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红药为君开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lon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岁月流空,瘦红凋落,捻一曲流韵,听一曲风铃,在清泉石上絮飞歌起;
  望陌上初阳,骄阳似火,掬一捧清水,执一世流觞,在流年岸边静待花开。
  ——题记
  《圣经》里说,世间万物皆有定时——播种有时,成长有时,花开有时,凋零有时。时光飞驰,我们与这个时代一起策马扬鞭。然成长是缓慢的,被人工添加剂催熟的果实,纵然美丽,却缺乏真正的营养与口味。养育后辈,就像成长,就如花开,慢一点儿,慢慢来,让明日在静待的轮回里复苏,让晨曦在静待的尘情中升起,于花前月下静待后辈花开不败。
  儿童经典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近日传出各种版本,纷飞网络,人们之所以疯狂转起这组图,是因为在一系列搞笑漫画的背后,我们看到了自己。“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青蛙妈妈”,被各种补习束缚难以解脱的蝌蚪宝宝,我们在谈笑间,也或多或少地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归根结底,父母的“逼迫”源于内心的焦躁,而漫画折射出的压力,也是众多父母与孩子不得不面对的真实情景。
  社会的飞速发展固然是父母焦虑的主要推力,但在这些客观原因的背后,父母的攀比心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别人的孩子学了钢琴,我家也不能落后;别人的孩子学了奥数,我家也需跟上……父母以“为了你好”的理由,期待着孩子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倾力培育你的父母”,这份压力,这份“深爱”,重重压在孩子肩头,此般厚重,却不免令人心痛。
  儒家强调凡事“过犹不及”,即凡事都有个度。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曾奉行“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在这样的信念下,他坚持发起了北宋王朝的改革。然其急于改变现状,认为只要有一个好的动机,并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在变法途中犯了急功近利的错誤,结果当然是“天怒人怨”,变法失败。
  放于今日,以“过犹不及”为核心的中庸思想值得现今父母细细思忖。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父母需以爱来浇灌,并给其提供充足的养分:信任、理解、尊重、支持……而不是假爱之名束缚他们的发展,那行为,是典型的“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默默的等候,期许每一抹嫩芽,于流年岸边,静待每一朵花开。
  且听风低吟,静观花摇曳,须他日,看桥边红药,年年知为君开!
  (编辑:于智博)
  评点:
  贴近现实,议论深刻。作者看了网上流行的《新小蝌蚪找妈妈》漫画后,有感而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教育问题。比如“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补习班,父母的“攀比”思想,针对这类压力,不是简单地否定,而是提出了“过犹不及”,强调了“适度”原则。
  语言优美,文采斐然。从题目就可以看出,化用《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开?”开头以优美的对仗整句起笔,令人眼睛一亮。中间多处引用,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非常纯熟,在句式的选择上整散句结合,长短句相间,读来朗朗上口。结尾处“须他日,看桥边红药,年年知为君开!”又是将《沁园春》和《扬州慢》糅合,体现了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其他文献
现在学校近视眼学生越来越多.防治学生近视眼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人们为此作了许多努力.但收效甚微,防治近视处于被动状态。改善视觉环境将开拓出一条防治近视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