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道德与普遍政治秩序的一体化及其缺失——《大学》的政治哲学解读

来源 :周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3514643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以教为中心,建构了一个教化—道德—政治一体化的世界.朱熹以天理为中心,将教化—道德—政治的一体化理解为普遍本质于个体道德与普遍政治的贯穿与一致;王阳明则以仁心感通为基础,将教化—道德—政治的一体化理解为个体道德与普遍政治甚至天地万物的浑然整体.尽管阳明克服了朱熹进路中道德个体向政治整体跨越的认知间断,以及教化—道德—政治一体化生存的起点或根源问题,但究其根本,二者一样恪守着个体道德与政治秩序的一体性,缺失了世界及其秩序的自在性与自然性,人类社会自身的自在性,他者的差异性和道德、教化与政治的彼此分界、相对独立,最终使得隐逸生存的可能性完全丧失.
其他文献
作者从1400余通汉魏六朝碑刻中搜集了443条引《易》资料,然后将它们分类整理,指出其中多异体、俗体.这些资料虽然有校勘价值的并不多,但少量高频引用仍能有助于易学研究.汉魏六朝时期的大部分碑刻引坤卦卦名写作"巛",极少写作"坤";引蹇卦写作"謇".通过分析并与其他出土材料比较,文章认为早期坤卦卦名写法有两系,一系写作"巛""川",还有一系写作"坤",而清华简《筮法》和王家台秦墓易占简中坤卦卦名的写法均属于此系."謇謇"兼指言语和行为,是正直义,汉魏六朝时人并不将"謇謇"理解为进谏.
历代易学家对巽卦《大象传》"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的解释主要是从君民关系角度,以君子发布命令告于万民为中心,围绕着"随"有"顺"义、"巽"有"入"义、"申"有"重"义、"风"有"萌"义及"八风"各有其时以成其"养物成功"之能四个向度展开,或取其一、或相杂糅。周代铭文中常见的册命用语"■……命"为"申命"之源初义,主要表示时王对先王册命或时王前命的沿袭与维护。"申命"所代表的重命制是维系周代分封制与世卿世禄制的制度保障,也是天子掌控诸侯和臣僚的重要手段。对《大象传》"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的解读应当从君
结合先秦儒家典籍的记载,《周易》豫卦《大象传》的"祭天配祖"或者说"严父配天"的观念,主要有两种解释模式,差异在于对"亲亲"与"尊尊"的不同侧重.宋代之后,主流儒者格外强调"非天子不祭天",朱子更是对"严父配天"的言论提出质疑,认为孝亲之心不可逾越制礼之节.与此对立的观点主张士庶皆可有配享之意,并指出其中蕴含着孔子"以亲亲救尊尊"的隐微意图,原因在于三代之后的"天子"发生德位的分离,而孔子之意在于褒崇美德.天帝与祖考之间存在张力,然而儒家传统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和豫,以"理一分殊"的方式消解天人之间的张力.
在宇宙自然观上,老子认为宇宙自然是有机的、活的系统,动力源与创造源在系统之中。在社会历史观上,老子认为由大道之世到暴力相向的文明墮落是一自然历史过程,人无力扭转,并表达了一种乌托邦思想。在人文价值方面,老子倡导慈悲博爱的精神。在人格追求方面,老子提倡强毅坚韧、独立有为的人格。
上世纪90年代起,施维、邱小波、李尚信、李申、郭彧等学者辛勤搜集,先后出版四种易图著作,共获得易图4000余种,对易图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以来,“易图集成与研究暨数据库建设”课题组全面搜检海内外有关文献,从620种著作中采获易图12513种,极大地扩展了易图的覆盖面,在搜集的整全性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让学界及时了解此一成果,本文列表展示明代以前著作中的易图概貌。
作为桐城方氏几代人"随时拾薪"的成果,《周易时论合编》不仅对宋明诸家易学多有采撷,更试图以"时"贯通象数、义理之学.在方氏易学中,"时"具有时义、时用、时中等多重内涵.通过阐释时义,方氏对《周易》乃至万事万物的变化发展做了新的诠释,提出"有开必先,圣人因时宜之"的思想;在吸收、改造邵雍"元会运世"说的基础上,方氏提出了"午会之时,万法咸彰"的时用思想;在形上学方面,方氏提出了即体即用、寂历同时的时中思想.方氏的原创命题兼具新意与思想深度,他对传统哲学范畴、问题的理解较之传统观点亦有重大推进.
浙江日报讯 5月28日上午,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建设法治浙江决议实施15周年座谈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家军出席并讲话,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梁黎明主持会议。  袁家军指出,决议实施15年来,全省各级人大在法治浙江建设中承担了重大责任、发挥了重要作用。15年来人大推进法治浙江建设的实践,生动昭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有力推动了党的主张转化为国家意志和人民自觉,有效服务了全
期刊
明代“气学”心性论建构存在两种不同的路径,分别以王廷相的“性由心主之”与吴廷翰的“心由性主之”为代表.王廷相建构了现实、动态的人性论,其“性由心主之”理论将人心设
通过全面辑校《永乐大典》残卷所引《周易》经、注、疏、释文,可知《永乐大典》所引《周易注疏》的底本存在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是《大典》所引《周易》疏文的底本是业已失传的宋十行本,所引《周易》经、注、释文的底本则是一个与台北"国图"藏本近似而今已亡佚的宋刻纂图互注本.第二种可能是《大典》引《周易注疏》的底本是一个结构与日本关西大学所藏《尚书注疏》相似的经、注、疏、释文、重言重意互注俱全的宋本《周易注疏》,其经、注、释文、重言重意互注来自亡佚的宋刻纂图互注本,疏文来自宋十行本.《永乐大典》引《周易》经、注、疏、释
汤一介对“中国解释学”的肇始之功与悉心推动业已成为学界共识,而其在《周易》解释学方面的卓识与事功则多为所掩。汤一介在西方解释学的影响下提出并系统讨论《周易》解释学,力图以此发掘中国经典的内容与文化特质,为当代易学发展开辟了新的论域。这也是汤先生自身哲学思想与体系的推进,是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的新进展,以及世界哲学的扩充与发展趋势。其主持的《儒藏》编纂与《中国儒学史》编订则体现了古代经学、易学在当下的发展延伸与方向转变。汤一介的哲学思考与文化业绩,将在数字人文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