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标志物的变化及预后价值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m_y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4种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并探讨这种变化与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验组)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测定N末端B型脑钠尿肽(NT-proBNP)、白细胞介素-33(IL-33)、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2蛋白(sST2)、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根据患者出院后半年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这4种标志物对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能力。另选取同期30例正常体检患者(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sST2、NT-proBNP、Gal-3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IL-33水平低于正常人(P<0. 05)。事件组在住院治疗前后,sST2、Gal-3水平无明显变化,而非事件组治疗后sST2、Gal-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 05);两组治疗后NT-proBNP均较前降低,而IL-33水平则变化不明显。通过ROC曲线分析,只有NT-proBNP变化比值具有预测短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能力。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4种标志物均较正常人有所差异,高sST2、NT-proBNP、Gal-3水平提示预后不佳。NT-proBNP变化比值具有较强预测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能力。
其他文献
<正> 去年底有机会到华东化工学院为生化专业学生上了9×3小时的核酸专题课。核酸研究的进展引起了同学们广泛的兴趣,他们听课认真,求知欲甚强。讲课结束后,怎样才能了解同学
公平正义是我党一贯所坚持的政治主张,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坚持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诚信"当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倡导,而"诚信"在中国儒家文化中源远流长。从其历史流变中可以发现,儒家视野中的"诚信"观念带有本体论、德性论和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