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房枯病的症状及防治

来源 :农业灾害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649666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葡萄房枯病的病原特征、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葡萄曲霉腐烂病;病原;危害症状;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6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3-081-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3.033
  Abstract The pathogen, infection cycle, epidemic law and symptoms of grape grain blight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targeted agricultural and chemical control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Grape aspergillus rot;Pathogen;Symptoms;Control measures
  葡萄房枯病,又名葡萄軸枯病、葡萄穗枯病、葡萄粒枯病。该病分布范围很广,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辽宁、广东等地区。文中对葡萄房枯病的病原特征、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危害症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综合性防治措施,旨在对该病进行科学防控,并为葡萄的优质高产奠定基础。
  1 病原及特征
  葡萄房枯病病原菌的有性阶段为葡萄囊孢壳菌(Physalospora baceae Cav.),异名浆果球座菌[Guignardia baccae(Cav.) Trcz.],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阶段为葡萄房枯大茎点霉[Macrophoma faocida(Via. et Rav.) Cav.],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1.1 形态
  子囊壳扁球形或近球形,黑褐色,埋于病组织皮下,具突出孔口,大小为200.0 μm×180.0 μm。子囊无色,圆柱形。子囊孢子无色,单胞,椭圆形或纺锤形,大小为(15.3~24.0) μm×(6.0~9.5) μm,子囊间有侧丝,线状无色,具2~3个隔膜。
  分生孢子器半埋生在寄主皮下。椭圆形,暗褐色,顶部孔口突破表皮外露,大小为(104.0~320.0) μm×(80.0~ 240.0) μm。分生孢子器内壁密生一层分生孢子梗,短小,圆筒形,单胞,无色,长25.0~30.0 μm,顶端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椭圆形或纺锤形,单胞无色,大小为(16.0~24.0) μm×(5.0~7.0) μm。
  1.2 特征
  葡萄房枯病病菌生长的最适培养基是PDA,光照条件有利于该菌的生长,最适生长温度是25℃,最适碳源为果糖,最适氮源为硫酸铵,菌丝致死温度是56℃经10 min。
  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是25~
  30℃,分生孢子在全光照和全黑暗的条件下均能萌发,光照条件较黑暗条件对孢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在52℃以上。
  2 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果、病穗轴或病叶等病残体上越冬。产生子囊世代地区子囊壳也是主要越冬器官。有研究认为,菌丝体也能在病组织中越冬,翌年春季形成子囊壳。越冬后的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在气温回升、降雨或湿度大条件下释放出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
  3 发生规律
  葡萄房枯病是一种高温高湿病害,菌丝生长适温35℃,在高温多雨的季节,最适于病菌的繁殖。不同葡萄品种间的抗病性存在差异,一般欧亚系统的葡萄较感病,如龙眼等;美洲系统的葡萄发病较轻,如黑虎香等。由于房枯病菌是一种兼性寄生菌,因此管理粗放、植株生长势弱、郁闭潮湿葡萄园发病重。
  4 危害症状
  葡萄房枯病主要危害果实、果梗和穗轴,发生严重时也危害叶片。先在果梗基部或近果粒处现淡褐色病斑,外具一暗褐色晕圈,后逐渐扩大,色泽加深,当病斑绕梗一周,小果梗即干枯缢缩,病菌又从小果梗蔓延到穗轴上。这几个部位的具体发病情况如下:
  4.1 穗轴
  穗轴染病初呈褐色病斑,逐渐扩大变黑干缩或穗轴僵化,其上也生小黑点。致果粒全变成黑色僵果,挂在蔓上不易脱落。
  4.2 果粒
  果粒染病,初仅果蒂部失水萎蔫,出现不规则褐斑。后渐扩展到全果,变紫或变黑后干缩成僵果,在果粒表面长出稀疏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果实着色后发病多。
  4.3 叶片
  叶片染病,呈圆形小斑点,后扩大,病斑中部灰白色,边缘褐色,后期病斑中央散生许多小黑点。
  5 防治方法
  葡萄房枯病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多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生长季节注意雨后排水,并在发病初期及时施用化学药剂,以达综合防治的目的(表1、表2)。
  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结合叶面追肥,每隔7 d喷施2次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77%的速克杀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轮换施用。幼果时不宜使用波尔多液,以免果实出现果锈。病中期结合叶面追肥喷施25%的瑞毒霉和70%代森锰锌混合(又称58%瑞毒霉·锰锌)400倍液,每隔5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即可。发病严重区2次药间隔时间为15~20 d,发病轻的地区可适当延长。全年防治用药提倡选用2种以上药剂交替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宪争.葡萄白腐病、黑腐病及房枯病的区别与防治[J].天津农业科学,2002,8(3):19-20.
  [2] 高术国,苏翠军,贾新军,等. 葡萄房枯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 山西果树,1992:(2):461.
  [3] 任中兴. 葡萄房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园艺,2009(12):87.
  [4] 张冬梅,沙丽,迪力夏提,等.葡萄房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 农村科技,2001(8):13.
  [5] 刘博,杨红,傅俊范,等.葡萄房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7(2):221- 224.
  责任编辑:刘赟
其他文献
清热化瘀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牟平县人民医院曲文华,于友文急性乳腺炎中医称“乳痈”。近2年来我们采用清热化瘀法内服、外敷并用,或单用外敷法治疗本病3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行鞘膜翻转术鞘膜积液患儿40例随机分为Ⅰ,Ⅱ组各20例,Ⅰ组给予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Ⅱ组给予依托咪酯复
<正>在护士管理中,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是深化我国公立医院护士管理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1]。2012年《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2](以下简称指导意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
薄层色谱法在天然产物的分离、跟踪有机反应、柱色谱分离预测试及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以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作为粘合剂,采用倾涂法制备薄层色谱板,考察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兴起。本文将民俗文化与第六产业相结合,提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娱乐活动与乡村资源相结合、纪念品制作与传统手工艺相结合,形成专业组织机构以及专业
分析了模板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方法,根据模板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要求,探讨了相关配套软件的开发,为模板支架的施工提供
在介绍江苏省徐州市某鸭场病害发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临床诊断及剖检、实验室诊断,判定该鸭场发生病害为大肠杆菌病。并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该鸭场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对策。
石竹科繁缕属(Stellaria L.)和孩儿参属(Pseudostellaria Pax)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为了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属下分类等问题,选择繁缕属22种和孩儿参属8种,共30种植物51个形
据调查分析,杭州地区共有63种外来陆生植物和5种外来水生植物。陆生入侵植物中菊科种类最多,占入侵陆生植物的30.16%;5种入侵水生植物分属不同的5个科。原产美洲的外来入侵陆生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