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设计:基本要点、设计理路与呈现样态

来源 :教育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w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目标不仅引领着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为学习活动最终的评价提供了可视化的判断依据。合理有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应能够反映真实情境、指导活动开展、承载学科知识、预测学习表现。因此,在目标设计过程中应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找到所跨学科间的目标确立交叉点;依据主题学习任务,将目标细化为可操作化的具体步骤;从现实学情出发,为目标厘定适宜的范围。为了让目标更清晰地呈现,目标的表述应包含基本要素、满足基本语式,不同活动阶段的目标之间需做好连续与过渡,且无论目标如何表述,都不能背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
其他文献
跨学科课程不仅能够促进课程的适应性、培养整体性的人,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同时它作为学科课程的补充与延伸,对提升学生学业质量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实施跨学科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然而,在跨学科课程教学中出现了教师轻视分科课程、教师跨学科素养不足、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跨学科学习中等问题,阻碍了学生学业质量的提升。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应该明晰学科课程与跨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明确跨学科课程的培养目标,提升学
期刊
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课程的Rh血型内容为例,梳理、凝练相关思政元素,设计具体方案并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实施课程思政,以期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育人目标。
期刊
课程思政既是课程观,又是教育教学理念,更是一种育人的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实现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有机统一。首都医科大学立足医学特色,在强化顶层设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育人能力等方面作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实效。
期刊
目的:总结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并发症的最佳证据,基于最佳证据构建预防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并发症的循证护理实践方案,为该类患者的术后护理提供科学指导。方法:1.基于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采用循证护理方法,按照证据资源检索的“6S”模型进行文献检索,对文献进行严格文献筛选后,由2名研究人员(指南为4名)按照相应的文献质量评价工具对文献进行独立评价,并根据JBI干预性研究证据预分级及证
学位
<正>以劳促美,以劳育心,让学生展现向善向美的生命姿态。——周莉萍她深度挖掘劳动育人的价值,让学生焕发蓬勃的生命活力。她以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劳动中创造美、感受美;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让学生在劳动中形成坚韧的品质;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班级的每个学生展现向上的生命样态。
期刊
在高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信息素养教育应该承担的责任使命及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挖掘可以融入课程的思政元素,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检索案例,制定教学方案并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总结课程思政案例教学的积极作用,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教学反思,提出课程思政教学的改进措施,以充分发挥信息素养教育的协同育人作用。
期刊
以实际工作中接触过的雷达评价为例,通过对气象雷达工作原理的论述,分析气象雷达的环境影响评价过程,论述雷达评价过程中电磁辐射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并提出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期刊
跨学科整合是落实新课标课程综合化、课程内容结构化理念的关键举措,在培养完整的人、解决真实的问题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受课程发展中学科中心、问题中心和学习者中心理论影响,跨学科整合存在知识、社会问题和学生兴趣三种取向。三种取向在整合目标、内容、方式上的差异,使其在实施中的时空组织形式、知识传递方式和师生相互关系具有显著不同,表现出三种不同的实施理路:基于知识取向的跨学科整合理路主要以
期刊
在中国传统吉祥纹样的发展过程中,被誉为"花中之龙凤"的宝相花纹逐渐融合外来纹样与本土纹样,进一步吸收各式纹样之美,成了该领域的典型代表。从宝相花纹的历史发展、艺术特征和应用价值与形式中可以感受到其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通过研究宝相花纹样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发展,从中寻找更深层次的内涵和价值,为宝相花纹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打破学科间的固化界限,加强学科间的知识联结,让学习真正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比分科课程,跨学科学习具有深度协作、创新实践、激发兴趣等优势。本文从学生认知基础、设计驱动任务、分科与统整并行、注重学段衔接四个方面探讨开展主题学习的思路,阐释了在实施过程中,从学情分析、主题设定、搭建框架、明确目标、教学评价等五个方面入手组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