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微阵列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应用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yal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异质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最常见的炎症性关节炎,全世界患病率达1%[1].R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未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和环境有关[2],其致炎过程极为复杂,是由多种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等参与的复杂的免疫调节网络,是多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3,4].尽管人们已经检测到了许多表达变化的基因,但由于RA的遗传多样性和发病机制的复杂性,使得对RA基因组表达水平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最近几年,基因微阵列在RA中的初步应用已为该病的研究提供了众多有意义的发现.现对基因微阵列及其在RA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其他文献
患者女,33岁,因腹胀不适,全身间断浮肿4年,加重1个月入院.否认肝炎和长期饮酒史.入院时体检:血压16.6/10.4 kPa,颜面部轻度浮肿,双颊部见蝶形红斑,未见肝掌、蜘蛛痣;心率69次/min,律齐,二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Ⅲ级吹风样杂音;腹饱满,触诊质软,腹壁浅静脉无怒张,莫菲征(一),肝上界在右锁骨中线上第5肋间,肋缘下3 cm,质地中等,边界光整,脾肋缘下未及,脾区有叩痛,移动性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