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什麼味,同志告訴你?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22ss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陣拱王、擁朱聲浪後,加上吳敦義的鴨子劃水,卻發現最終是“柱柱姐”殺出一條血路,成為中國國民黨最真的“女漢子”。綜合民調近46%的高空躍過國民黨30%的防磚門檻,在對比式中仍有40%僅僅落後小英3%左右,一時間國民黨傳統藍興奮異常,終於有人應戰、敢戰;但民進黨似乎大加嘲諷,暗示這是國民黨有史以來“最弱的總統候選人”;國民黨本土派,大部分是擁護王金平的禁衛軍,大喊國民黨要分裂,處處要卡“柱”,還沒到7月19國民黨全代會提名,針對洪的鬥爭便一波波接踵而至。國民黨要不要挺“柱”,國民黨能不能挺住,似乎伴隨著“小辣椒旋風”賺足媒體版面。咦,最近小英呢?消失不見,還是等著躺進總統府?
  在一起不如喬一喬
  不少研究世界政黨興衰史的朋友,看慣了政黨內的爾虞我詐,卻總看不厭國民黨這群“大佬”的你方唱擺我拆臺的戲碼。不等6月12-14日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初選民調進行,公開發表聲明說能力不夠無法擔當的王金平院長,突然民調進行前四天公開對媒體來了一句“對黨的決策義不容辭”,瞬間顯示了他對中國國民黨一路走來的忠心耿耿,隔天更來了一句“話頭禪”:要選的人不一定會選,不選的人也不一定不會選。此話一出,不用你我細說,大概我們知道王院長在“開示”什麼天機了,此招一舉拉回挺王派支持者,讓他們絕對在民調中抵制洪秀柱,甚至偏幫蔡英文,所以這4成的破磚民調,不僅有的是綠營選民的策略性灌票,也成功將王金平在本土藍中的鐵票部隊排除,所以高民調高興一晚就好,明天才是最大的挑戰。果不其然,無語問蒼天的老王,算來算去不如老天掐指一算,斷了自己的所有後路:做不了黨徵召的候選人,立法院龍頭大座因為黨內不可能第四次為其修議長條款而失之交臂,行政院長遙遙無期,未來朱立倫辭職後的黨主席大位也搶不到,更別說馬英九總統關愛的眼神了。所以只能不斷由王系立委,或者擁王派中常委林榮德之流不斷放話修理洪秀柱。剎那間,你可能有那麼一絲錯亂,這是民進黨和國民黨的總統路競爭嗎?怎麼好像只有國民黨內不同山頭的角逐?王金平拉著洪秀柱的手,高呼“國民黨真的團結了,為了台灣義不容辭”的時候,就知道國民黨不會團結了,到了為自己義不容辭的時候。因為百年老店的國民黨可是全世界數一數二的“喬家大院”,政策靠喬,人事也靠喬,黨產更靠喬,沒有他喬不到只有你我想不到。
  所以為了自己喬一喬的戲碼上演了,聯合報6月29日公佈的最新民調顯示,在各種複雜的挺洪情緒夾雜,藍綠加持的浪潮退去後加上近兩周鋪天蓋地對洪秀柱的“急統”抹紅,家事、學歷“抹黑”,洪秀柱以33%輸蔡英文的45%,引得挺王派洋洋得意。看吧,蔡英文囊括了民進黨支持者9成的鐵票支持,反觀洪秀柱只獲取國民黨6成8的支持者力挺,還有23%選擇支持蔡英文,瞬間又讓人一時錯亂,這是超越藍綠後全都變成綠了嗎?藍皮綠骨,還是藍皮王骨,究竟國民黨鬧哪樣,挺王派要哪樣?你要的,可能大家還真不懂,畢竟從這裡就看出來百年國民黨淪落至此,讓人不甚唏噓。過去國父以三民主義號召,構建中國國民黨“天下為公”的理念,這二十年來,李登輝出走帶走一批本土派,宋楚瑜出走帶走一批實力藍,如今王金平又要夜觀星象,不知投奔何營,一個泱泱大黨沒有理念,失魂落魄到如此也難怪要被歷史洪流所吞噬。昔日,志同道合堪稱同志,今朝,只有鬥爭、謠言才是黨內同志的專利,人性在權勢面前那裡(同“哪裡”)還會有一點餘地。
  辣炒空心菜,到底什麼味
  有人說洪秀柱掀起了一股“洪流”,帶來了一陣“小辣椒旋風”猶如2014柯文哲市長的“白色力量”,也有所謂的資深媒體人周玉蔻之流說這是“義和團”式的自我膨脹,一個缺乏國際觀的草包在取暖。事實如何,相信選民心中自有衡量,是不是包含媒體人在內的每一個人都能經受歷史檢驗、人心公評,到了該抉擇的時候人民還是握有權利。但不可否認,外界一陣亂哄哄,到處看衰洪秀柱之時,洪秀柱引發的社會現象倒是真真在在。大概二十年來除了趙少康等人,少有人在國民黨內說出“反台獨”、“反反核”類似的對抗聲浪,先不談議題本身的爭議性,但一股股扭捏作態、似是而非的風潮下,有個從政25年的資深女性敢講就代表她的參選從一開始並沒有為了討好更多的選票,而是凸顯一種理念,過去二十年,我們經歷過“中華民國在台灣”,經歷過“中華民國是台灣”,政治人物也告訴我們“台灣是中華民國”,因為台灣代表主權體,中華民國只淪落成為了國號。年輕人覺得事實如此,中年人在二十年的變幻中早已沉默不語,老年世代唏噓不已,感慨國家淪落,世代的差異讓“中華民國”反而成為最燙手的山芋,對岸老共也不願談起。不管認為洪秀柱是“急統”還是“深藍”,但提到了一個“中華民國”共同表述,至少是大時代裡保守派最後的吶喊,也或者能夠真正喚回不同時代的記憶,讓大家能夠真正擺脫一次選戰激情,認真思考在中國大陸、美國(日本)兩大強權之間,台灣要走一條怎樣的路才是一條正確的康莊大道,是政客的嘶吼與民粹操弄、還是政治家走在時代前列的引領亦或者民意浪潮的蜂擁所致的方向,沒有人知道答案,就像如今的台灣沒有方向一般。所以洪秀柱的出現至少讓我們多了一種思考,也多了一種選擇,選擇政客還是政治家甚或自己,都在台灣人的一念之間。
  洪秀柱大談“中華民國”國家理念,一石激起千層浪。反觀小英,來一句“維持現狀”,引得馬英九率先跳出來問蔡小姐是要維持現在的和平現狀還是七年以前的阿扁時代的衝撞對抗的現狀。小英說是維護過去二十年兩岸累積的現狀,但是罵了馬英九七年的“親中賣台”的現狀,小英怎麼能維護呢,這一點怎麼對得起綠營裡那些風雨無阻走上街頭的支持者呢!再談經濟政策,柱柱姐提出從“開放環境、公平競爭、產業創新”的方向來推動台灣經濟結構轉型,力推中小企業成為台灣“市場新力量”,肯定兩岸服貿也支持對兩岸政策進行立法審查一定程度上緩解民眾疑慮;反觀小英提出從台灣走向世界,避免擁抱中國,但是對於ECFA等就從對抗變成對前朝的概括承受,在立法院下個會期也不排除對服貿法案的審查。再有如閣揆同意權,過去小英領導民進黨主導修憲,強調必須推行閣揆同意權,突然間不知道是自己百分之百當選無疑還是受到什麼力量感召,絕口不提閣揆同意權;而柱柱姐直接提出自己就算當選也毫無疑問推動閣揆同意權,規範總統權限,不至於出現憲政危機。類似廢除死刑的議題,醫療看護資源與待遇等問題,似乎柱柱姐每次出拳都是實實在在,小英的模糊策略不知是自身還沒想清楚所以沒辦法說明白,亦或是根本就不想講清楚說明白,反正就像“台灣國”獨派聚會上,獨派大佬所說的那樣,先讓小英取得政權,建國到時再說。一樁樁、一件件可以看出兩位女性候選人截然不同的風格,2016確實精彩可期,因為沒有人絕對鐘意哪一個,有人說“辣炒空心菜”,但辣椒畢竟不能多吃,空心菜才是主料;也有人說唯有剩下的辣椒才能笑到最後,空心菜在你一言我一語的政治口水中也會被慢慢“消化”,事實如何,也只能且行且看。   柱柱姐的七傷拳VS
  小英的移魂大法
  未來,柱柱姐和小英都存在很大的缺陷。柱柱姐雖然實心,但使用的卻是七傷拳,此拳法出拳時聲勢煊赫,一拳中有七股不同的勁力,或剛猛、或陰柔、或剛中有柔,或柔中有剛,或橫出,或直送,或內縮,敵人抵擋不住這源源而來的勁力,便會深受內傷。但如果是內力未臻化境的人來練,就對自己傷害最大。人體內有陰陽二氣、金木水火土五行,一練七傷,七者皆傷。所以所謂“七傷”,乃是先傷己,再傷人。目前來看,柱柱姐對外關於訪美、王金平未來動向等議題卻是傷了國民黨內的自家人,對於小英似乎完全失去了衝擊力,未來努力修煉的方向,應該是先強化內力,整合內部,誠如聯合報反應的國民黨內部分裂的事實一般,才有可能出拳殺傷對手。如果不及時整合內部,不等辣椒上菜,親民黨主席老宋早就把本土派整盤端走,雖然當年李登輝與宋楚瑜完全決裂,本土派向來不愛宋楚瑜,可政治就是如此,昨天的拳腳相向換來了明天的稱兄道弟,你我市井小民,怎能琢磨?
  再看小英,從2008年民進黨的廢墟中帶領綠色執政重生,某種程度上確實有獨特的魅力,從八年前政壇小龍女的非典型到如今成長為典型的政治人物,也確實經歷過一番廝殺,高學歷、沉穩、家世顯赫、女性一時間似乎各種優勢都向她靠攏,可是,這樣的場景不覺得似曾相識嘛!馬英九與她同是政大教授,一路受提拔進逼總統大位,高學歷、高財富、高人脈這種傳統國民黨候選人的條件今朝成為民進黨的優勢,小英的“移魂大法”確實也練就得爐火純青,很多人一時也接受了。若7月19,洪秀柱確實在“關關難過,關關過”之後正式獲得國民黨提名,未來兩個女人的戰爭中貧富、階級、經歷是否都會被一一檢視,藍營名嘴唐湘龍曾經說國民黨本來想徵召出一個黨內“天菜”,結果無巧不成書地找到了蔡英文的“天敵”,對蔡英文來說,未來即使勝券在握,但這場仗並不好打,傳統針對國民黨的黨產牌、權貴牌、通共紅牌似乎都有些難以輕易奏效。同時,關於對台灣未來諸多的政策,蔡英文竟然沿襲了馬英九的路線與政策,某一瞬間甚至讓人以為小英成為了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所以“移魂大法”練過頭,可能自己都忘了自己是誰了,雖然“四大本為空”,但在俗世的政策上還是奉勸小英多多研擬切實的政策才是上上策。
  歷史本來就是一台不斷翻印的影印機,更是是一台高清照相機,照出了政治人物昨是今非的嘴臉,也照出了人民在政治爭奪中的無奈犧牲。未來,似乎我們該有一個新的味道,辣椒什麼味,你我都還不知道!
其他文献
文學是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作為寫作者自然應立足現實,以反映時代變革,民眾喜怒哀樂為己任,弘揚真善美,鞭撻假惡醜,把普世價值植入人心,推動時代和諧進步發展。二十年來,本澳寫作者正是遵循這一原則,文學創作取得豐碩成果。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出版了大量小說詩歌散文等專輯、叢書,令外界刮目相看,一改“澳門沒有文學”的看法。追根溯源,澳門文學自覺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澳門筆會”的成立,澳門文學
期刊
網絡時代: 人人無所遁形  網絡對政治、生活等各方面帶來了影響,甚至傳統媒體的模式也受到了網絡的改變,從平面媒體到電子媒體,到後來網絡出現的時候也把網絡當作一個媒體,這是一種新媒體的操作辦法,就如同說從平面媒體到電視媒體過渡時期,人的行為模式在當時有相當大的轉變,同樣從電視媒體到網絡媒體有更大的轉變。我們可以看到在平面媒體的時候,平面媒體在採訪過後,還需要修改、編輯等工作,當事人想透過肢體語言、情
期刊
近期,全城熱點莫過於又一次成為輿論焦點的澳門輕軌。自從2002年政府提出建設澳門輕軌的構想方案,至今歷時十二年,可謂風波不斷,漣漪連連。當中,尤以路線走向之爭,工期一再拖延,建設成本連番數倍,成為種種拖累輕軌進展的社會紛爭,面對本澳城市交通負荷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亂像,人們不禁要問:這個讓澳門市民望穿秋水的輕軌,究竟還要等多久?  路線之爭 從未停止  自澳門輕軌工程提出以來,多次進行了公開諮詢,輕軌
期刊
看病難一直是澳門眾多社會問題之一,本澳醫院少及醫療素質不高讓大部分市民心生不滿。近期,尾骨受傷的本澳十七歲青年將山頂醫院、衛生局、教青局等政府部門再一次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自從一零年三月患者於所讀校內臀部落地受傷後,漫長的求醫之路不單沒有讓陳同學恢復,反因病情的拖遝致使他四年來終日坐寢難安。此外,巨額的醫療費也是讓這個單親家庭承受不起,更令他們絕望的是四年期間有關政府部門的不聞不問和推脫責任。 
期刊
在澳門小城高樓林立,扶手電梯和升降機(統稱電梯)為市民出行提供了無數的便利,相信很多市民都認同電梯的不可缺失。隨著城市發展,一座又一座高樓大廈日漸殘舊,又有多少電梯同樣是經過歲月的洗禮,隨時有著突然壞車立的危機呢?今期由記者帶大家去走一趟,看看城中各區高樓大廈電梯的現狀。  殘舊電梯 計時的炸彈  在全澳門,據報共有扶手電梯和升降機約六千多部。隨著城市發展,扶手電梯和升降機的數量只會日益增加,而絕
期刊
李健立(澳門保險專業中介人聯會會長):  ——“將現時醫療券改為內地的醫療門診卡,市民可累積享用這一福利政策,甚至將醫療券過渡作一部分醫保費,這樣醫療券的作用才可真正幫助到市民。”  現時公共醫療體糸存在睇病難、排期長、市民對本澳醫療系統冇信心的問題,很多人一旦有病,第一時間考慮的並不是本澳醫療系統,而是寧願花錢去中國內地或香港使用自己認為有信心的醫院。最重要的是,很多人認同政府在醫療系統投放了巨
期刊
發現並選拔任用人才後,還必須建立並健全與工作業績緊密聯繫、充分體現人才價值、有利於激發人才活力和維護人才合法權益的激勵保障機制。這也是構建人才培養長效機制以及做好人才工作的關鍵環節,其目的在於激發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和創新熱情,充分發揮人才的有效作用,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否則的話,沒有一個好的激勵保障機制,人才即使被發現並任用,其作用的發揮必然會受到影響,嚴重的話還會造成人才的流失甚至浪費。因此
期刊
素人的市長,也開始學著做功課,凡事不能講太快,三思而後行,也開始謹慎面對媒體,因為作為政治人物,失言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在台北的SNG連線面前,一句話很可能帶來的就是辭職下臺,當政治與媒體連接大眾時,這頭巨獸容易衝動也很容易暴怒,民主和民粹本來就是一線之隔。  前 言  選後,一樣的台灣,異樣的心情。民進黨疲於慶祝,排兵佈陣還不忘數十位縣市首長齊齊宣誓要求放阿扁;國民黨一如來襲的寒流般,從中央檢討到
期刊
由6月21日至9月20日,旅遊局舉行“論區行賞”蓋印章活動,活動期間,旅客持《論區行賞》蓋印咭到四條路線內的指定蓋章點收集印章。集滿同一條路線內的3個印章,可獲得紀念品一份。集滿四條路線內的所有12個印章,可獲得特別紀念品一份。如遇景點休息日未能蓋章,可憑當日仍開放之景點印章換取紀念品。  換領禮品及蓋章地點分別是“歷史足跡之旅”路線中的議事亭前地(澳門商務旅遊中心內)、同善堂歷史檔案陳列館、“鴉
期刊
自從發生5月27日的“二萬人上街抗議”和29日的“七千人包圍立法會”後,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隨即從善如流地擱置“離補法案”並頻頻與親政府的建制派(傳統)社團領袖會面,這一連串行動是否能夠長久地解決澳門特區政府面對的管治危機呢?  澳門正面對著種種挑戰  澳門是一個新興的經濟高速發展地區,造成澳門在2004年5月“金沙賭場”開幕之後經濟高速發展的種種因素中,當以“賭權開放”、“港澳個人遊”的逐步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