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力度加大,我区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业生产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特别是中粮20万亩制酱番茄生产基地和日处理番茄1万吨加工项目落户惠农,给我区农机服务组织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石嘴山市聚和农机作业有限公司在此背景下,组建成立的。自公司成立以来,在惠农区区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自治区农牧厅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我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做出了突出贡献。
1 基本情况
石嘴山市惠农区聚和农机服务有限公司于2010年三月份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50万元,占地面积为5000㎡,建筑面积560m2。现有资产430万元,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1台,配套农机具32台(套),是一个集农机作业、维修、技术培训、信息服务、油料供给为一体的农机服务公司。主要围绕中粮集团制酱番茄生产基地,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服务。
2 主要做法
2.1 因地制宜、创新农机服务组织新模式
在农牧、农机部门和镇党委、镇府的支持下和帮助下,2009年在原聚宝农机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了以聚宝、尾闸、和平3个村集体投入为主体,并吸纳周边农机大户参与的尾闸联村农机合作社,与中粮屯河惠农农业高新农业开发公司签订了2.1万亩的作业合同,经过一年的运营,效果良好。
2010年,尾闸镇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重点,紧紧抓住中粮公司入驻惠农的机遇,在尾闸联村农机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了聚和农机作业公司,将原有的拖拉机折价入股,同时团结、下庄子、西河桥等3个行政村,各筹资20万元作为股金投入到聚和农机作业公司,同时募集社会资金150万元,新购置大中型拖拉机15台,配套农机具21台套,在为中粮惠农制酱番茄基地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不断扩大服务领域。
2.2 探索尾闸“农机服务模式”,实现农民、村集体双赢
聚合农机作业公司是由政府引导、部门支持,支部牵头、干群参与成立的股份制农机服务公司;它引进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用联村合股、公司运营,订单作业、滚动发展的机制,引领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和前景,对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增强服务能力
按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积极开展以制酱番茄、牧草、玉米、小麦等作物机械化作业等服务。
2.4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营造发展环境,规范公司管理
为推动公司正规化建设,投资120万元,新建了公司办公室、培训室、配件室、维修车间、库棚等基础建设。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在数量上增加、质量上提升、制度上规范、机制上创新,扩大发展集群,提升服务功能,增强带动能力。
2.5 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益
在为中粮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农机服务领域,促进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
2.6 加强信息中介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农机作业公司这个载体,搜集和整理农机作业需求信息,为其它农机合作组织,农民、农业生产企业、种植大户,提供技术信息和市场作业信息服务,积极组织开展小麦跨区作业,逐步探索向玉米、薯类、饲草等其他农作物作物跨区作业,提高农机利用率,解决家庭承包经营和机械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3 取得的成效
3.1 提升了农机发展水平,提高了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随着农机作业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机作业公司服务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农机经营服务内容也扩展到粮食、脱水菜、饲草生产加工等农作物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从而形成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促进了服务效益稳步增长。
3.2 整合了农机资源,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
聚和农机作业公司是由3个行政村带机、3个行政村筹集资金成立的股份制作业公司,它创新并完善了农机合作组织的管理运行机制,科学合理地配置农机资源,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
3.3 发挥规模经营优势,壮大集体经济
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合理安排配置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比例,合理安排作业任务,有力地提高了单机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该公司成立近2年多来,实现作业收入 万元,获利 万元。6个村集体经济实现年收入 万元。
4 主要存在问题
表现在;
(1)引进购置大中型农机具和推广新机具及发展资金缺乏。
(2)农用柴油价格一度攀升,增加了机械作业的成本。
(3)公司的管理人员水平较低。
(4)公司成员技术素质较低。
(5)农机信息化程度低,配套设施不齐全,管理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
5 今后的发展建议
今后聚和农机公司将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以服务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宗旨,积极创新机制,增强社会化服务功能,实现“种、养、加”统筹发展和“粮、经、饲”多领域服务的发展之路,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是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建立公司发展长效机制;二是拓宽资金渠道,政府在资金、信贷方面给与支持;三是建立健全农用燃油补偿机制,落实好农机作业减免税政策;四是,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增强其竞争能力;五是创新机制、完善管理,不断提高效益。
1 基本情况
石嘴山市惠农区聚和农机服务有限公司于2010年三月份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50万元,占地面积为5000㎡,建筑面积560m2。现有资产430万元,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1台,配套农机具32台(套),是一个集农机作业、维修、技术培训、信息服务、油料供给为一体的农机服务公司。主要围绕中粮集团制酱番茄生产基地,开展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服务。
2 主要做法
2.1 因地制宜、创新农机服务组织新模式
在农牧、农机部门和镇党委、镇府的支持下和帮助下,2009年在原聚宝农机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了以聚宝、尾闸、和平3个村集体投入为主体,并吸纳周边农机大户参与的尾闸联村农机合作社,与中粮屯河惠农农业高新农业开发公司签订了2.1万亩的作业合同,经过一年的运营,效果良好。
2010年,尾闸镇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重点,紧紧抓住中粮公司入驻惠农的机遇,在尾闸联村农机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了聚和农机作业公司,将原有的拖拉机折价入股,同时团结、下庄子、西河桥等3个行政村,各筹资20万元作为股金投入到聚和农机作业公司,同时募集社会资金150万元,新购置大中型拖拉机15台,配套农机具21台套,在为中粮惠农制酱番茄基地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不断扩大服务领域。
2.2 探索尾闸“农机服务模式”,实现农民、村集体双赢
聚合农机作业公司是由政府引导、部门支持,支部牵头、干群参与成立的股份制农机服务公司;它引进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用联村合股、公司运营,订单作业、滚动发展的机制,引领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和前景,对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创新管理运行机制,增强服务能力
按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的经营模式,积极开展以制酱番茄、牧草、玉米、小麦等作物机械化作业等服务。
2.4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营造发展环境,规范公司管理
为推动公司正规化建设,投资120万元,新建了公司办公室、培训室、配件室、维修车间、库棚等基础建设。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及发展规划,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我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在数量上增加、质量上提升、制度上规范、机制上创新,扩大发展集群,提升服务功能,增强带动能力。
2.5 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益
在为中粮服务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农机服务领域,促进农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稳步增长。
2.6 加强信息中介服务,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农机作业公司这个载体,搜集和整理农机作业需求信息,为其它农机合作组织,农民、农业生产企业、种植大户,提供技术信息和市场作业信息服务,积极组织开展小麦跨区作业,逐步探索向玉米、薯类、饲草等其他农作物作物跨区作业,提高农机利用率,解决家庭承包经营和机械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3 取得的成效
3.1 提升了农机发展水平,提高了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随着农机作业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机作业公司服务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宽,农机经营服务内容也扩展到粮食、脱水菜、饲草生产加工等农作物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从而形成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促进了服务效益稳步增长。
3.2 整合了农机资源,提高了农业机械利用率。
聚和农机作业公司是由3个行政村带机、3个行政村筹集资金成立的股份制作业公司,它创新并完善了农机合作组织的管理运行机制,科学合理地配置农机资源,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作业组织化程度。
3.3 发挥规模经营优势,壮大集体经济
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合理安排配置拖拉机和配套农机具比例,合理安排作业任务,有力地提高了单机的使用效率和效益。该公司成立近2年多来,实现作业收入 万元,获利 万元。6个村集体经济实现年收入 万元。
4 主要存在问题
表现在;
(1)引进购置大中型农机具和推广新机具及发展资金缺乏。
(2)农用柴油价格一度攀升,增加了机械作业的成本。
(3)公司的管理人员水平较低。
(4)公司成员技术素质较低。
(5)农机信息化程度低,配套设施不齐全,管理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
5 今后的发展建议
今后聚和农机公司将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以服务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宗旨,积极创新机制,增强社会化服务功能,实现“种、养、加”统筹发展和“粮、经、饲”多领域服务的发展之路,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是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建立公司发展长效机制;二是拓宽资金渠道,政府在资金、信贷方面给与支持;三是建立健全农用燃油补偿机制,落实好农机作业减免税政策;四是,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增强其竞争能力;五是创新机制、完善管理,不断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