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转型中的颠覆与创新

来源 :商业2.0·豫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a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大伙儿面前应有尽有,大伙儿面前一无所有;大伙儿正在直登天堂;大伙儿正在直落地狱。
  用狄更斯《双城记》中这一段话来形容传统媒体人此刻的心情再合适不过。从新媒体、自媒体的兴起,在纸媒自救和纸媒必死的种种报道中,传统媒体转型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那么,作为以各地域商人为主要传播读者和服务对象的商人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布局和重生?商人媒体如何成为保留纸媒的最后一块值得挖掘的土地?
  10月18日,一年一次的全国商人媒体联盟研讨会在郑州举行,来自《浙商》、《苏商》、《徽商》、《新晋商》、《川商》、《闽商》、《赣商》、《天下楚商》、《滇商》、《冀商》、《天下吉商》,以及此次会议的东道主《商业2.0豫商》等国内14家商人媒体主要负责人论剑郑州,以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转型为主题展开热烈探讨,呼应着背景板上的主题“布局和重生”。
  与会的嘉宾普遍认为,衰退是必然要面对的,纸媒体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传统媒体需要重新在新媒体时代思考新的模式和生存哲学。
  那么,新媒体时代我们还要秉承“内容为王”的理念吗?与会嘉宾给出了一致的答案,内容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浙商》杂志出版人朱仁华的观点是“内容产品化、产品服务化”,对于纸质媒体来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从信息思维和媒体思维,转向产品思维,构建影响受众的价值判断和生活方式的媒介产品,才是创新突破的关键。
  《苏商》杂志总编辑俞文勤以“存在感和强关系”给出转型的观点:传媒的一切事业与生意,无不是建立在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这个基础之上的。在互联网时代,媒体人的存在感如何,关键还在于我们能否少一些新闻人的色彩,多一些企业人的心态,尽心竭力为商人群体提供“高性价比”的内容和服务,并在不断满足其需求的过程中与之形成“强关系”。
  如何形成与商人群体的“强关系”?不同的商人媒体有着不同的“招数”,《闽商》杂志总编辑张建春围绕数据库展开经营和服务,《新楚商》出版人李玉申打造“投融资俱乐部”和“艺术品贸易平台”,以及《新晋商》常务副总经理马得原给企业家进行更贴近的服务,成立公关公司和地产代理公司等。
  从这次研讨会来看,传统媒体尤其是商人媒体向服务平台转变,从内容不断延伸出贴心的产品和有效的服务,才是“布局和重生”的关键。
  三年前,全国商人媒体联盟在杭州成立。联盟的宗旨是:传承传统商业精神,创新现代商业理念;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商人群体间的融合;为民营企业发展呐喊,共同推动新的商业文明。
  朱仁华 《浙商》杂志社社长、出版人
  从目前来说,新媒体都是赔钱的,新媒体怎么布局,我们还是要量力而行,这个东西我们是要做的,但是不要投入太多的精力,我们主要的精力还是要放在怎么样来打造一个平台上面,也就跳出了杂志,跳出了媒体公司,去做一个平台型的东西。通过整合资源来把内容产品化、产品服务化,这是我们浙商传媒一直在探索的路子。
  下一步怎么把平台做好,在平台上面打造更多的产品,然后进行更多的服务,这些我们目前的考虑。另一点就是把微博微信做好,扩大影响力,把交流圈做好。
  我们现在做的是学游购,学就是培训这一块,要继续做好做大,成为新的增长点;游就是旅游,今年成立了浙江天下旅游有限公司,预计明年会有较大的增长;购,就是卖产品,在这个平台上整合更多的为我们企业家服务的产品,线下电商的模式肯定是我们这个平台要做的,我们坚定地依靠我们的读者,我们的优质群体,怎么样深耕,怎么样把他们的需求更好地掌握起来,然后去卖这些东西,这一点大有作为。
  韩新东 《徽商》杂志总编辑
  我们的方法就是三句话,第一个是做强主业,第二是做大副业,第三是做优创业。这个主业就是要牢牢抓住我们的内容,同时在人才队伍的培养上,在主流媒体的认同感上下工夫。做强主业恰恰是我们找到自信,找到定位,找到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做大副业就是徽商要打造的五大平台,从内容平台到网络平台,到企业家的平台,到我们的研究平台,到我们组织的平台。这个副业既是资源的整合,也确定我们在传媒当中的话语权。做大副业就是由做强主业产生的一个边际效应,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个效应。做优创业就是要牢牢依附着我们商会资源、企业家资源、理事会资源、徽商联盟服务中心资源等,架好一个很好的未来可以稳健发展的平台。例如我们推出的品牌活动,徽商奥斯卡,两年一届,第二届徽商奥斯卡这一单项活动我们收入上千万,光网络投票这一块就有三百多万,而且网络投票只是我们打开渠道的一个通道。
  俞文勤 《苏商》杂志总编辑
  媒体现在的变化正由影响力向凝聚力时代转变,对于商人媒体来说,我想最重要的就是从关注影响力到关注凝聚力,你到底有多强的凝聚能力,把人凝聚。对于媒体来讲,对于商人媒体来讲,我们的盈利模式从本质上来讲已经是从影响力,向凝聚力,再向我们的购买力转变,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动员市场的营销能力和购买能力,直接决定你在大客户中的影响,这是一个趋势。
  我们不是在跟我们同行的传统媒体在竞争,我们在跟一个强大的互联网思维下的硅谷思维下的新媒体在竞争,现在是平台的竞争。从内容到平台的竞争,本质上来讲,竞争的是什么?是关系,是建立一种强关系,是建立面向商人群体的强关系。现在的媒体应该做加法、减法和乘法、除法。要做加法的是内容和载体,特别是载体,而做减法的就是我们的盈利模式,在经营的手法上面,不要去想做全。做乘法就是利用我们的品牌和资源,构建战略合作联盟。做除法就是一定要除掉依附于我们这个平台,想利用我们这个平台掏空我们的资源,同时给我们带来不好影响的那些人,要优化我们的小圈子。
  于 莉 《商业2.0豫商》杂志执行总编辑 总经理   3年前,在杭州,刚刚成立一年的《商业2.0豫商》找到了组织。几年来,在南京、在安徽,一年一次的聚会伴随着杂志的成长。作为全国商人媒体联盟的一员,内心充满了温暖和自豪。
  《商业2.0豫商》创刊4年来走过了一条探索、成长、阵痛、转型之路,大家可能还记得安徽我发言时的感触。2012年是杂志最艰难的一年,那年冬天,我办公室随手插上的枯柳枝,竟然发了绿色的芽。从那一天开始,不论有什么困难,我们再也没有退缩过,我和我的团队以冲锋的姿势迎接2013年。2012年底成功召开了“第四届豫商年度峰会”,到会800多人,除年度人物外,新推出十大产业集聚区,为2013年打下了基础。
  今年,调整杂志内容及版式,增加投资与公司板块,增加星公司栏目,关注豫商好项目,关注中小企业好的商业模式。追求内容的实效、有价值、微观、服务性、注重方法论。设立新媒体部,注重微信微博营销。调整战略,打造平台,拓宽赢利模式,用“创新”把杂志内容、年会和豫商创新工社和豫商成长营紧密结合。今年已经举办了近10场有影响的大活动。2013年豫商年度峰会暨创新工社·豫商成长大赛即将拉开帷幕。让我们点燃心中的火炬,照亮前行的路,温暖同行的人。
  张建忠 《闽商》杂志总编辑
  闽商杂志在去年把做电子数据库作为重要的一块,把所有建立联系的企业都建立了数据库。我们闽商在异地有738家商会,包括省级地级县级以上的商会,从2007年开始我们做细致的探访。数据库建立之后,为我们闽商俱乐部建立了非常好的基础,数据库的存在可以给客户分享一些我们所掌握的闽商资源的分类,我觉得数据库这一块是未来商帮媒体一个重要的事项。未来媒体的转型升级就是从我们原来很重视读者,到未来需要打造我们所需要的消费者,将读者转化为用户和消费者。互联网激发了更多的用户需求的产生,未来的商人媒体一定是一个综合的平台,是传统媒体加数字媒体包括数据库包括一些传播形式的整合。
  我希望我们商人媒体未来在媒体这一块,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些话题,包括房价包括城市地产业等都可以做一些整合合作,建议打造一个共同的财富或者经济的论坛。
  李玉申 《新楚商》杂志出版人
  六年前我们这本杂志叫鄂商杂志,从去年开始改名叫新楚商,现在新楚商是隶属于楚新传媒下面的一个期刊,目前楚新传媒有三大板块,第一个是全媒体板块,第二个是投融资俱乐部和第三方理财的板块,第三块是艺术品和贸易板块。
  我有个想法,希望我们新媒体这块能够跟外地的媒体在内容上打通,如果能够做得好的话,它会是一个目前市场上认可的主流的财经门户网站。我认为现在对我们商人媒体来讲还是有非常好的机会,今天可能形势很严峻,明天可能更残酷,但我们后天一定会更好。
  李新科 《赣商》杂志总编辑
  我借这个机会对我们的联盟谈谈我个人的两点想法,一个是提升,第二个是合作。我们的商人媒体联盟已经进行到第四年,这个圈子也越来越大,除了联盟的一些纲领、目标和任务,我觉得可以加入一些新的东西,全国商人媒体联盟应该有更大的担当和志向,进一步扩大影响,比如我们可以考虑联手召开一个有影响力的、更高层次的论坛。第二个我觉得全国商人媒体联盟可以在打造平台上面下工夫,比方说我们现在有这么多的产品,我们联盟是不是可以对我们的产品做一个统一的包装,体现我们全国商人媒体联盟的品牌形象,这些都能提升我们媒体联盟的影响力。
  马得原 《新晋商》杂志社常务副总经理
  最近我们对平台机构有一个比较大的调整,我们把原来依附于杂志社的活动机构完全剥离出来,成立一个以杂志社为基础的独立的公关部门公司,独立的营销顾问公司。既然我们有这么多企业家资源,我就在想怎么为企业家服务呢?企业家有很多做公关做企业咨询管理的活动,因此我们也从北京引进人力资源构建了一个团队,直接引入到顾问管理公司,为我们的企业家提供咨询服务,这个公司我们的目标希望用两年的时间实现两千万的营收,有五百万的利润。
  刚才几位主席讲的存在感和强关系,其实我们现在做的正是建立强关系的一个重要体现,我认为深入的咨询服务也是一种强关系,深度的公关服务也是一种强关系,包括我们和一些地产企业形成一些代理关系,都是强关系。
  张浩涵 《冀商财富》杂志总裁
  我总结了五条,第一是我们冀商财富杂志做的是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是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有思想的视觉读本,另外一个就是数据库,我觉得我们做杂志的本质不是在做杂志,而是在做数据库。第二是两种客户。我们关注两种人,一种是对生意追求极致的人,一种是对生活追求极致的人。第三是三种需求,我们满足客户的哪三种需求,就是他的面子里子圈子。我们要为冀商或商人满足他的面子就是形象,里子就是他的思想,圈子就是他的朋友。第四,我们要促进四种资产的流动,资本、资讯、资源、资质,也就是人、钱、项目和信息。第五就是打造五种能力,就是学习力,服务力,吸引力,影响力和销售力。
  通过以上五条我们实现对冀商对高端资源的系统化分类服务。
  苏薪懿 《天下吉商》杂志主编
  面对转型,面对挑战,内容为王是服务企业服务商家服务读者的法宝,在媒体多元化的今天,内容为王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内容为王不仅包括栏目的设置,版面的设计,标题的体验和文字的技巧,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我们要站在企业家的角度,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要制作出有新意有特色有吸引力有感召力的内容,才能赢得企业家客户和读者的认可,它所体现的就是我们商媒人的责任和能力。
  今年年初,天下吉商社长提出了一个要营造大吉商的理念,我们做到了四个服务,一是不仅仅服务高端,还要服务寻找商机的个体业者;二是要服务紧张拼搏发展创新事业的吉商人;三是要服务那些带着责任,带着梦想,奔赴在祖国大江南北甚至其他国度的吉林籍的商人;四是要服务那些从天南海北汇集到吉林大地的外省的创业精英。   董晓辉 《粤商》杂志社社长
  商人媒体的方向就是平台模式,这个平台模式的理念和互联网是过渡的,包括内容产品化、产品服务化,这种服务意识也是互联网的平台的模式。
  今天各位前辈的经验探索给了我很多正能量,大家都知道粤商,广东经济连续四年都是全国第一,粤商的整个经济活力和实力在全国都是位居前列的,现在又属于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在这样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大时代,我们为我们粤商群体怎么做好支持,怎么做好他们的服务,对于我们来讲就是把这种平台模式,把强关系建立起来,来参加这样一个会,学到了很多经验,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站立在巨人的肩膀上,做起来可能会更轻松。
  汪子尧 《滇商》杂志主编
  云南是一个资源大省,文化大省,民族大省,这个背景是很好的。滇商群体一直都处于比较保守比较低调的态势,所以滇商杂志也带着一种使命感出现。
  我说一下我的两点感悟。第一个就是关于内容为王,内容为王大家一直都在提这个概念,过去讲内容为王是为了争取读者,为了造成市场的影响力,闯市场,我觉得更多是一种竞争导致的。今天的内容为王我是这么理解的,我觉得我们的读者跟客户是重叠的,过去是霸道式的为王,主观式的为王,今天是被迫式的为王,被迫为王实际上就是为了读者,为了多争取客户,今天的内容为王更多的是客户说了算,如果还迷信读者的概念的话,我觉得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第二个是关于转型的创新能力方面。创新能力一个是传统的产业链的运营方式,产业链的运营方式包括传统的三驾马车,传统的模式已经落伍了,如果还按传统的模式去做,只会越走越反。推进新媒体跨产业跨行业的运营方式,这也是我们布局与重生一条必经之路。
  盛 红 《川商》杂志投资交流部主任
  川商杂志创刊的时候起点并不低,我们2008年创刊,创刊的时候正面临着汶川大地震,四川的很多民营企业都遭遇了重创,但集团给我们下达的指标一分都没减,我们在创刊当年实现盈利并且给集团上交了六十多万的利润,当时我们只有十几个人,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做到这样的成绩当时也是特别欣慰的,集团也看到了我们的发展空间,立刻把川商从华西都市报独立出来,作为与其平级的媒体。
  接下来我们的努力方向,首先要在平台的构建方面下工夫。第二,对圈子进行细分,现在我们有几百个会员单位,下一步怎么去细分它。第三,我们跟省级异地商会这一块也有了一个比较密切的合作,下一步怎么去扩展业务的方向。第四,我们要对二级城市进行深度的挖掘,在四川二级城市也埋藏着一个商人杂志的富矿,我们是可以去做很多事情的。
  孙 伟 《天下楚商》杂志社常务副总经理
  我想做好我们商人杂志,特别是像我们这些刚起步的杂志,首先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影响力,第二是宣传力。怎么利用我们现有的资源做大这一块的影响力,因为我们的股东是湖北广电和省工商联,我们第一就是把主要的电视媒体和广播媒体进行嫁接,将电视广播和杂志这个平台打通。第二个就是参与湖北省的跟商会组织有关的活动,通过省里的活动来放大我们的影响。
其他文献
2014年伊始,中国互联网两个最大的腕儿、在这个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市场展开了激烈战争:马云领导的阿里巴巴对决马化腾率领的腾讯。  导火索是一个小小的打车软件,而这根线背后连接的,却是中国移动支付的“未来”——或许就是这一场战役,将决定今后是谁,横刀立马、笑傲江湖?又是谁,败走麦城、逐渐消亡?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一段时间以来,快的、嘀嘀的竞争愈演愈烈,补贴金额一路走高。在2月17号,
期刊
有了前期专卖店和加盟店的基础,朱宏升要走“线下体验、线上购买” 线上线下同时营销的模式,这也正是朱宏升认为的未来发展最有利的营销方式,“有线下的支撑,线上的风险也没有那么大”。  老粗布又叫手织布。自古男耕女织,传统织布工艺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粗布早已从生活中退出。但在近几年消费者追求天然健康的潮流影响下,老粗布重新登上消费舞台,并在不经意间成为一种时尚。  朱宏升就是
期刊
如果你想挑战巨头,创新工社为你备好了战马;  如果你想征服世界,创新工社为你修好了战船;  2014年,我们的重点是打造豫商创新工社,与创新企业共成长。  《商业2.0豫商》杂志定位:关注创新与创新者。2014年,杂志将聚焦目标人群,瞄准需求,拓宽赢利渠道,打造独特的商业模式,做好平台经济,创新发展。杂志内容围绕成长与创新,抛弃宏大的话题与包装,力求务实、微观、平实、悦读、无水分。在内容上,扩展星
期刊
高净值人群这种离巢行为,是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将直接冲击中国经济。高净值人群集体出海,意味着财富与人才的双重流失。  富裕群体集体出海,境内外双向投资,这是全球资产配置时代的特色,李嘉诚不是特例。  根据咨询公司RhodiumGroup统计数据,2013年1至10月中国投资者已在美国商业地产领域投资58.9亿美元,近6倍于2011和2012年投资总额。该公司研究总监ThiloHanemann表示,如
期刊
2013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改革进入深水区。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过剩乌云几乎笼罩所有传统行业。在这形势尤为复杂多变的一年里,江苏企业展现出不同的应对之姿和发展轨迹,尽管它们皆是江苏近十年来最知名的企业。  同因产能过剩负累,都是行业民营霸主,熔盛重工挣扎求生,沙钢低调潜行。同城兄弟,一起陷入光伏残局,一个断臂求生,一个破产重组。同因反腐重典被牵连涉案,金螳螂和吴中集团成
期刊
在郑州,有这么一个场所,它没有酒吧的嘈杂,也没有炫彩的灯光,入夜以后的大厅是微暗的,人群是寂静的,而诗歌,却是飞起来的。  这个地方就是郑州乐图酒业,它的门店小而简单,可是却是进口酒类在河南的集散地,走进之后也越加发现这个小小的店里别有洞天,不管是每周五晚上雷打不动的诗歌朗诵会,还是别具风格的品鉴会,如旗袍、陶瓷、昆曲等,都让人有着说不出来的感动和惊喜。  而做着这一切,并不是为了钱,或者可以说,
期刊
稻盛和夫 日本京瓷公司名誉会长、日本航空公司董事长  所谓哲学首先是经营公司的规范、规则。无论如何,公司都要有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规范或规则,这些作为哲学,必须在公司内明确树立。  我刚从大学毕业不久,在松风工业负责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但我没有任何公司经营经验。对于如何支付员工工资奖金、资金如何运作,我摸不着头脑了。  “作为经营者,到底应怎样经营公司?”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些问题。渐渐地,我将
期刊
线上拓展,线下布点,去吧看看向消费者最后一百米冲刺……而且一旦这个品牌形成影响力,厂商的广告需求和入驻线上线下平台的费用就会相当丰厚,成为其获取利润的有力途径。  也许现在去吧看看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去吧看看)还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但其在成立之初蕴藏了近9年的力量正要在2014年集中爆发。  2007年创立“78kankan.cn”放心粮油网域名,并同时开办线下实体店,在市场上未有O2O
期刊
商业的诱惑和诅咒,都在于变化。一般而言,商业的变迁受技术、政策、消费者的结构构成、社会思想潮流等诸多因素影响。以未来5年为基点,我们可以对商业发展做出一个以点带面的脉络展望——  1.新农业成为变化最为明显的产业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扩大了 农产品 ( 000061 , 股吧 )的市场需求,在数
期刊
仅仅三年时间,毛瑞祥就在郑州发展了十几家自己的直营店,在河南多个地级市发展100多家加盟店。这样的商业眼光让他站在了国际时尚元素的前列,真正地做到了“在前面跑”。  鞋子弯曲收好后可放入手提包内、车内储物槽、甚至口袋中,舒适、自然、时尚、便携。这就是快乐玛丽(英文名称JOY&MARIO,以下简称J&M)2014年经过设计创新推出的RollyPolly系列款时尚潮流品牌布鞋。由中国当红明星张蓝心在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