周稼骏系美国洛杉矶钻石市新闻报资深记者)
其他文献
中国现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与世界企业家同名不同宗,他们出身何处?去往哪里?有何光荣、骄傲与恐惧?在社会与公众对他们时而追捧、时而棒喝的摇摆之间,他们渴望尘归尘、土归土,让一切回归本分与原点。这是一群被套上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助推手”名号却实际上内心有着诸多不安的群体——中国民营企业家。    中国企业家的“起源”  这是一群最近二三十年来被高度关注、频繁提及却整体性面目暧昧、定论摇摆的人,人们管他们
期刊
如果替中国经济画一幅素描,一定是冷热世界两重天。一方面,炒楼市、炒股票、炒收藏、炒矿产、炒农作物……诸多领域的游资,不断搅动着市场,赚钱的人似乎越来越赚钱;另一方面,实业家周旋在资金、政策、技术创新等空间,忙忙碌碌,被调侃为“傻子”。 人们禁不住发出疑问:中国投资市场迅速膨胀现象,到底是正常还是不正常?中国实体企业难以为继,症结何在?     民企老板缺乏的坚守原则   如今的中国市场,存在一种
期刊
民营企业家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啃商学院的教材而企图成为企业家的是四流选择,与成功人士交往而梦想成为企业家的是三流选择,选择自己创业,从小做起不断打拼而想成为企业家的则是二流选择。那么,真正“一流”的民营企业家应该是什么选择?我认为,应当是将以上三种“选择”,按轻重缓急排列,进行杂合交融,互相渗透,总结出自己的成功特色。比如,阿里巴巴网络技术公司和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就是中国一流的民营企业。    老
期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趋加快,跨国投资与海外上市等一系列经济活动更加频繁。2010年,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在上海的舞台上闪耀光辉,其所产生的效应不仅仅是吸引了大量海外投资者,更是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新契机。  2011年,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核心,“十二五”规划拉开了序幕,政府将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在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过程中,鼓励与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
期刊
如果企业希望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在市场上具有持久的竞争力,就必须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整个企业上下一心,凝聚成企业强大的战斗力,这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无往不胜的基石。    肩担责任不推卸  人们常常会视困境为偶然,处于顺境时,却自然而然地邀功请赏。这点与“主人翁精神”背道而驰。如果企业领导者只能有选择地为某些情况承担责任,却对其他情况闪烁其词,你的公司就不可能培养出有主人翁意识的员工。  人们难以
期刊
两年半之前,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公司被美国银行收购。接着,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巨幅下挫,创下9·1 1事件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有人说这是“百年一遇的大地震”、也有人用“金融风暴”比喻这场危机, 世界目光聚焦美国华尔街,华尔街的激荡岁月就此开始,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华尔街金融重组的路径选择  尽管经济学家都说,世界已经进入了金融全球化时代,但现实
期刊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管理理念。“精”是切中要点,抓住运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细”,就是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精细化的核心,就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细分,规范人的行为,强化责任的落实,以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  需要被精细化管理的要素,林林总总、千头万绪,要点何在,从何处下手?从“管人”切入,当属上策,因为人乃组织运营的主体,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大难点和命门。      “各
期刊
2010年年尾,美国《CEO》杂志评出了“2010年度最佳CEO”—— 休·格兰特。这个跟大明星名字相似的美国民营企业家并不被人熟知,他的公司孟山特更不被非业界人士所知晓。这就让人不禁好奇,孟山特是什么公司? 休·格兰特是何许人也?     生物技术巨人  孟山特公司是美国一家历史悠久的民营家族企业,成立于1901年,以制造生产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制品为主。自1980年代末,开始涉足农作物生物技术研究
期刊
不久前,世界银行发布了一份报告,《中国2020:新世纪的发展与挑战》。报告写道:中国将其他国家几个世纪的成就压缩到一代人中,没有其他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如此大的成就。中国在一次完成了两种转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以及从农村社会到城市社会)方面的独特尝试是前无古人的伟业。    A    20世纪90年代后期广泛流传着一种说法,世界上一半的起重机都在一个城市——上海。在那段时间,访问上海的人应该会
期刊
金融指头诈骗  金融诈骗者常在公共场合施展魔术般的手段,一边吸引、转移事主、公众的注意,造成人们视觉的误差,使之大脑产生误断,一边利用指头功夫进行真与假调包,“狸猫换太子”,诈取事主钱财。  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法院曾审理了一起指头诈骗外币、人民币案。18名犯罪嫌疑人共作案113次,诈骗所得达17-19万人民币。他们的方法是:搭识事主后以略高于国家牌价的汇率引诱事主成交,在付出的人民币中故意少付几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