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givih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能够拓展学生视野,同时提高综合素养,为今后语文学习乃至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学生的阅读水平决定着今后语文及其它学科的学习水平。而怎样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成为教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小学阶段,学生若是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就会出现知识面狭隘的问题,而影响今后学习。较高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上,也会有较高的提升。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则要从阅读兴趣出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对此,笔者就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进行简要分析,并找出相应对策。
  一、从培养阅读兴趣入手
  兴趣是人前进的动力。因此,想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则可以从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当学生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后,才能实现能力的提升。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学习时,可以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例如: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创建阅读角,放置不同类型的书籍;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去书店购买图书,然后进行阅读,与学生分享。
  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每周进行一次阅读课教学。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即使熟读百变,不如动手书写更有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后,将一些优美或是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也可以写一些心得体会。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习惯,而产生阅读兴趣,同时增加知识量。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范读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只凭借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注重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在一种祥和、温馨,具有书香气息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也能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进而提升阅读能力,从心底里喜欢上阅读。最佳的方法是: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家长从自身做起,以此影响孩子,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读书,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阅读,例如:名著、名人传、历史故事等作品。小学中年级的学生,跨度较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深层次化的书籍,例如:名人言论、科普类型的书籍。因此,教師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进而为今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在教学中,笔者经常会被家长问到:孩子读的图书不少,并且在课外阅读中也会得到锻炼,但是为什么没有明显的进步。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原因是:表面看起来学生是在读书,实质上,没有用心读书,感悟,心不在焉。此外,学生缺少阅读方法。其实,阅读并非是“读”即可,其中蕴藏着一定的方法,技巧。换句话说,学生只知道读而不知道如何读效果更好。所以,在笔者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更为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我指导学生圈圈,画画,做批注,写感受。当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进行阅读后,阅读能力自然会有显著的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式教学方法,由教师提出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在文章中找到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思考。其实,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就是主动学习的表现。例如:在阅读《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在幼儿园放学时,我们经常会从教室里跑到父母的怀中,现在回想一下儿时的情景,同学们,如果当父母老了,抱不动我们了,我们会去主动拥抱父母吗?在今天这篇课文中,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作者是怎样做的。”教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提问,引导学生走进文章中,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当学生理解后,就会得到回答,进而起到提升的作用。
  教会学生会阅读,并非是短期内就能够实现的,需要教师长时间的努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摸索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的耐心、责任心。在培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到有目的地培养,由简入难。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法,面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问题设置;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提升,确保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能够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瓦窑中心小学(221400)
其他文献