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干旱荒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综合技术研究

来源 :水土保持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在共和县沙珠玉乡实施的荒漠化综合治理试验,探讨了在高寒干旱荒漠地区采用深栽造林和不同沙障类型的不同沙障形式的荒漠治理技术,同时采用了保水剂措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深栽造林树苗的成活率高达91.7%,比常规的植苗造林的成活率提高29.2%,而沙障类型中格状式沙障形式比行列式沙障形式苗木的成活率提高30%~56%,并且粘土格状式1.5 m×2 m的沙障第二年不同生境的造林地植被盖度达到65%~70%,得出格状式黏土沙障和深栽造林是荒漠区植被恢复的首要措施.
其他文献
首先回顾淮河流域的灾难历史,并简述建国以来的治淮成就,同时指出治淮工作的薄弱环节,即对水土保持重视不够,从而造成了严重危害。最后着重阐明80年代以来的新历程,以及进一步强化淮
半球壳谐振子是新型半球谐振陀螺的敏感部件,本文主要研究这种谐振子有某种缺陷时的振动特性。所得结论可为选择半球谐振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西安惯性技术学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于1993年8月11日~14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举行。十个会员单位的2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副理事长高寿祖教授受学会常务理
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为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及增进造林早期苗木生长量,采用径流集存与合理密植,覆盖,吸水剂沾根和施肥等抗旱造林技术,效果显著。
企业供应商的选择所设计的指标非常多时,就很难轻易地作出决策.采用模糊主成分分析法一方面可以容易地从中找出主要因素及其贡献率(初始权重),达到降维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对主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