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的现状及改革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t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业和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播音与主持专业,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选择播音与主持专业。但随之而来也会出现很多问题,除了目前播音与主持专业教育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有严峻的就业压力。因此,怎样培养出一个“杂”家,更好地适应当今的广播电视事业,就成了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播音与主持专业;复合型;杂家
  
  在我国,播音与主持专业自从1963年开设以来,已经从原先的专科类专业发展到本科专业,甚至硕士和博士层次也纷纷开设这个专业。尽管现在我国传媒事业发展迅速,电视台、电台、网络媒体等需要大量人才,但是每年逾万的毕业生依然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要想在人群中凸显自己,仅仅凭借在高校学习的专业知识是无法达到的,这也是大多数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的高校出现的集中性弊端。从事播音与主持工作,我们要做的不是“专家”,而是“杂家”。因此,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的学习只有涉及各个领域,才能够脱颖而出。
  一、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单一,教学材料陈旧
  在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的高校中,大多数高校都是生搬硬套中国传媒大学的培养思路和模式,没有吸取先进的观念和紧跟市场的需求,也就无法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和个性发展。在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缺乏多元性和针对性,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存在业务能力单一的问题,很多学生只了解播音与主持的基本理论,容易形成单一的播音与主持风格,这与现阶段主持人特色化、风格化、丰富化的特点不相符合。
  2.教学资源不足
  播音与主持专业是一个培养特殊人才的专业,有较高的专业要求,因此绝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教育资源,而要有足够的现代化视、听、录、播、演、摄、控设备和场地作为教学的基本条件,具备全套播音实验设备,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近似真实的播音主持环境中进行训练和实践,进而实现教学目的。播音与主持教育不是廉价教育,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是一个高投入的学科专业。但是现在很多高校的设备并没有跟上,简陋的教学条件只能是“误人子弟”。有些高校甚至没有专业的录音棚、演播室、形体室、编辑室,有的只是几个当摆设一样的话筒和摄像机等,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根本无法很好地进行实践。
  3.师资力量不足
  开设任何专业都要有相应的师资力量。播音与主持专业是21世纪的一个新兴专业,有很多高校“跟风”,不管有没有师资,先把专业开设了再说,等学生招来了,就出现了没有教师上课的情况。目前,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较早的高校师资力量比较集中,南方一些经济实力雄厚、能够提供优厚待遇的高校师资力量也较充足,但是更多的规模不够强大的地方高校则会出现师资严重短缺的情况,一名教师任教几所不同的高校,甚至有本科生教本科生的现象。据了解,当前还有许多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由一线播音员、主持人给学生授课,这些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但理论根基不扎实,学术修养参差不齐,导致很多学生理论基础不扎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很好地吸收知识,教师也无法很好地进行创新。
  笔者认为,要解决以上问题,最重要的是教师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广播传媒业的发展,怎样引导学生克服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提升自身素质。因此,教师的责任非常重大。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教师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教师,其主要任务要培养学生做一名“杂家”,讲授的知识一定要“广”“宽”“杂”。
  二、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需要“杂”一点
  1.播音与主持专业在“专”的同时,更要求“杂”
  播音与主持专业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教师具备严密扎实的理论基础。播音员、主持人的培养是一项“精品工程”,绝不是那种大批量生产的“流水作业”。但是在“专业”的基础上,播音员、主持人还必须具备一项素质,那就是“杂”和“宽”。一名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不仅要成为“专家”,更要成为“杂家”,只有知识面宽了、广了、杂了,才可以应对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才可以给观众展现更优质的节目。而目前播音与主持专业的情况却是,很多文化成绩不是很突出的学生才选择该专业,这些学生不爱读书,知识框架不能成型,导致很多东西不好理解,就会出现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把外国的一个地名误以为人名播报出来的事情,闹了很多笑话。21世纪,科技、经济、政治、文化都在促进传媒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更应该与时俱进,掌握不同领域的知识,这样才能具备更高的竞争力。
  2.提倡“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现阶段,广播电视越来越需要具备采、写、编、播等多项能力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要从单一的业务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向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以播为主、一专多能”的要求。“以播为主”即以培养学生业务能力为根本,“一专多能”即要求渗透出文化基本功,使学生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技能。现阶段的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忽视对文化积淀的塑造,致使部分学生知识面狭窄、能力单一,不能很好地展现节目的内涵。播音员、主持人具有三重属性:作为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敏锐的新闻洞察力和扎实的文化功底;作为语言工作者,必须具备优良的声音条件和深厚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艺术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表现能力。因此,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达到“三重属性”的综合素质要求。
  从未来发展来看,播音员、主持人所从事的创作活动越来越趋于一致。未来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一专多能”,由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电视节目主持人不仅可以主持新闻节目,也可以主持综艺节目,甚至还能歌善舞。在现今快速发展的社会,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3.解放天性,多姿多彩
  为什么将解放天性重点提出来呢?其实,解放天性并不仅仅是表演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同样也应该具备。笔者曾经有两个校友,一个是学习表演专业的,一个是学习播音与主持专业的,两个人同时到一个电视购物节目应聘,结果学习表演专业的同学争取到了工作,原因就是学习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同学容易出现严重的问题——放不开、模式固定。因此,解放天性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门技能。
  每当主持人拿起话筒站在镜头前时,一种新鲜感促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种兴奋感促使其想象思维转动,一种真诚感促使其感受力充盈展现,一种自信感促使其表现力涌动。这就是主持人在镜头和话筒前所需要呈现的状态,也是主持人的一种创作状态。也只有解放了天性,才能够成为一名“杂家”。
  要更好地拓宽知识面,成为一名“杂家”,实践必不可少。要在实践中寻找真理,在实践中得到知识,在实践中提高能力。这就告诉学生,作为主持人,靠近百姓、接近受众非常重要。只有洞察各个阶层老百姓的心理动态,才可以更好地展示节目内涵。如在学习《语言表达》课程时,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就应该让他们在课堂上模拟情景,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技能,从而检验自己学习的效果,找出自身的优势和薄弱环节,以便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在《节目主持》课程中,当理论部分学习完毕后,学生可以去演播室、音频工作站、电台、电视台实践,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现场驾驭能力,从而培养职业的敏感度和责任感,为今后走上播音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总之,随着广播电视传播方式、手段的更新以及受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担负着人才培养之重任,要培养广播电视优秀的语言传播人才,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开发自己的潜在能力,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宽知识面,随时准备迎接现实的挑战,为我国的广播电视领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语言传播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振宇.试析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与行业实践的对立[J].学习月刊,2010,(4).
  [2]姚喜双.未来播音主持艺术的展望[J].语文建设,1999,(6).
  [3]陈蕾,卢静.高能素质是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内驱力[J].现代传播,2011,(2).责编:赵东
其他文献
目的:探析对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钬激光碎石术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8月期间德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气压弹道碎石术组和钬激光碎石术组。对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中应运而生的,所以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作为一所采用新机制、新模式办学的独立学院,新联学院秉承河南师范大学“厚德博学、止于至善”的优良传统,实施“依托师大、立足本地、服务河南”的发展战略,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一所以本科教学为主体、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在河南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教师教育优势的教学型独立院校。近年来,学院非常重视学生工作,开阔新思路
目的:分析导致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O16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大通县元朔卫生院收治的27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27
金秋十月,举世关注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在胡锦涛同志所做的大会开幕式报告中,众多新字眼烘托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执政语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生态文明”、“人文关怀”、“文化软实力”、“永远改革,永远创新,永不僵化”……  新的表述,涉及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