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CT技术用于泌尿系结石临床诊断的研究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t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低剂量CT技术用于泌尿系统结石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黄梅县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收治的80例疑似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CT及低剂量CT对80例患者进行扫描,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比其诊断效能及辐射效果。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阳性共68例,阴性共12例;低剂量CT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CT检查;低剂量CT的CTDlw、DLP均低于常规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剂量CT技术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检查,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该检查敏感性较高,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 低剂量;CT技术;泌尿系统结石;辐射剂量
  泌尿系统结石指的是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等,是泌尿外科最为常见的病症,发病机制主要与感染、尿道狭窄以及前列腺增生等因素相关[1]。发病后将会导致患者出现血尿以及尿痛等状况,若长期得不到治疗,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极有可能引发急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2]。因此,尽早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诊断,并在确诊后对其开展针对性治疗,才能尽早缓解疾病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3]。近几年,低剂量CT凭借其图像质量、微创性以及清晰度高等特点,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基于此,本文就低剂量CT技术用于泌尿系统结石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黄梅县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收治的80例疑似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42例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年龄22~70岁,均值(45.64±5.24)岁;结节直径2.5~5.3cm,均值(3.45~0.32)cm;病程1~21个月,均值(11.21±1.23)个月。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经X检查确诊为肾结石的患者;②结石直径≥2.5cm;③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②认知功能存在障碍的患者;③合并心血管疾病者。
  1.2 方法
  常规CT检查:让患者采取仰卧位,并将正确的呼吸方式告知患者,让患者在充分吸气后屏住呼吸。随后将多层螺旋CT管电流调节为350mAs,管电压为120kV,旋转球管时间保持在0.5s,螺距为0.6。
  低剂量CT检查:检查前让患者饮用300ml纯净水,以此充盈膀胱,随后让患者采取仰卧位,将多层螺旋CT管电流调节为30mAs,管电压120kV,旋转球管时间0.5s,螺距0.6,扫描范围以肾脏上端开始直至耻骨下端。
  扫描结束后将数据传输至工作站,对扫描图像进行重建,并由两名经验丰富的阅片医师对檢查图像进行阅片。
  1.3 观察指标
  (1)将病理性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低剂量薄层CT和常规CT的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并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2)对低剂量薄层CT和常规CT的辐射效果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处理工具为SPSS 22.0统计。计量数据比较行t检验,计数数据比较行χ2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常规CT、低剂量CT检查结果比较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阳性共68例,阴性共12例;常规CT检查结果显示,真阳性60例,真阴性5例,误诊7例,漏诊8例;低剂量CT检查结果显示,真阳性67例,真阴性11例,误诊1例,漏诊1例,见表1。

  2.2 常规CT、低剂量CT诊断效能比较
  低剂量CT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CT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常规CT、低剂量CT辐射效果比较
  低剂量CT的CTDlw、DLP均低于常规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泌尿系统结石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代谢紊乱、尿路梗阻以及感染等[5]。既往研究中[6],临床主要采用常规CT对疑似泌尿系统结石患者进行检查,虽具有一定效果,但该检查方式的辐射剂量较大,在检查时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伤害。如何降低CT检查的辐射量,是临床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1990年有学者提出了低剂量CT扫描技术,虽然应用低剂量CT检查时,会降低扫描图像的分辨率,但不会影响到病灶组织以及相关结构的正常呈现,一方面可清晰显示出病变特征;另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检查时的辐射量,减轻高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7]。自适应迭代重建(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是保证低图像质量的技术,通过该技术对低剂量薄层CT扫描的图像进行重建,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CT扫描的辐射量以及图像噪声,近几年,ASIR技术在CT检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8]。能谱成像(spectral imaging,GSI)是一种崭新的成像技术,可直接使CT成像由宏观研究转变为微观研究,可有效提高病变组织来源、性质以及范围的诊断价值[9]。将ASIR与GSI技术应用于低剂量薄层CT的诊断中,对提高低剂量薄层CT诊断准确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CT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CT检查(P<0.05)。说明低剂量薄层CT的扫描效果颇为良好,可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重要的诊断依据,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是一种前瞻性的剂量调控技术,主要由Z轴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和角度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组成,NI指的是预设参数,一但NI升高,图像噪声水平将会随之升高,而辐射剂量则会降低[10]。采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时,利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管电流进行调节,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低剂量CT的CTDlw、DLP均低于常规CT(P<0.05)。结果表明,对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开展低剂量CT检查,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查的安全性。低剂量CT在泌尿系统结石的鉴别诊断价值虽高,但本次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病例较少等,望临床在今后研究中扩大样本量,才能进一步提高诊断的真实性及可靠性。
其他文献
我国目前近视眼的发病有低龄化、严重化的趋势,长此以往,会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素质。  近视眼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目前所能做的就是从改善环境的角度出发,延缓近视度数的加深,但是已经形成的近视眼没有办法治愈。儿童青少年一旦发现有近视眼的倾向,要去眼科专科检查,建立视觉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全身和眼部的症状,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以及眼部的屈光度、视力、眼轴、眼底、角膜曲率等,半年复查一次
期刊
【摘要】 目的 研究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研究组(n=18)与对照组(n=18)。对照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式后的生活能力、肢体功能、并发症发生以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后的MBI(日常生活活
党的政治建设是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基石,既是新时代背景下坚持党对公立医院领导的必由之路,也是公立医院建设的重要任务。当前,公立医院党的政治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时代发展对党的建设的更高要求、基层党支部工作薄弱、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等。这些都对新时代公立医院党的政治建设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以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为核心,通过坚持党的领导,严肃党内生活,加强党性锤炼,强化基层组织,加强政治监督等,探索新时代公立医院党的政治建设强化路径,推动公立医院党的政治建设往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