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覆盖件顶盖冲压工艺方案标准化研究

来源 :模具制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33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轿车各类顶盖的冲压工艺方案进行了分类讨论,从用户要求、冲压设备、排废方式及顶盖与其它制件的匹配方式入手,总结出了针对不同类型顶盖制件相对应的修边、翻边、斜楔角度以及成形区域分布的方案设计,实现了顶盖的冲压工艺方案标准化设计,为今后汽车覆盖件顶盖类模具的冲压工艺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冒顶、片帮、底鼓等现象是巷道常见的变形问题,一直是岩层控制理论重点研究对象。为保证东欢坨煤矿3018运道在后期使用中的稳定性,通过采用现场地质情况调查和理论计算对其支护方案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其具体支护参数,并应用顶板离层仪对3018运道进行了变形监测。监测结果表明,采用的锚杆支护方案能有效控制巷道的变形,验证了锚杆支护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霍尔辛赫煤业通过应用顶板高位钻孔抽采上隅角采空区技术,在实践中分析日常数据判断施工瓦斯钻孔的效果,指导调整施工钻孔与采煤工作面推进速度上的关系,很好地解决了采空区上隅角瓦斯积聚问题,确保了工作面瓦斯不超限,对于相关煤矿的采空区瓦斯抽采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为消除断层在工作面巷道掘进时的安全隐患,以汾源煤业5-1021巷遭遇断层为工程背景,展开巷道围岩加固方案分析。根据巷道形态,设计了巷道围岩注浆加固与巷道锚杆索补强的联合支护方案,并通过巷道变形分析支护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巷道整体变形量较小,顶板最大下沉量为91.5 mm,两帮移近量为68.7 mm。
制件在拉伸成形过程中,受压机挠度变形、材料减薄和模具结构强度不足的影响,会使拉伸制件着色差:为了提升拉伸着色,在模具结构强度足够的前提下,加工数据中可以运用压机挠度变形补偿、制件减薄补偿、设计关键型面强压、非关键型面空开的方法,可有效地提升首件着色率.
综合国内外煤矿井筒煤柱回收经验和锦源煤矿地质条件,提出了直接对称相向协调开采,条带宽工作面对称开采,直接回采与更改系统全柱回采三种井筒煤柱回收方案。综合三个方案的优缺点,直接回采与更改系统全柱回采联合开采,布置两个工作面即可实现全柱回采,因此确定其为首选方案;方案1在系统改造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可替代方案3,被选为备用方案。
为了有效解决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空区和上隅角瓦斯,保证工作面回采安全。以王庄煤矿7111工作面为例,根据已有地质资料和瓦斯储量计算结果,对工作面高位定向钻孔瓦斯治理进行理论分析和参数设计。通过工作面实际抽采瓦斯测定分析,高位定向钻孔可以对回采期间的瓦斯进行有效治理,有效缓解了王庄煤矿抽、掘以及采衔接紧张问题,保证了安全生产。
文章以澳大利亚某智能化井工矿为研究背景,详细介绍了LVA可视化监控系统的功能、特点、主要监控指示参数和其应用发展的情况。通过LVA可视化监控系统的应用,长壁工作面可以实现顶板来压的超前预警、自动化来压分析等,并利用监控数据探索和建立了若干顶板来压风险辅助判定指标和相应的应急响应预案。其次,通过对该矿5个长壁工作面LVA可视化监控系统历史数据的整理显示,长壁工作面顶板来压事件与微震、煤壁片帮、煤炮等特殊动力事件均存在特定的关联性,可以为长壁工作面局部冲击危险性评价提供可靠的指示信息,研究结论将进一步丰富和发
为优化12504综采工作面的回采作业环境,基于工作面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注水降尘机理,具体进行工作面降尘方案的设计,并对注水方案中钻孔布置方式、单孔注水量、注水压力和封孔方式等进行具体分析设计,在工作面注水方案实施前后,分别对工作面不同位置的粉尘浓度进行测定对比分析,并分析煤体水分增量。结果表明:注水方案实施后,工作面煤体内水分增幅大于1%,全尘浓度和呼尘浓度分别下降26.78%和24.00%,降尘效果显著。
为了解决马脊梁矿综放工作面周期来压期间频繁发生压架和漏顶的问题,通过对综放工作面煤层及上覆顶板岩性结构以及开采工艺进行分析,认为煤层上方完整的砂岩和砂砾岩岩层是导致压架和漏顶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弱化顶板的治理方案,并进行了比较,给出了治理建议。
介绍了门内板锁安装孔冲翻孔斜楔结构及冲翻孔工艺,分析了原结构及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工艺及模具结构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